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效应

✍ dations ◷ 2025-11-20 21:10:56 #贬义词

吸脂(刮脂)效应在英文是一个贬抑的词语,意思是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只提供给需要高价值或是低成本产品或服务之顾客,这其实是一种“道德危机”的样态。“吸脂”原是从新鲜牛奶提炼奶油的过程所使用的词语。炼粹使用的器材称为分离器,它可将更轻的奶油从牛奶中抽离,此时奶油就是最终去掉杂质或较差成分的提炼品(skimmed)。

在商业上,“吸脂”背后的涵义大致如下:供应商已经掌握了“脂”(高价值或低成本的客户),并且会舍弃提供给较贵或是较难服务的客户群所希望的产品或服务,或是不倾销给一些已经丧失了较高价值客户的既定供应商(也就是原本可以提供额外的收入来补贴或是减少成本去服务较高成本的客户),并且实际上,较高价值客户的损失必定需要供应商去提高价格,以弥补收入上的损失,使得让事情愈弄愈糟。

该词亦在教育券制的概念被使用,例如较好学生的家长会使用教育券来避免学童进入较差的或是次等的公立学校,以及进入龙蛇混杂的私立学校,但这也让不容易教导的学生隐藏在公立学校之中,使得情况愈来愈糟。

无论是否相信负面的吸脂效应会发生,或是这只发生在局部的情形,这都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以下简单举出两个事实,来理解吸脂效应的情形。

相关

  • 核糖核糖(英语:Ribose)是一种五碳醛糖(戊醛糖),一般常见的型态为D-核糖。是RNA的组成物之一,也是ATP及NADH等生化代谢所需分子的原料。DNA中的核糖是D-核糖,为呋喃型环状结构,该呋喃环状
  • 神秘动物隐匿动物学(英语:Cryptozoology),又称传说动物学,神秘生物学,是一种专门研究未知或传闻动物的动物学,为神秘生物学之一支(另一为隐匿植物学),主要包含两个领域:
  • 新词新词指的是新近创造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可能正在被融入日常使用中,但尚未被主流语言所接受。新词通常会与特定人物、出版物、时期或事件有直接联系。比如说,在每年的《中国语言生
  • 硝化纤维硝化纤维(Nitrocellulose),学名纤维素硝酸酯,也称硝化棉、硝基纤维素,通常由棉绒纤维和木浆等纤维材料浸入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中制得,多数用于制作发射药。与硝化甘油相比,比较稳定
  • 舌苔舌苔是指人舌体背部所散布的一层苔状物,正常情况下薄白而润。这种苔状物的成分相当复杂,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它主要由脱落的舌粘膜角化上皮细胞、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
  • 一号粮仓一号粮仓,原为台北市存放粮食的仓库,建于1944年日治末期,为台北市的第一座粮仓。建筑外墙上尚有二战美军空袭的248个弹孔。战后由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北区分署接管,改作为台
  • 王佳婉王佳婉(1971年6月26日-),台湾的新闻主播。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现为东森新闻台主播。
  • 公安部第五总局越南公安部,是越南政府的一个部,负责警察、治安、消防、边防等工作。设越共中央公安党委,设书记和副书记各1人。越南公安系统共有21万人,其中警察10万人。警察实行统一的规章制
  • 101次求婚 (消歧义)101次求婚可以指:
  • 丁抒丁抒,中国男作家,祖籍江苏东台,中国大陆当代史专家,著名持不同政见者,任教于美国密苏里州诺曼岱尔大学(Normandale Community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