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机反应
✍ dations ◷ 2025-02-23 07:20:15 #有机反应
有机反应即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有机合成的基础。几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周环反应、重排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当中,有机反应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人造分子的合成。比如药物,塑料,食品添加剂和合成纤维等等。早期的有机反应,包括有机燃料的燃烧反应,以及制造肥皂所用的皂化反应。当今有机反应已愈发复杂,其中几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反应为:1912年的格氏反应、1950年的狄尔斯-阿尔德反应、1979年的维蒂希反应、2005年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和2010年的赫克反应。绝大多数的有机反应都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因此很多有机反应也被称为人名反应,数目最少有1000个,可参见有关的列表。除含有发现者的名字外,有机反应的名称中可能还包括反应类型(如重排反应、还原反应、合成),及反应底物的名称(如吲哚),例如Fischer吲哚合成和安息香缩合。早期的人名反应如克莱森重排反应(1912),较新的反应则如Bingel反应(1993)。当反应名称繁冗时,常以简写称呼,如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则变为DA反应,由三名化学家共同合成研究的Corey-Bakshi-Shibata还原反应,就可以以首字母来简化命名为CBS反应。有机反应中所使用的试剂也是研究的热点。它们常被用于特定的反应中,比如:决定有机反应反应性的因素与其他化学反应的类似,特别之处涉及: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因此为了合成具有某一特定结构的目标分子,需要引入区域选择性、非对映异构选择性和对映异构选择性的概念。用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可以判断周环反应能否发生,而马氏规则和扎伊采夫规则则分别可作为亲电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参考规则。有机反应是药物合成的基础。根据2006年的一份回顾,有机反应中,大约有20%涉及氮和氧原子上的烷基化反应,20%涉及保护基的引入和脱去,11%涉及新碳-碳键的生成,10%涉及官能团的互相转化。虽然有机反应的数目和反应机理数可以有无限个,但这些反应和反应机理都符合一些规律。因此,可根据反应机理的类型,将各种有机反应进一步细分:缩合反应是两个反应物结合,同时生成一个小分子如水的反应。逆过程称作水解。有机反应可大致依据反应物和产物中官能团的种类而加以分类。例如,Fries重排反应中,反应物为酯,而产物为醇。右表中列出了常见官能团的合成方法和一般反应:涉及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反应常以杂环的元数及杂原子类型分类。此外,也可以反应物含有的碳-元素键类型来对有机反应进行分类,由此衍生出的有机化学重要分支如有机硫化学、有机硅化学、有机磷化学和有机氟化学。由此得到的很多内容与有机金属化学有相当程度的重叠。
相关
- 疟疾疟疾(拉丁语:Malaria,中文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发疟子)是一种会感染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其病原疟原虫借由蚊子散播,隶属囊泡藻界(统称原生生物的生物类群之一),皆
- 陆地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淹没在液态水下的区域。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29%,面积约为1亿4821万平方公里。陆地和海、洋或其他水体的不同之处为地表最基本的差异。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活
- 坎兹坎兹(Kanzi,1980年10月23日),是一只会使用手语(美国手语)的雄性倭黑猩猩,他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州立大学,坎兹小时常陪伴其养母Matata(一只雌性倭猩猩首领)上键盘符号字的教学课,Mat
-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指阐述酸、碱及酸碱反应本质的各种理论。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拉瓦锡是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人。他在1776年左右提出一套酸碱理论。在那时,强酸主要
- 山形大学山形大学(日语:やまがただいがく,英语:Yamagata University)位于山形县的日本国立大学。在日本通常被称呼为山大(やまだい,Yamadai)。现在为独立法人。山形大学
- 名家名家,中国对严谨逻辑思想之开创者,和西方逻辑思想之先锋亚里士多德同期。是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六家之一,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一。古代名家“辩者”以严谨逻辑思想而闻名。名
- 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有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
- 里里是东亚传统的长度单位,起源于中国周代,当时一里为18引=1800尺,战国、秦汉一里约415.8米,后世实际长度历代不同,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后也有变化;至近代于华语圈也称作华里以
- 核合成核合成是从已经存在的核子(质子和中子)创造出新原子核的过程。原始的核子来自大爆炸之后已经冷却至一千万度以下,由夸克胶子形成的等离子体海洋。在之后的几分钟内,只有质子和中
- 汉斯·克雷布斯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德语:Hans Adolf Krebs,1900年8月25日-1981年11月22日),医生、生物化学家,原籍德国,后移民英国。克雷布斯在代谢方面有两个重大发现:尿素循环和三羧酸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