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胜利
苏联
英国
美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自由法国
加拿大
波兰第二共和国
澳大利亚
希腊王国
荷兰
比利时
丹麦
挪威
新西兰
卢森堡
巴西
南斯拉夫王国
土耳其 (1945年起)
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起)
纳粹德国
意大利王国 (至1943)
匈牙利王国 (至1944)
罗马尼亚王国 (至1944)
保加利亚王国 (至1944)
芬兰 (至1944)
短暂轴心国
苏联(仅限波兰战役)
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加入,但在同年退出)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英语:European theatre of World War II),战事历时6年,由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并且由纳粹德国战败、投降而完结。战争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领导的轴心国阵营和英国、自由法国、苏联、美国领导的同盟国阵营之间的战斗。
战地主要分为西线、东线、南线和北线4部分,西线即纳粹德国和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之间的战争,东线即纳粹德国、芬兰、罗马尼亚和苏联、波兰之间的战争,而南线即意大利王国、纳粹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希腊、南斯拉夫及地中海地区的战争。而北线即纳粹德国、芬兰对丹麦、挪威和苏联。4战线中以东线最激烈最漫长。主要由纳粹德国发动进攻。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5,000万人参战,2,000万左右的人丧生,3,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欧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被协约国打败,被逼签署《凡尔赛条约》,承认战败并成立魏玛共和国。《凡尔赛条约》将所有发动战争的责任都推给了德国,对德国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约12.5%的国土和人口,不但不准拥有空军,陆军也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加上超高额的赔款,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凡尔赛条约》有极强的反感,引发了德国普通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这也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策源地创造了条件。
但实际上,凡尔赛条约所要求的赔款,魏玛共和国并没有赔偿多少,赔款问题只不过是被纳粹党夸大宣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形势和德国一样,全国面临无政府状态。无法解决这些威胁后,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邀请右翼政客贝尼托·墨索里尼以及他所领导的国家法西斯党组成政府管理国家。法西斯党人上台后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规武装,用以打击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在几年时间内,墨索里尼就巩固了自己的独裁地位。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帝国,展开了第二次埃塞俄比亚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被并入义属东非。
魏玛共和国的无力给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提供了机会,令纳粹党成为国内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自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制裁、握有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及无力的魏玛共和国。希特勒政府通过行使宪法进行实际独裁统治。魏玛共和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希特勒在上台之后就因扩军备战计划受到限制而于1933年10月21日国际联盟。由于社会底层的劳动阶级也享有过去所没有的福利,因而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幅提升,当时德国内部的政局已稳定。1936年希特勒将莱茵兰重军事化。1938年德奥合并,纳粹德国第一次获得领土。
在1937年意大利因受国联谴责入侵埃塞俄比亚及对衣军使用毒气而退出了国际联盟,意大利与同样退出国联的纳粹德国在1939年5月缔结了《钢铁条约》,从而加强了罗马—柏林轴心。
意大利王国遭到国际联盟谴责侵略阿尔巴尼亚。
在纳粹德国军事威胁下,立陶宛被迫交还原属第二帝国、却在一战后割予立陶宛的梅梅尔。此次为希特勒在欧战爆发前获得的最后一块领土。
