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整倍体
✍ dations ◷ 2025-09-03 08:59:50 #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Aneuploidy)是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非整倍变化的情况。比如正常情况下应拥有46条染色体的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变成了45或47条。需要注意的是,非整倍体与发生染色体整倍增加或减少的情形不同,后者被称为“整倍体”(euploidy)。非整倍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的丢失或一条额外染色体的出现是遗传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一些癌细胞亦为非整倍体。非整倍体于细胞分裂中发生,一对染色体没分开,并都分入了一个子细胞中。不同的物种通常拥有不同的染色体数目,“非整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相比正常的同物种个体而言的。平均每160个活婴中就有一人染色体异常。除去性染色体异常,大部分的非整倍体胚胎致死。最普遍的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于21号、18号,以及13号染色体。
相关
- 呋喃苯胺酸呋塞米(Furosemide),市面常见的商品名为来适泄锭(Lasix),系一种用来治疗因心脏衰竭、肝硬化或肾病变引起的水肿,也可治疗高血压的药。使用剂量依人而定,可以经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口
- 世界无烟日世界无烟日(英语:World No Tobacco Day,或译世界无烟草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87年创立的,现在每年的5月31日就是世界无烟日。第一个世界无烟日是1988年4月7日。世界无烟日的意义
- 缺失删除(英语:Deletion)在遗传学中有时也称为删除突变或微删除,指染色体或DNA序列的一部分发生缺失,进而失去这些遗传物质。删除的程度不一,可能是单一碱基对,也可能是整个染色体。此
- 分子生物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广义的定义是从分子的面向对生物现象的研究;狭义的定义是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分子层面研究。这是一门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衍生而来的学科。分子生
- 马歇尔·罗森布卢特马歇尔·尼古拉斯·罗森布卢特(英语:Marshall Nicholas Rosenbluth,1927年2月5日-2003年9月28日),美国等离子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他因对可控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 莫诺雅克·吕西安·莫诺(Jacques Lucien Monod,1910年2月9日-1976年5月31日)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巴黎,他与弗朗索瓦·雅各布共同发现了蛋白质在转录作用中所扮演的调节角色,也就
- 罗斯伯里第五代罗斯伯里伯爵阿奇博尔德·菲利普·普里姆罗斯,KG,PC(Archibald Philip Primrose, 5th Earl of Rosebery,1847年5月7日-1929年5月21日),英国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首相。早年头
- 斯堪地那维亚丹麦 挪威 瑞典有时包括: 芬兰 冰岛 法罗群岛 奥兰 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地区:斯堪的纳维亚(丹麦语、瑞典语:Skandinavien,挪威语:Skandinavia,萨米语:Skadesi-suolu、冰
- 高雄铁路地下化展示馆坐标:22°38′18″N 120°18′11″E / 22.6382766°N 120.3031023°E / 22.6382766; 120.3031023高雄车站帝冠式站体是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的历史建筑,地址为三民区建国二路318
- 多普勒超音波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英语:Medical ultrasound)是一种基于超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等软组织可视化,包括其尺寸、结构和病理学病灶。产科超声检查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