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地铁

✍ dations ◷ 2025-04-26 22:29:32 #芝加哥地铁
芝加哥地铁(英语:Chicago 'L',简称 The L)是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芝加哥交通局负责营运。L是“elevated”(高架)之缩写;以前常用'EL'表示,但今日'L'的称呼更为普遍。该系统于1892年开始营运。目前系统网络由八条高运量铁路构成,路线总长106.1英里。其中57.1英里为高架路线,36.9英里为地面路线,12.1英里为地下路线,采用第三轨供电,600伏特直流电,使用标准轨距。芝加哥地铁的一大特点,就是以环线方式环绕市中心,而红线和蓝线则与纽约地铁一样,年中无休。芝加哥的轨道交通开始发展于19世纪末期。当时有四家私人公司经营地铁。1892年开始的“南城快速公交铁路公司”(South Side Rapid Transit Railroad Company)是第一家。之后随着需求不断增加,相继在1893年出现了“湖街高架铁路”(Lake Street Elevated Railroad)、1895年开始的“大都会城西高架铁路”(Metropolitan West Side Elevated Railroad)、及“西北高架铁路”(Northwestern Elevated Railroad)。四家公司后来合并成芝加哥高价铁路联合基金(Chicago Elevated Railways Collateral Trust, CER),随后被芝加哥快速交通公司(Chicago Rapid Transit Company, CRT)购入。最终于1945年,州政府介入创立了芝加哥交通管理局并将芝加哥的运输网络统一营运至今。芝加哥地铁第一条铁路线最初于1892年6月6日开始运行。首条运行线路由南城快速公交铁路公司以蒸汽机车拖动四卡木制车箱,由39街站(39th Street station)运行至当时的议会街总站(Congress Street Terminal)。当时车程需时为14分钟。现时芝加哥地铁绿线仍然沿用着当时的轨道走线。次年,服务进一步伸延至63街(63rd Street)及石岛大道(Stony Island Avenue),并最终到达位于杰克逊公园(英语:Jackson_Park_(Chicago))、时值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会场的运输大楼。不过,当时仍然未有轨道交通直接接驳到芝加哥的市中心。直至此前曾参与发展伦敦地铁的金融家查尔斯‧泰森‧叶凯士说服了沿街的店主们允许他们建设高架桥,建造环线轨道。随着叶凯士不断与沿线业主签约,环线才逐段建成开放,从1895年湖街站(Lake Street Station)开放,到1897年终于全部完成。此后,芝加哥市中心便因为这个环线的存在,被称为“环区”(The Loop)。芝加哥地铁系统自1993年起开始使用颜色区别,目前共有八条路线,除了红线及蓝线在市区为地下路线外,其余路线皆为高架路线或地面路线。红线是当前地铁系统中最为繁忙的一条,每周日平均服务230,434人次之旅客。目前全长21.8英里,共计34个站。该线同时也是芝加哥地铁系统的两条24小时之营业路线中的一条。红线南段(唐人街至 95 街)于 2013年五月关闭,以作维修,同年十月重新运行。蓝线自奥黑尔国际机场开始延伸并穿越市中心。目前共有44个站,为地铁系统中第二繁忙的路线,与红线一样24小时营业。目前周日旅运量为128,343人次 。粉红线的西段为前属蓝线的道格拉斯公园支线,途经原本只用作内部列车调动的波连拿大道路轨后,再与绿线共构运行至市中心。粉红线全长11.2英里,22个站。平均周日旅运量为13,461人次。橘线全长13英里,于1990年代初期建于现有铁道路堤上,其轨道由混凝土及钢筋架起、构成。路线自芝加哥中途国际机场西南方延伸至市中心。目前周日平均旅运量为30,111人次。绿线为一条全线高架的路线,并途经芝加哥高架铁路中最旧的一段。 目前周日平均旅运量为39,685人次。紫线为一条长3.9英里的支线,目前周日平均旅运量为 10,187 人次。在平日繁忙时间(即周一至周五上午6:05~10:05 及下午15:10~19:10)列车线路会延长至市中心区(The Loop)。棕线全长11.4英里,19 个站。平均周日旅运量为66,000人次。黄线全长5.1英里,仅三站。其服务范围仅限于芝加哥北部郊区Skokie,是地铁路线中唯一不提供市区直达车服务的线。目前每周载客量是5,803人次。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都是用名字来称呼,如“南北线”(North-South Route,即现在的红线),“西-西北线”(West-Northwest Route,即现在的蓝线)等。后来CTA觉得用颜色命名会更清楚,于是就沿用了最初绘图时使用的颜色,制图员选择用不同颜色来标识不同线路。而之所以红色和蓝色最早被使用,是因为这两种颜色是印刷品中最常用的。列车上报播站名的男士的声音属于一位名叫 Lee Crooks的配音演员。他来自密尔沃基,从2000年开始为CTA列车配音。芝加哥地铁系统内展示著超过50件艺术品,分散在40多个车站内。其中位于棕线(Brown Line)Western站的一块柏林墙。这块3.6米高、1.2米宽的柏林墙当时是柏林市赠送给芝加哥市政府,于2008年1月19日在站内竖起作展览。之所以选在这一站,是因为该站所在的林肯广场(Lincoln Square)是传统的德国后裔居住地。2012年曾有一段时间兴起过一项竞赛叫“行遍芝加哥地铁大挑战”。这起源于英国公交爱好者费希尔(Adham Fisher)受朋友邀请来芝加哥旅游时突发奇想,决定挑战在最短时间坐遍芝加哥所有地铁站。2011年3月,他用9小时36分33秒坐遍了143个地铁站,之后就不断有人尝试而且还打破了他的记录。不过费希尔不甘示弱,2012年4月又回来重新挑战,结果用8小时56分33秒再次创下记录。2012年CTA新增两个车站,又有人开始比赛。目前的纪录是一个广告公司的两位业务员奥本(Chris Aubin)和索雷尔斯(Garrett Sorrels)以9小时12分39秒完成。奥本回忆当时经历时说“能打破纪录太棒了。不过如果我当时能少花些心思在算计数字上,多欣赏一下不同区域的风景和特色就好了,因为拥有这样一个交通系统最棒的部分就是你能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社区。”升起W字旗是芝加哥小熊队和球迷们庆祝胜利的传统,不过据芝加哥历史博物馆的奥尔特(Peter Alter)说,这一习俗的来历还与地铁有关。他认为,当年瑞格利球场(Wrigley Field)在记分牌上方升起W旗,是为了让路过的地铁上的乘客知道比赛结果。白底蓝字的W代表赢(Win)、蓝底白字的L代表输(Lose)。更早的时候还曾用红、绿灯来显示,绿色代表赢、红色代表输。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note">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note" />标签

