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在2010年举行大选后,各党派多次未能成功协商组成政府,最终2011年12月5日埃利奥·迪吕波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领导六大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政治僵局已创下了世界纪录。
2010年的比利时大选于6月13日投票,投票结果显示没有党派取得多数,而荷语区的分离主义政党新弗拉芒人联盟在150席的下议院取得最多的27席,而法语社会党则取得26席。但新弗拉芒人联盟的主张,令荷语党派与法语党派对于组建联合政府无法达成协议,令政治僵局持续,不断打破政府难产的纪录。首先在同年12月25日,打破了第三次伏思达内阁(2007年),194天才组成的比利时自家纪录;2011年的1月8日,打破了荷兰第一次范阿赫特内阁,在1977年经208日才能组织政府的欧洲纪录。
2011年2月17日,比利时打破伊拉克在2010年大选后249日才组成政府的“世界纪录”。但法语报章《回响报》,在3月底指出,若政府难产僵局持续到6月1日,才算打破柬埔寨在2003-2004年间长达353日政府难产的世界纪录。
荷语区的弗拉芒人和法语区的瓦隆人关系近年是愈趋紧张:弗拉芒人指瓦隆人靠他们的经济补助,但又不愿意学荷语。瓦隆人则指弗拉芒人在弗拉芒区的语言政策动手脚,影响他们日常生活。2006年12月,比利时公营电视台RTBF更曾制作过《再见比利时》的虚假新闻报道,指比利时北部弗拉芒大区宣布独立,可见问题非同一般。
2010年选举的一大议题,就是上届政府无力解决布鲁塞尔-哈莱-菲尔福尔德选区的问题,该选区内存在政见和语言上的差别,弗拉芒希望将布鲁塞尔分离,而瓦隆则希望保持原状。
2010年大选过后,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于6月17日任命新弗拉芒人联盟党魁德韦弗(Bart De Wever)组阁(informateur),并授予为组阁铺路的任务。
德韦弗获任命前,已经表示会寻求和法语社会党合作。法语社会党党魁埃利奥·迪吕波(Elio di Rupo)被认为下届首相的热门人选,因为社会党在荷法语各区合共有39席,是最大的跨区派系,而新弗拉芒人联盟在法语区没有传统盟友。
因此组阁最佳方案是一个称为“镜像政府”的方案,即使囊括弗拉芒和瓦隆地方政府所有执政党,包括弗拉芒的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党(CD&V)、新弗拉芒人联盟(N-VA)、荷语社会党(SP.A)和瓦隆的法语社会党(PS)、人道民主中心(CDH)和法语生态党(Ecolo)。
一般分析认为,“镜像政府”的方案有以下好处:
但这个方案也有一些问题:
德韦弗在2010年7月8日向国王汇报,指“在关键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因此他决定辞去组阁采风使的职务。当时一般认为,阿尔贝二世会任命法语社会党党魁迪贺波为组阁使。不过翌日,国王任命迪路普为“组阁预备使”(Preformateur),而非候任首相常获得的组阁使。有评论认为指,“组阁预备使”这个新称号,乃为避免公众联想起2007-08年间政府难产所用过的旧称号,如“组阁探索使”(Verkenner)。
公众预计迪贺波能成功整合荷语区的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党、新弗拉芒人联盟和荷语新社会党组成联合政府。不过迪贺波最终需要和所有主要政党的党魁协商,“双管齐下”以求达致国会2/3多数推行国家政制改革,特别是布鲁塞尔-哈莱-菲尔福尔德选区的问题。
但迪贺波未能令各党派达成共识,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党、新弗拉芒人联盟指责瓦隆地方的派系进度缓慢,提出模糊的条款,而且让步太少。7月29日迪贺波向国王汇报谈判进度。
迪贺波于8月29日再次晋见比王,辞去“组阁预备使”一职,发表声明指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党和新弗拉芒人联盟并不愿意继续协商。这一举动令荷语两党立即表示拒绝任何进一步协商。但国王拒绝迪贺波的呈辞,并要他继续职务,尝试达致一份最终协议。
迪贺波翌日召开记者会,陈述各党派谈判的死结何在。各党派能够就各地区有多少地方预算权力达成共识,但未能就布鲁塞尔-哈莱-菲尔福尔德选区和布鲁塞尔大区的经费预算达成协议。延至9月3日各党派未能达成共识,迪贺波再次向国王呈辞。
迪贺波辞职后,国王任命了参众两院议长新弗拉芒人联盟的皮特兹(Danny Pieters)和法语社会党的佛劳(Andre Flahaut)为调停人(Bemiddelaars/ Médiateurs),“负责重启谈判,筹组政府的协调任务”。
