智慧城市

✍ dations ◷ 2025-10-19 11:03:57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关于智慧城市的具体定义比较广泛,当前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构建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可持续创新生态。智慧城市通过在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在交通和信息通讯基础设置上的投资来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生活质量,并且通过参与式的管理对上面的资源及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也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比如欧盟启动了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Living Lab计划,致力于围绕市民需求将城市建设为各方共同参与的开放创新空间,比如维也纳大学对城市体系评价的六个指标,即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个方面。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这一理念,此前类似的概念还有数字城市等。2008年11月,恰逢2007年-2012年环球金融危机伊始,IBM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所提出的“智慧地球”,即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智慧”的理念就是透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的状态,通过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管道等生产生活系统的各种物体中,使其形成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联,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集成,而后透过超级电脑和云计算将物联网集成起来,即可实现。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展智慧城市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基于国际上的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智慧”的理念被解读为不仅仅是智能,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在于人体智慧的充分参与。推动智慧城市形成的两股力量,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形成的开放城市创新生态。一个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另一个则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中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全面物联、充分集成、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等四方面。即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强调智慧城市不仅强调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更强调以人为本、协同、开放、用户参与的创新2.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与生态,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并为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独特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被总结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亦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应该体现在维也纳大学评价欧洲大中城市的六个指标,即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个方面。2008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便对IBM的“智慧地球”概念做出积极回应,将纳入国家战略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新的增长点。随后出于商业目的,IBM提出“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的战略,并相继与中国大陆的多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使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为应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酝酿相关标准。截止到2012年,施耐德电气已在全球包括中国、印度、欧洲、美国、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完进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2012年12月,中国工程院组织起草并发布的《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将智能城市列为中国面向2030年的30个重大工程科技专项之一。智慧城市有助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令发展与环保之间获取良好平衡,从而打造一个“智慧环境”。在城市规划上,透过网络和遥距监控技术,政府可充分掌握及分析城市的天气状况、资源运用的程度和道路交通状况等数据,因而调节及善用社区的资源,实现节能减排,减低“环境足迹”,提升环境的可持续性。公共交通管理和监测及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均能应用于交通繁忙的地区,有助改善和纾缓道路挤塞的问题,实践“智慧流动”。公共交通管理和监测能向车主提供实时数据,避免车主将车辆驶入挤塞的路段,提升城市运输效率。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则是以用者自付原则减低非必要的交通需求,从而改善地区性交通挤塞及空气质量。

相关

  • 法语法语在美国是一个少数族群语言,根据2010年的统计资料,大约207万五岁以上的美国人口在家中使用法语,使法语成为在美国第四多人使用的语言,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含方言)。法
  • 双眼眼(亦称眼睛、目、目睭)是视觉的器官,可以感知光线,转换为神经中电化学的脉冲。比较复杂的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可以收集周遭环境的光线,借由虹膜调整进入眼睛的强度,利用可调整的晶
  • 发育自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胚胎学(英语:Embryology)是研究活着的有
  •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英语:time series)是一组按照时间发生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数据点序列。通常一组时间序列的时间间隔为一恒定值(如1秒,5分钟,12小时,7天,1年),因此时间序列可以作为离散时间数
  •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一系列由物理学家订定的基本标准单位。国际单位制共有7个基本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用的单位名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华民国用的单
  • 菲力克斯·霍夫曼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1868年1月21日-1946年2月8日)是一位德国化学家,是他首先将海洛因和阿司匹林合成成为药物。1868年1月21日霍夫曼生于路德维希堡,在慕尼黑学习化学
  • HNC异氢氰酸或异氰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NC。它是氢氰酸(HCN)的互变异构体,在互变平衡处于劣势。它在天体化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广泛存在于星际物质中。
  • 弗里茨·哈伯弗里茨·哈伯(德语:Fritz Haber,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犹太裔德国化学家,由于发明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工业哈柏法,荣获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哈柏法对于制造化肥和炸药
  • 分子构型分子结构,或称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分子几何、分子几何构型,建立在光谱学数据之上,用以描述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极性
  • 头部受伤头部受伤是指头部的创伤。这可能包含或不包含对大脑的伤害。不过,术语创伤性脑损伤与头部受伤在医学文献中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头部受伤的发生率(新发病例数)是每年每1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