1939年5月28日,希特勒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为了把入侵合理化,阿道夫·希特勒令纳粹亲卫队假扮波兰士兵“入侵”德国,波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军利用夜幕的掩护,对波兰发动闪电战突袭。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而是实行所谓的“假战”。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最终波兰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溃,9月6日,波兰政府撤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并占领,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被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大林认为纳粹德国迟早要进攻苏联,就开始着手建立防范德国的东方战线,这条战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并企图通过扩大苏联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国侵略。
1939年11月30日,苏联进攻芬兰,爆发了苏芬战争之冬季战争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苏军遂于1940年6月15日进驻立陶宛,1940年6月16日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1940年6月17日强占拉脱维亚。1940年6月28日,苏联出兵进驻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1940年8月5日,拉脱维亚被吞并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41年6月14日,爱沙尼亚被苏联吞并,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被强行并入苏联,苏联的举动令芬兰、罗马尼亚加入及靠拢轴心国阵营,日后亦在苏德战场向苏联开战,波罗的海三国被德军攻占时视德国人为解放者,大量反苏人士加入德军。
1939年12月14日,在相信盟军可能威胁铁矿来源后,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草拟入侵挪威计划,即威瑟演习作战。4月9日,德国的入侵开始,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马上投降,挪威军队奋力抵抗。盟军援军部队4月14日开始在挪威各处抵达,但因主要港口皆控制在德军手上,重武器和后勤运送都出现困难,但盟军仍能夺回主要目标纳尔维克,并将港口完全破坏。6月7日,哈康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6月9日,盟军最后在纳尔维克的部队完成撤离,次日挪威沦陷。
意大利于1940年6月10日对英法宣战,并入侵崩溃中的法国和轰炸英国在地中海及中东的殖民地,同时开启了地中海战场、北非及东非战场。
纳粹德国于西线闪击战攻占法国后,希特勒决定挥军英国。1940年8月13日,德国空军开始突袭英伦海峡及英国本土,计划歼灭英国的空军基地以及消除英国的空军飓风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主力。但在英国南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再加上英国使用新研发的雷达,使得德军在这一天遭到了挫败。自此,英、德两国的空军不断在英国的空域交战,双方亦伤亡惨重。至8月28日晚,德军对英国城市利物浦发动轰炸,造成英国大量平民伤亡。后来英国皇家空军开始对德国进行反击,在8月下旬接连轰炸德国首都柏林。德国为了对抗英国皇家空军的夜袭,便于9月初发动对伦敦的空袭,使得英国再次生灵涂炭。
1940年8月德国和意大利举行第二次维也纳仲裁裁决,匈牙利王国占领罗马尼亚王国的北特兰西瓦尼亚、保加利亚王国占领南多布罗加,拉拢在巴尔干的法西斯君主制国家。11月20日,匈牙利正式加入轴心国。
11月24日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共和国加入。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亦加入。
1941年4月6日,众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
希特勒于不列颠空战一役受挫后,1941年5月希特勒核准了巴巴罗萨作战。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约有320万的德军地面部队投入了北起北极南至黑海的东线攻势,德军兵分三路,伴随的还有数10万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部队,芬兰(并非轴心国,但因苏芬战争而与苏联对立)则从北边发动攻势。德军的攻势也引燃了许多苏联占领国的独立运动,6月22日立陶宛发生了反苏联的暴动,并在隔天发布了独立的宣言。大约有30,000名立陶宛人加入叛变行列,随着德国北方集团军向北方的攻势进展,叛变也蔓延至爱沙尼亚了。
但苏军在同时对抗这些敌军的同时也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增援,东线的苏军部队在6月22日时约有260万人,尽管半年的战事造成450万人死伤的惊人数字,至年底时已经跃升为超过400万人了。
德军于前半年的战事非常顺利,先后占领了乌克兰、白俄罗斯及25%的苏联领土并消灭了450万苏军。可是装甲车队行军太快,令步兵不能配合,而后勤供应也来不及,令德军失去突袭效果,而游击队的骚扰也令德军十分烦恼。
初冬大雨及溶雪使苏联的土地充满泥泞,坦克无法前进,步兵举步难行,希特勒决定先进攻北部较干燥地区后才进攻莫斯科,但反令很多德军冻死和武器冻坏,而且受到当地苏军攻击,德军败阵更给了莫斯科准备时间。德军进攻莫斯科后,斯大林以一番言论振作苏军信心,而德军则因环境恶劣而使军队涣散,苦战数月后苏军终于战胜溃不成军的德军。
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失败后,希特勒进攻苏联的雄心不减,他认为斯大林格勒:这座以苏联现任领导者斯大林为名的城市,攻占它会使苏联人士气受到重挫,所以这个城市成为希特勒的进攻对象。
