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利猕猴

✍ dations ◷ 2025-09-19 05:18:59 #巴巴利猕猴
巴巴利猕猴(学名:Macaca sylvanus),又称为叟猴、地中海猕猴或直布罗陀猿,是一种尾部退化的猕猴。该物种分布在阿特拉斯山脉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在直布罗陀有少量分布,可能为引进物种。是欧洲惟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约300年前来自北非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巴巴利猕猴为旧世界猴 。虽然物种常常被称为“巴巴利猿”,但是巴巴利猕猴是真正的猴,而不是猿。巴巴利猕猴颜色为黄褐色到灰色,下腹部较浅,成年猕猴高度可达75厘米,重量可达13公斤。它的面部为深粉红色,尾部退化。前腿比后退长。雌性比雄性小。母子父子摩洛哥直布罗陀古罗马时期因为禁止人体解剖,所以医生盖伦用巴巴利猕猴代替人类进行解剖研究,并坚称两者在解剖学上是相近的。这种错误被文艺复兴时的解剖学者维萨里所纠正。叟猴是欧洲唯一的野生猴类,可能于中世纪由阿位伯人穆斯林扩张领土时带到西方。传说一旦叟猴离开直布罗陀,英国对这地区的统治便将终结。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因遭到巴巴利猕猴咬伤而引发败血症丧生。

相关

  • 无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免疫能力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可由天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天然免疫抑制包括天然免疫耐受,机体可能会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人
  •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译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中
  • In silicoIn silico是指“在硅之中”,也就是说“进行于电脑中,或是经由电脑模拟”之意,此用语是衍生自另外两个在生物学上常用的词组:in vivo(生物活体内)及in vitro(生物活体外)。
  • 流变学流变学(英语:rheology)研究的是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变形和流动,研究对象主要是流体,还有软固体或者在某些条件下固体可以流动而不是弹性形变。它适用于具有复杂结构的物质,包括泥浆
  • 大动脉弹性动脉(elastic artery)为一种动脉,其中膜(英语:tunica media)含有大量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血管。该血管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承受脉搏的张力。弹性动脉的弹性及伸缩性造成了韦德克
  • 荧光素酶结构 / ECOD结构 / ECOD结构 / ECOD结构 / ECOD冷光素酶(英语: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够产生生物发光的酶的统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学名为Photinus pyralis的萤火虫体内的
  • 太田朋子太田朋子(日语:太田 朋子,1933年9月7日-),日本遗传学家,主要贡献在分子演化领域,1973 年,太田发表近中性演化理论(日语:分子进化のほぼ中立说),提倡“分子阶段的损害较小的突变(1990 年后,
  • 坂口志文坂口志文(日语:坂口 志文/サカグチ シモン Sakaguchi Shimon,1951年1月19日-),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大阪大学教授。文化功劳者。坂口教授是调节T细胞的先驱,曾获
  • 蜷丝动物蜷丝动物(学名:Filozoa)是后鞭毛生物下的一个单系群,包括动物与其他相近的单细胞生物。蜷丝动物的学名Filozoa系由拉丁字filum(意指“丝线”)与希腊字zōion(意指“动物”)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