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棒球

✍ dations ◷ 2025-04-26 11:43:29 #棒球

软式棒球,与一般使用软木等作为材料的棒球(硬球)不同,是以橡胶等等作为素材的球来比赛的运动。发源地为日本。

起因为明治时代,从美国所传来的棒球以大学棒球,高中棒球,国中棒球等形式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大型比赛,小朋友们也以网球的球来当做棒球游玩。但是,因为网球的耐久性与速度等问题,使得此项运动的人口慢慢的降低。因此在1919年(大正8年),在神戸市的东神橡胶公司开始贩卖由橡胶制作而成,简单且安全的软式棒球用球。以此为契机,少年棒球的人口又再度增加,翌年的1920年(大正9年)在神戸组成了大日本少年棒球协会,并举行了全国规模的大赛。其之后在1925年(大正14年),横井春野在东京组成了同名的团体。进入昭和时代之后1929年(昭和4年),在神户的协会组成了以一般社会人士为对象的日本软式棒球协会(“软式棒球”名称起源即为此协会)。之后也产生了大日本软式棒球协会、日本软式棒球连盟、极东软式棒球协会等等的团体。

之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化,发布了“橡胶禁制令”(1938年=昭和13年),散布在各地的软式棒球团体被统合为“全日本软式棒球综合协会”并打算举办全国性的大赛,却被视为敌国的运动而被严厉规制,只能举办职业棒球比赛。终战后的1946年(昭和21年),以东京都软式棒球连盟为中心,在全国各都道府县与文部科学省、日本体育协会等等的赞助之下,设立了全日本软式棒球连盟。后来,以普及少年棒球为目的,在1970年(昭和45年)也开始举办了小学生与国中生的比赛。

广义的来说,准硬式棒球也是软式棒球的一种。因为原本的准硬式棒球是以软式棒球・准硬式部门的名称发展,准硬式棒球的比赛连盟以前也属于软式棒球连盟。随着时代变化近年才分为准硬式与本来的软式。以世界规模来说认知度不高,但是在古巴,少年期会常常打。

追加成人用的球。

将至今的L号、A号~C号的名称重新设定并重新定义。

特徴:虽然大小与重量,反弹力都与之前的球差不多,但是比起旧公认球飞行距离约多了10%,投手也较容易投出变化球。比起之前的球,球面的凹凸几乎都消失了,为较接近圆滑的球体形状。同时,缝线处(实际上软球不需要像硬球那样真的缝、只是类似缝线的突出)也有类似缝线的造型。缝线部分的握球感触与非缝线部分差别很大,若是没有握在缝线部分球会容易滑掉,与硬式棒球一样,握球时握在正确的地方很重要。缝线凸起的设计,是为了使球的回转受到空气抵抗等影响,让直球的尾劲更好,变化球的幅度更大,反弹力抑制在两次以下的设计。

除了在古巴有着独自的软式棒球以外,在台湾打的则是准硬式棒球。日本的软式棒球虽然无法称得上是世界规模,但是在一般社会人士中仍然算是普及的运动。

打软式棒球出身的职业选手:

相关

  • 假牙假牙或称义齿是一种替代牙齿的辅助装置。一般用于代替由于意外事故、天生缺失或牙齿老化脱落等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牙齿。假牙的制作到十八世纪都没有大进步,主要是材质方面没有
  • 科林·坎贝尔宾州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兽医预科学士(1956) 乔治亚大学兽医学硕士 (1958), 康乃尔大学营养及生化学哲学博士(1961), biochemistry, nutrition, and microbiology, Cornell
  • 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汉武帝时期皇后卫子夫的异父弟,本名郑青,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冒姓卫。任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是击溃匈奴的西汉名将。卫青是
  • 四硝酸钯四硝酸钯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d(NO3)4。四硝酸钯由二水合硝酸钯(II)和四氧化二氮反应得到。四硝酸钯具有氧化性,可以将I-氧化,却不能将Fe2+氧化。
  • 台湾水藤台湾水藤(学名: Beccari)是丛生、攀爬植物。台湾水藤为台湾特有种植物,与黄藤同为省藤属植物。flora of taiwan 和台湾维管束简志上皆写全台皆可见,不过有关其研究极少,资料不甚齐
  • 远镜说《远镜说》是明朝的一本天文书籍,由天文学家李祖白和传教士汤若望写成,主要将伽利略的文章翻译后收集而成,其中介绍望远镜、近视及远视眼镜的相关原理,是中国最早出版,介绍西方光
  • 徐爱徐爱(1487年-1517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马堰人。明朝哲学家、官员,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徐爱于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考中戊辰科三甲进士。为阳明妹婿。曾任祁州知州,南京
  • 迎喜迎喜(1860年-?),字子起,号雨亭,一号燕侯,贵奇克氏,荆州驻防蒙古正红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戊子科,湖北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会试,二百四十三名,殿
  • 陶诗言陶诗言(1918年8月12日-2012年12月17日),中国气象学家,出生于浙江嘉兴。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彭罗斯阶梯彭罗斯阶梯(英语:Penrose stairs)是一个有名的几何学悖论,指的是一个始终向上或向下但却无限循环的阶梯,可以被视为彭罗斯三角形的一个变体,在此阶梯上永远无法找到最高的一点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