德军靠着先进的战机,于开战初段攻下火车站、码头及西部的山区,更进逼市区。斯大林在1942年7月27日发布的第227号令规定:“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迅速击毙”,导致攻入城中的德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尽管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频繁的轰炸,但是苏军还是从那里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援。刚刚赶赴城中苏军士兵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一天。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马马耶夫冈高地,苏军在一次反攻中竟然在一天之内牺牲了10,000名士兵。在一个大粮食仓库内,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在城中的另一个部分,由扬科夫·巴甫洛夫指挥的一个小分队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楼,并顽强地进行抵抗。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设了大量地雷,并在窗口安设了机枪,还将地下室的隔墙打通以便通讯。这座顽强的堡垒后来被苏联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楼”。
最后德军因为损失太多兵力(德苏战争上25%的德军)而撤退,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盟军开辟了第二战场,1942年11月8日,约7万英美军队登陆维希法国控制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法军很快崩溃,10月占领卡萨布兰卡,并迅速控制了各重要城市。
维希政府丧失北非使德国南翼受威胁,同日德国和意大利执行安东计划,进驻维希法国,并控制法国海军,意大利则占领了法国南部和科西嘉岛、突尼斯,维持地中海控制权。
突尼斯战役后德义联军被击败,在非洲的轴心国军已全数消灭,自此盟军开始登陆意大利。
盟军占领北非后,利用其优势进入欧洲,1943年7月10日,盟军最先攻击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占领西西里岛后盟军于地中海的实力将大增。
由乔治·巴顿将军率领的美国第7集团军以及由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英国第8集团军进攻,由墨索里尼带领的义军因错用战术而战败。英、美两军成功会师,完成了对西西里岛的占领。
战败令墨索里尼丧失了党内同仁的支持,1943年7月25日一向是墨索里尼的橡皮图章的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恢复君主立宪制,并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国王。当天晚上墨索里尼被国王召见,到达皇宫后立即被逮捕并撤除所有职务,随后软禁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别墅。
希特勒在得知墨索里尼垮台后,立即命令德军执行轴心行动,出兵意大利并在北部地区建立了强有力的防线并由德国特种部队救出了墨索里尼,即橡树行动。并安排他为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领袖,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是一个位于北意大利纳粹占领区的政权。
意大利元帅彼得罗·巴多格利奥在1943年9月8日与盟军达成停火协议,意大利正式投降,加入同盟国对德国宣战。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后盟军于欧洲的实力大增。并计划对付纳粹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3国决定于诺曼底登陆并进攻朱诺海滩、黄金海滩和奥马哈海滩。
朱诺海滩由加拿大第1军第3步兵师们负责攻占。而海滩德军兵力为一个主由俘虏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组成,士气相当低落且战斗力也较差的组成团。不过加拿大军队的作战也并非一帆风顺,恶劣的天气使登陆涨潮时登陆,令登陆艇在卸下人员返航时却有很多因触雷被炸沉,并正处涨潮,很多士兵下水后因装备过重而溺死,盟军在朱诺海滩共损失2,000余人,但仍然成功占领。
负责攻占黄金海滩的是英国第30军第50师,由于登陆时间较晚,英军的火力准备非常充足,德军的几个主要火力点在登陆前就被舰炮摧毁。英军的水陆坦克被登陆舰直接送上海滩,避免了有如美军在奥马哈的损失。在舰炮和坦克的掩护下,步兵推进非常顺利,在火力支援下攻占了贝辛港,盟军在黄金海滩损失了约1,500名士兵,但依然成功占领。
盟军在奥马哈海滩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仅阵亡者就达2,500人,奥马哈海滩全长6.4公里,海岸多为30多米的峭壁,地形易守难攻。这里的登陆作战任务由美军第9军承担。盟军误认为这里的德军守备部队只有1个团的兵力,没有装甲车辆,战斗力很差。而实际上隆美尔在3月将德军精锐352步兵师全部调往诺曼底,而352师的1个主力团就驻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作战开始后也非常不顺,海滩西段预备的32辆水陆坦克中有27辆刚一下海就因风浪过大而沉没,幸存的5辆坦克中还有两辆很快被德军炮火炸毁,登陆的美军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点,大批士兵挤在滩头任凭德军炮火攻击,登陆行动几乎完全失败。
然而美国海军为奥马哈海滩带来了转机,由于海滩登陆部队长时间没有任何联络传来,海军指挥官意识到奥马哈海滩上的形势可以已经极为严峻,于是17艘驱逐舰不顾触雷、搁浅的危险前进至距海滩仅730米处,在近距离为登陆美军进行火力支援。没了后顾之忧的海军肆无忌惮地向德军据点倾泻炮弹,先前被堵在海滩上的美军也在精锐部队第1师的带领下开始冲锋,中午时分登陆部队第2梯队提前登陆。而在空军的指引下,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也开始对岸射击,德军的防御至此基本崩溃。天黑时美军正式登陆成功,第5军军部上岸并开设了指挥所。
犹他海滩由美军第7军第4师负责攻占,由于得到了非常有效的火力支援,水陆坦克也在上岸时也没有受到大量损失,所以登陆作战异常顺利。美军6时30分登陆开始,至10时已基本肃清德军守军。美军在犹他海滩仅阵亡197人,还不到预计的10%,是所有5个海滩中损失最小的。
