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

✍ dations ◷ 2025-11-22 22:17:00 #社会心理学,认知偏误

在心理学中,框架效应(英语:Framing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最早在1981年由阿摩司·特沃斯基与丹尼尔·卡内曼提出。框架效应的意义是,面对同一个的问题,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后,人们会选择乍听之下较有利或顺耳的描述作为方案。当以获利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当以损失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冒风险。

案例:
亚洲疾病问题
想象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
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
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72%)
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28%)
情景二:对第二组被试(N=155)叙述同样的情景,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和D:
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22%)
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78%)
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由情景一的“收益”心态到情景二的“损失”心态。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死亡看作是损失。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
亚洲疾病问题的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框架效应的道理:相同的客观问题,通过变换框架,将得到可预知的不同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收益和损失完全是以认知参照点为依据的,参照点不一样,人们决策的方式也不一样。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让人们对下列情景进行决策:(被试N=150)
情景一:如果一笔生意可以稳赚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机会赚1000美元,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赚。
情景二:如果一笔生意要稳赔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
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84%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表现在对风险的规避,而在第二种情况下87%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的那笔生意,表现为对风险的寻求。
典型的决策者会相对中性参照点来评价结果,因此参照点的位置将最终影响决策定制者的风险偏好。在上述2个情境中,决策的关键在于决策者的参照点是什么?得到多少,或是损失多少?情景一中84%的决策者便是以“分文不赚”为参照点,从而规避风险,选择800美元的收益;情景二中87%的人则以“15%的可能不赔钱”为参照点,选择接受风险,而非接受明确的损失。

相关

  • 十字花科十字花科(学名:Brassicaceae,中文名译自旧称Cruciferae)为真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目的一科,是植物中最繁盛的科之一。有许多种人类食用的蔬菜出自本科,大约共有338个属,约3700种,原产自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三世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三世(英语:Franklin Delano "Frank" Roosevelt III,1938年7月19日-)是美国经济学者和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的孙子。罗斯福是小富兰克林·德拉诺
  • 哈勒尔哈勒尔 (var. Harrar,Hārer,Harer;索马里语 :Adari)是埃塞俄比亚东部城市,也是哈勒尔州现代经济,资本和行政首府。这个城市位于一个山头,海拔1885米,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东延伸段,距
  • ACE23SCL、​1R42、​1R4L、​2AJF、​3D0G、​3D0H、​3D0I、​3KBH、​3SCI、​3SCJ、​3SCK5927270008ENSG00000130234ENSMUSG00000015405Q9BYF1Q8R0I0XM_011545552、NM_0218
  • 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西班牙语:Gustavo Alfredo Santaolalla,1952年8月19日-),生于阿根廷艾尔帕洛玛,是一位阿根廷音乐家、电影配乐家与制作人。他曾获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
  • 恩斯特·费尔恩斯特·费尔(Ernst Fehr,1956年6月21日-)是奥地利经济学家。他是瑞士苏黎世大学微观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教授、经济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是人类合作和社交的演化,尤其是社会正义
  • 普什图尼斯坦 巴基斯坦  阿富汗 普什图尼斯坦(中文亦译作“普什图斯坦”;Pashtunistan,普什图语和波斯语:پشتونستان;或:Pakhtunistan,普什图语和波斯语:پختونستان)是指普什图
  • 山田昇山田昇(やまだ のぼる、1950年2月9日-1989年2月24日),群马县沼田市人,日本登山家。山田昇完成9座八千米高峰登顶,名冢秀二、田边治、近藤和美并列。山田昇于1950年2月9日出生于群
  • 无限宝石无限宝石(英语:Infinity Gems),最初被称为“灵魂宝石”(Soul Gems),后来也被称为“无限原石”(Infinity Stones),这是出现在由漫威漫画出版的美国漫画书中的六颗具有异常强大力量的虚
  • 南天门山南天门山,位于缅甸果敢县与中国镇康县交界,高2199米:48,与南侧的盆地落差1000米,山势呈东北─西南向,由中缅国境向果敢境内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