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沿技术

✍ dations ◷ 2025-04-26 16:24:59 #专业术语,技术变革

超前沿技术(Bleeding edge technology)是具有风高险,还不一定可靠的技术,因此先行者要导入此技术时可能会有大量的支出。Bleeding edge一词是由leading edge(前沿技术)和cutting edge(尖端技术)而出现的词语。使用血刃科技有较大进步的机会,不过也可能因为不可靠的硬件或软件而有较大的风险。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的记录是在1983年,未具名的银行职员用此描述美商存储科技。

有一些超前沿技术可能会在后来成为主流技术。例如电子邮件(email)也曾视为是超前沿技术。

技术会视为是超前沿技术的原因是有一定程度风险,若早期就采用的话可能会有显著的损失,例如:

成功的在先期导入新技术,相较于其他公司,可以形成大量的比较优势,不过不幸的,(在规格战争(英语:format war)中)选错边或是选错产品的几率也一样大。不论组织决定要不要用超前沿技术,都有可能遇到白象或是更差的情形。

超前沿技术的电脑软件(特别是开源软件)相当常见。开源软件发布超前沿的新软件是常见的作法,一般会是半成品,让使用者可以确认、测试、并且提供意见(beta测试)。因此若使用者想要一些稳定版本还不支援的机能,可以选择软件版本周期的超前沿版本。这些使用者用稳定性、可靠度(可能也包括易用性)为代价,可是可以有较多、较新的机能。

相关

  • 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简称:MMWR)为一份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行的美国流行病学摘要周刊。1981年6月5日MMWR发布一份5位病人的病情案例
  • 单倍群O-M175单倍群O-M175(英语:Haplogroup O-M175)是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与东南亚,源于单倍群NO。单倍群O首次出现于距今约3万年前,出现地为东南亚或东亚,是单倍群NO-M214
  • 生物战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依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对有生力量发挥杀伤作用。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
  • 悉尼科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简称:UTS、悉科大,英语: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是澳大利亚的公立大学。创立于1988年,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之首府悉尼。在校学生超过40000名,下设9大学院,是一
  • span class=nowrapHoClsub3/sub/span氯化钬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oCl3。它有着和氧化钬一样的变色性质,在自然光下为黄色,在日光灯下为亮粉色。氯化钬可以通过元素化合得到,但更常用的方法是氧化钬和氯化铵在2
  • 唐仲璋唐仲璋(1905年12月10日-1993年7月21日),中国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硕士学位。曾任厦门大学教授。
  • 书肺书肺是一种常见于蛛形纲生物腹部内的呼吸器官。虽然有“肺”之称,但其实与脊椎动物的肺并无联系,只是因为形状相似而得名。“书”一名则来自书肺中的气袋和血淋巴形成的组织。
  • 石冢友二石冢友二(1906年9月20日~1986年2月8日)是一位日本作家、诗人与小说家,出生于日本新潟县北蒲原郡笹冈村(现阿贺野市)。
  • 儒家菜儒家菜,是指台湾台北市政府2011年花费台币570万元将儒家文化与中华美食作连结制作的菜单,目的是为纪念孔子诞辰与推广台北孔庙附近观光。于是各种台湾小吃都改变菜名,如三杯鸡
  • 多尔胡多尔胡或译杜尔胡(爱尔兰语:Dobhar-chú)是爱尔兰传说中的生物或神秘生物,该词可以粗略地译为“水犬”(water hound)。它就像一只狗和一只水獭,尽管偶尔会被描述成半犬半鱼。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