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

✍ dations ◷ 2025-09-02 17:20:27 #天后宫
台北大天后宫,又称清代台北府城大天后宫,是台湾一座由台湾巡抚刘铭传等官员建立于台北府城的妈祖庙。该庙后在1912年前后因受台风严重毁损及市区改正等缘故遭拆除,原址随后建立“故儿玉总督暨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后改称“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即今国立台湾博物馆前身),同时成为台北新公园(现称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的一部分。现在,其部分石造结构遗物仍散置于当地。此外,该庙被弃置于台北州厅厅舍的“二妈”妈祖软身神像,在1910年代初被曾石岳等三芝地方仕绅迎请至当地,并由庄民集资建庙供奉至今。光绪十四年(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开基起建台北大天后宫于台北府城中心地区,祭祀妈祖,祈求守护。该庙主建物为二层楼挑高传统建筑。该庙当年与台北府文庙、台北府武庙、台北府县城隍庙并称四大官祀庙宇。台湾日治时期初,统治当局陆续征用台北城内许多公众及庙宇建筑;其中,台北大天后宫曾被征作办务署厅舍、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校舍、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宿舍等。1900年代至1910年代前后,台北大天后宫遭有关当局拆除;一说其建物于明治卅三年(1900年)因台北公园用地计划整体考量遭拆除,另一说为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其建物遭台风严重毁损致无法修复,而后于大正元年(1912年)拆除。其后,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祝辰巳主导募款,筹划于当地建立“故儿玉总督暨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即今国立台湾博物馆前身),以纪念前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与民政长官后藤新平。据传,拆除前后,庙内所有神像都被收置于台北州厅厅舍一储藏室内。庙体部分石造建筑结构在拆解后被散置于当地至今。三芝福成宫之主祀妈祖神像据传原属台北大天后宫,该庙也因而成为北台湾妈祖文化节的重要成员之一。

相关

  • 地方病地方性流行(Endemic)又称地方病或风土病,在流行病学中,指毋须从外界输入,便能在人口内持续出现的疾病,例如:在英国,水痘是地方性流行病,而疟疾并不是。虽然每年在英国都会出现数宗本
  • 酵母甾醇酵母甾醇(英语:Zymosterol,又叫5α-胆甾-8,24-二烯-3β-醇,5α-Cholesta-8,24-dien-3β-ol)是一种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从酵母甾醇到胆固醇的合成步骤主要在内质网中进行。羊毛甾
  • 马奶酒马奶酒,是一种用传统方法将马乳发酵制成的奶酒饮品。马奶酒广受居住于中亚干草原众多民族的喜爱,在游牧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卡尔梅克人、柯尔
  • 巴黎歌剧院加尼叶歌剧院(法语:Opéra Garnier),通常称为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于1861至1875年间建造,位于法国巴黎第九区,是一座拥有1979个座位的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一座新巴洛克
  • 卡佩奇马里奥·卡佩奇(英语:Mario Capecchi,1937年10月6日-),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也是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马里奥·卡佩奇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
  •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约5米,高24.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
  • 射击射击可以指:
  •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英语:cone cell)是视网膜上的一种色觉和强光感受细胞,视细胞的一种,因树突为锥形故称。人类每只眼球视网膜大约600-700万的视锥细胞,大多分布在视网膜黄斑处,周围逐渐减少
  • 心底心脏(英语:heart),常简称心,是一种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的肌造器官,它的功用是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血液提供身体氧气以及养分,同时也协助身体移除代谢废弃物(英语:metabolic w
  • 心室纤维颤动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源自心房异位节律点,每分钟约发出激动波250~350个。其特征为P波外型相似且快速地出现,且呈锯齿状。因为这种激动波是源自于异位节律点,故称之为扑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