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仔面

✍ dations ◷ 2025-04-25 18:07:59 #担仔面
担仔面(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ànn-á-mī)是一种发源于台湾台南的小吃。“担仔(tànn-á)”即台湾话“挑肩担”之意。2017年,台南市文化局举办台南文化关键词推荐活动,担仔面成为网络票选第一名的推荐关键词。担仔面发源时间相传为清末光绪年间,创始者为台南的洪芋头。台南海边清明时节常有暴雨,夏季常有台风侵扰,风雨交加导致不易出海捕鱼,生计顿时艰困。台湾话称收入不佳的淡季为“小月(sió-gue̍h)”,以捕鱼为业的洪芋头在无法出海捕鱼的“小月”,常于台南水仙宫前挑着扁担,叫卖面食,以度过“小月”,并自名“度小月担仔面(台湾话:Tōo-sió-gue̍h tànn-á-mī)”,书写在摊前所吊的灯笼上,其简单又美味的料理方式于2017年度获得国际洁净美食奖项A.A. Taste Awards的肯定。担仔面曾出现在总统府的国宴和飞机餐点,。曾被台南市民称为“国宝”食物。度小月担仔面开设于光绪二十年(1895年),现今在台南地区有许多店家,老店集中于台南市中正路上。这道面食的主要成分为:面条或米粉、豆芽菜、香菜、蒜泥、五印醋、虾仁、少许汤汁以及独门肉燥。担仔面通常略贵、量少(约仅成人两口分量),是所谓“食巧毋食饱”(台湾话:Tsia̍h khá m̄ tsia̍h pá。台湾俗谚:吃得精致而不吃饱)的点心而非正餐。台南担仔面最早被归为“点心”,原因是台湾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稻米,只有很少数地方种植小麦(主要在台中大雅区一带),直到台湾战后时期之初,台湾本省人的主食都是米饭,面只是副食品,做点心、小吃食用。

相关

  • 结核 (地质学)结核(Concretion)在地质学中,指在沉积岩或土壤中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团块。其形状有球形、卵形及各种不规则形状。内部构造式样很多,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大小
  • 大波兰大波兰(波兰语:Wielkopolska,德语:Großpolen,拉丁语:Polonia Maior)是位于波兰中西部的历史地区,其首府为波兹南。行政上,该地区大多数地方属于大波兰省(波兰语:województwo wielkopo
  • 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偏折广义相对论中的开普勒问题,是指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求解存在引力相互作用的两体动力学问题。在典型情况下以及本文中,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 m
  • Rp-过程rp-过程(快质子捕获过程)包括一连串的质子被种核捕获形成重元素。。这是结合S-过程和R-过程的核合成过程,也许要对当前宇宙许多世代的重元素形成负起责任。然而,他有与其他被提
  • 光解光解(Photolysis)是指化合物被光分解的化学反应。大气中最常见的光解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O3 + hν → O2 + O1D λ < 320 nm臭氧被光分解成了氧分子和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氧原子
  • 爱丽舍条约爱丽舍条约(Élysée Treaty)又称作德法合作条约、法德友好条约,是于1963年1月22日由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和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的合作条约。签
  • 在线百科全书网络百科全书,是在互联网上公开给网民查阅的百科全书,网络百科有开放和非开放两种。在线百科全书,也称为数字百科全书,是可通过互联网访问的百科全书。使用互联网创建免费百科全
  • 亚伯氏症亚伯氏症(英语:Apert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因颅缝早期闭合而导致尖颅或并指等的先天性综合征。其发生率为1/16000至1/20000。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体染色体显性遗
  • 公墓坟场(cemetery、graveyard)是死者遗体以及火葬遗物如骨灰所埋葬的地方。英文中的“cemetery”来源于希腊文κοιμητήριον,意为“睡觉的场所”。该词暗示此地块专用作
  • 碘化银碘化银(AgI)为碘和银的化合物,黄色粉末(~558 °C分解),见光分解,并大量吸热,先变灰后变黑,不溶于水和氨水,用于照相术和人工降雨的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