1943年7月5日纳粹德国为拔除德军3月的反攻在苏联战线上暴露出的库尔斯克突出部,缩短战线并合围该城以西的6个集团军的苏军,决定对其实施钳形攻击,这也成为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战略进攻。南方集团军群从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向北进攻,中央集团军群从奥廖尔突出部向南进攻,目标为库尔斯克。最终德军的攻势在苏联红军严密的防御体系前遭到挫败,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使得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苏联手中。苏联在德军取消进攻后很快实施了反攻,收复了奥廖尔和哈尔科夫及别尔哥罗德。随后的几个月内苏军持续不断地展开了多场重要进攻作战,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地域及乌克兰大部地区,德军节节败退。
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盟军再于1944年8月15日发动龙骑兵行动,从法国南部发起攻击。到9月共有3组盟军部队已经抵达德国边境,并目标战争在1944年年底就可结束。
为了实现该目标,盟军发动了市场花园行动,试图解放荷兰北部地区并进入德国,但是德军的力量比想象中显示要强得多,令英国第1空降师几乎全军覆没。
1944年的冬天以及盟军所遇到的困境令西线战局处于僵局,美军在赫尔根森林战役中试图消耗敌人的实力,因为只要德国人还守着这片森林,盟军就无法快速推进。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发动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史称突出部战役。虽然德军成功包围了一些盟军部队,但后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成功解救并击退德军。
而盟军的最后障碍莱茵河,由于德军的错误,令盟军可在1945年4月渡过莱茵河,而通向德国的大门就此打开。
响应盟军在西线的成功,苏联于1944年开始发动巴格拉基昂作战,打败德国多个集团军,损失惨重,收复了明斯克、里加等重镇。
1944年3月德国软禁了密谋和盟军停战的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成立了傀儡政权迫使匈牙利继续留在轴心国。在8月的雅西-奇西瑙攻势,苏军击败罗马尼亚其后首都被攻占,23日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联合罗马尼亚共产党发动政变,拘捕了总理安东内斯库,他的法西斯政权也随之倒台。保加利亚在苏联大军压境下,于9月9日当天保加利亚共产党政变推翻了保加利亚王室随后苏军入驻,两国倒戈盟军向纳粹德国和匈牙利宣战,另外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被围,在德国帮助下才勉强站稳局势,现在通往波兰平原的门已为苏军打开。1944年10月,芬兰见德国大势已去便和苏联签订了停战协定,并永久放弃了卡累利亚,芬兰退出了苏德战场。
波兰为了防止华沙被苏军解放,抢在苏军到达华沙之前提前举行起义,且事先并未和苏军沟通以协调行动,仓促发动起义导致起义被德军镇压
苏军终在1945年1月夺取华沙。3日之后4个苏联方面军组成一道宽阔的前线,由华沙越过纳雷夫河展开攻势,4日后苏军成功突破并以每天3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到达柏林以东60公里并沿着奥得河集结。
2月13日,布达佩斯围城战结束。2月24日,海因里希·希姆莱带领新建的维斯杜拉集团军反攻失败,苏军开进波美拉尼亚并清剿奥得河右岸。在南方德军企图突破苏军在布达佩斯的包围失败。希特勒坚持要夺回多瑙河,3月16日,计划又再失败,苏军在同日反攻,在3月30日进入奥地利境内,4月4日,布拉迪斯拉发被苏军攻占,德国最后盟友斯洛伐克投降,4月13日夺取维也纳。
此后德军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战争已变成东西方阵营的较量,油料不足、战机和坦克的生产正显著减少,即使生产出来的品质也比以前差很多。然而德军仍然维持其骁勇善战的特质。盟军坚持德国无条件投降,以换取时间让难民在苏军到达前逃向西方,但德军仍继续顽强抵抗。
柏林城内由德军和党卫军残余份子、警察、希特勒青年团和国民自卫队防御,国民自卫队由一些一战老兵和曾经参军的人所组成。
柏林西部有第20机械化步兵师,北部有第9空降师,东北部有“慕钦堡”装甲师,东南部有党卫军第11“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中心一地区有第18装甲掷弹兵师。
国会大厦、毛德桥,亚历山大广场与哈维尔桥都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党卫军外籍军团的战斗格外激烈,他们都被告知一旦被俘就不能再活下去。
4月30日,苏军已经推进至柏林中心,希特勒迎娶了爱娃·布劳恩,服食氰化物后举枪自尽,魏德林将军在5月2日向苏军投降。
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暨纳粹德国陆军代表威廉·凯特尔、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里德堡和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则代表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宣布同意所有德国陆海空军及仍受其控制的部队,向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和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并在1945年5月9日凌晨0时开始生效,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但这场大战还未结束,现在就只剩下在亚洲的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