相关

  • 受控词表受控词表,又称为控制词汇表、受控词汇表或者控制词表, 是一种对知识加以组织整理,以便后续进行检索的手段。受控词表在主题词标引方案、主题词表、叙词表、分类法以及本体等语
  • 高龄老年(英语:old age),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一段时间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
  • 原子核滴线在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横坐标,以质子数为纵坐标的核素图上,在丰质子一侧和丰中子一侧,各有一条边界线,超过边界线的原子核无法存在,称为原子核滴线,丰质子一侧的滴线称为质子滴线
  •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法语:Jeux olympiques、英语:Olympic Games),简称奥运会、奥运,是国际目前最高等级的综合型体育赛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
  • 鼠基因鼠基因信息(Mouse Genome Informatics,MGI)为一免费的线上生物信息数据库,提供者为杰克逊实验室(英语:The Jackson Laboratory),赞助者为NHGRI(英语:NHGRI)、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以及
  • 太阳光发电太阳光伏系统,也称为光生伏特,简称光伏(Photovoltaics;字源“photo-”光,“voltaics”伏特),是指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施。光伏设施的核
  • 帝乙帝乙(?-前1076年?),子姓,名羡,中国商朝晚期国王,末代商王帝辛(纣)之父。具体在位年代不详,约在公元前11世纪之初。夏商周断代工程定为前1101年-前1076年。帝乙为帝文丁之子,文丁崩,帝乙即位
  • 虞美人虞美人,词牌名亦为变体诗。亦称《玉壶冰》、《忆柳曲》、《虞美人令》、《一江春水》。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 每句不同韵,方式是“甲乙丙丁”。注:平表
  • 史禄史禄,又称监禄,(?-?)。秦朝人,姓不详,名禄。史系官职名,即监御史。秦始皇灭六国后,派屠睢攻打越人。为运送征服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便命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开凿河渠以沟通湘、漓二水。
  • 章文琪章文琪(1972年12月1日-)生于上海,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现已退役,之前效力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司职小前锋或大前锋位置。1993年,章文琪成为了上海男篮的主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