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周期函数

✍ dations ◷ 2025-09-12 02:14:54 #概周期函数

在数学中,概周期函数(或殆周期函数)是一类有近似于周期性质的函数,是连续周期函数的推广。不同的周期函数由于周期不尽相同,其和、差或乘积不一定再是周期函数。概周期函数尽管未必有严格的周期性,但可拥有一些比周期函数更好的性质。这一概念首先于1925年被丹麦数学家哈那德·玻尔引进,后来赫曼·外尔、贝西科维奇等人也有研究和推广。贝西科维奇(英语:Abram Samoilovitch Besicovitch)因概周期函数方面的贡献获得了1931年剑桥大学的亚当斯奖(英语:Adams Prize)。

概周期函数有若干个等价定义。根据哈那德·玻尔引进的分析学上的定义,一个定义域在实数域上的连续函数 f {displaystyle f} ) 截出有限项后,得到的是一些形如

的项。其中的 σ + i t = s {displaystyle sigma +{rm {{i}t=s}}} 的实数部分 σ {displaystyle sigma } e ( log n ) i t {displaystyle e^{(log n)it}} 是线性无关的,这个和不再是一个周期函数。

在相关研究中,哈那德·玻尔开始注意形如:

的三角多项式函数。它是若干个周期互不相同的周期函数 e i λ k t {displaystyle e^{ilambda _{k}t},} 的和。于是概周期函数的另一个定义出现了:如果对每个 ϵ > 0 {displaystyle epsilon >0} ,都存在三角多项式函数: T ϵ ( x ) {displaystyle T_{epsilon }(x)} ,使得对于任意的 x R {displaystyle xin mathbb {R} } ,都有:

可以证明,这个定义与第一个定义是等价的。

考虑若干三角多项式函数:

其中 λ k {displaystyle lambda _{k}} 是复数。每一个 f n {displaystyle f_{n}} 都是周期函数,因此有限个 f n {displaystyle f_{n}} 的和仍然是概周期函数。然而,对于某些和函数,比如说:

f {displaystyle f} 不是周期函数,但仍然是概周期函数。

相关

  • 吴承康吴承康(1929年11月14日-),祖籍河北滦县,出生于上海,高温气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承康于1941年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7年进入交通大学就读。次年起赴美国留学,1951年、1952
  • 柯琳丝苏珊·玛格丽特·柯林斯(英语:Susan Margaret Collins;1952年12月7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1997年起担任缅因州美国参议院议员。柯林斯生于阿鲁斯图克县卡里布,成年后毕业于
  • 梧桐属梧桐属(学名:)是梧桐科下的一个属,为落叶乔木植物。该属共有15种,分布于亚洲。本属约有16种:
  • 最长公共子串在计算机科学中,最长公共子串问题是寻找两个或多个已知字符串最长的子串。此问题与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区别在于子序列不必是连续的,而子串却必须是。字符串"ABABC","BABCA"以
  • 丰田真由子丰田真由子 (1974年10月10日-), 日本政治家,前厚生省官员的。众议院代表(第二任)。无党派人士。硕士学位(哈佛大学·2002年)。 自民党女副主任,青年局副主任,国会事务委员会委员等,内
  • 徐日久徐日久,字子卿,浙江西安县(今属浙江衢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次年任上海县知县一职,因劾谪官湖广藩幕,署江夏县事。有《子卿近业》、《江夏
  • 张文驹张文驹(1933年10月-),男,河南三门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 武藏国武藏国(日语:武蔵国〔武藏國〕/むさしのくに  */?)是日本过去的行政区划、令制国之一,属东海道,又称武州。武藏国“武藏”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无论是何种说法都没有足够且可靠的资料支持。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日语:古事記伝)》中,称武藏国曾与骏河、相模同属于“佐斯国(日语:佐斯国)”(さしのくに),而佐斯国在被分割为“佐斯上”(さしがみ)和“下佐斯”(しもざし)两国之后,国名分别被讹传为“相模”(さがみ)和“武藏”(むさし);贺茂真渊在《倭训刊》中则称,曾有一国名为“身狭国”(むさのくに),分割为“身狭
  • 语形融合语形融合(syncretism、形式合一、混合论、不同变化形式的合并)在语言学中,指出现当单一语素的功能性不同而形式上是相同的时之情况。本术语出现在历史语言学中,指的是在曲折规范下之形态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区别已经被"融合"掉了。
  • 语言迁移语言迁移(英文:Language transfer)指的是说话者或写作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也运用了他们母语知识的语言干扰现象。标准的定义为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影响,因此这种现象其实不限定第一语言被移转到第二语言的情况,有时第二语言也能被移转至第三语言。当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或单位相当类似时,语言移转的现象就有可能发生。如果语言移转发生时,说话者仍说出正确的目标语,此种现象可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大多母语人士可理解其欲表达的意思。最显著的例子为同源词(cognate)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