两位调停人和七大党派的成员会面,希望能就组阁的框架和需讨论的议题上有所进展,特别是法语社会党和新弗拉芒人联盟之间可以谈判的地方。
但与此同时,谈判双方气氛依然紧张,法语社会党将所有的挫折公开,并指新弗拉芒人联盟努力阻碍谈判。新弗拉芒人联盟则指法语社会党和其他法语区党派,不愿意放弃“分钱联邦制”,并认为比利时的中央财政并非公平分配,多赚多得。
新弗拉芒人联盟党魁德韦弗在10月4日在党总部召开记者会,并发表双语声明,正式宣布新弗拉芒人联盟退出谈判,并呼吁各党派推倒所有共识,重新开始谈判:“对于我们来说,故事已经完结。我不愿参与这幼稚的游戏。”德韦弗更将谈判失败归咎于法语区党派,指:“我们并没有收到(法语区党派)对弗拉芒人提出至关重要问题的答复。”法语区党派很快还击,指他们无法再相信德韦弗,并指他故意令谈判出轨。法语社会党的翁克林(Laurette Onkelinx)说道:“经过数周长时间的谈判,我们几乎可以达成协议。但在最后一刻德韦弗却流着眼泪说道:‘不,对不起,这并不够。’”
翌日,国王解除了佛劳和皮特兹调停人的职务。
10月8日,阿尔贝二世召见德韦弗,着令他十日内“澄清”各党观点(Verduidelijker/Clarificateur)。
10月17日,德韦弗公布了第一分协商草案,24小时内便遭法语区党派,法语社会党、人道民主中心和法语生态党的拒绝。
2010年10月21日,国王阿尔贝二世召见荷语社会党前主席拉诺特(Johan Vande Lanotte),任命他为调停人,着令他尽快恢复谈判。与此同时,国王授权莱特姆内阁有限权力,继续担当看守政府的角色。而比利时中央政府依然未有2011年的预算,并以逐月延续2010年预算的同样开支继续运作。2011年1月10日,在金融市场担忧政府解决公共财政债务无进展,和政府难产无望解决下,国王阿尔贝二世要求看守政府首相莱特姆撰写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
而在拉诺特准备谈判方案的2010年圣诞节,比利时已经打破了自身在2007年间所创造的,197天政府无法组成的纪录。
拉诺特在获任命三个月后的2011年1月3日晚向七大党派的党魁发送了他的谈判建议,60页长的文件包括5个章节:
而为防文件外泄,各党收到的文件略有出入,以便侦测泄露。
而文件发出翌日,各党都发表了回复,荷语区政党表示强烈保留,法语区政党反应也非热情。最终5个党派同意拉诺特方案,但两个荷语区政党表示反对。
2011年1月6日,拉诺特向国王呈辞,表示双方没有政治意愿达成协议,但被国王所拒。不过,国王责成德韦弗和迪贺波要和拉诺特充分合作,以达成一份新弗拉芒人联盟和法语社会党都能接受的协议。但这次“三头政治”的安排并不成功,拉诺特1月26日向国王呈辞获准。
而在拉诺特辞职前的星期日,即1月23日,布鲁塞尔有市民游行,要求政府能够早日组成。当地警方表示约2-3万人参与了示威。
僵局延至2月2日,国王任命财相雷恩德斯(Didier Reynders)为组阁采风使,并在2月16日向国王汇报,其后任期获延至3月1日。但他3月1日向国王汇报表示,无法能让各党更进一步。
而在期间的情人节前,更有上议员提出所有谈判人员的情人,应该拒绝和另一半行房,直至组成政府为止。延至2011年2月17日,比利时各大媒体开始皆以头版报导,翌日将会打破伊拉克在2010年大选后249日才组成政府的“世界纪录”。
3月2日,国王召见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党的主席,参议员贝克(Wouter Beke),任命他为协商使(Onderhandelaar/Négociateur),找出“更好的协商方案”。5月12日他递交了辞职。
2011年5月16日,比王任命迪贺波为组阁使,7月5日迪贺波向比王呈交了报告和谈判建议7月7日德韦弗拒绝了建议。谈判各方更一度考虑引入国际调停员,否则就要解散国会重选。。7月9日迪贺波再次递交辞职,不过比王拒绝了他的辞职。
7月15日,迪贺波再次尝试组阁,撇除新弗拉芒人联盟,不过包含此前声言不入阁的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党。7月20日,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党初步接受迪贺波就布鲁塞尔-哈莱-菲尔福尔德选区问题的建议,被视为迪贺波组阁的一大突破。
9月6日,迪贺波再次提交改革方案,被誉为组阁最后一击。
而9月14日传出看守政府首相莱特姆将在2012年出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副秘书长,同日组阁各方召开紧急会议,但谈判再次破裂。9月14-15日晚间,谈判各方布鲁塞尔-哈莱-菲尔福尔德选区达成协议。
9月14日,组阁各党达成“第一协议(Eerste akkoord)”,布鲁塞尔-哈莱-菲尔福尔德选区将会在国会众议院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分拆。而国会参议院将全面改革,改成全部由地方议会议员和参议员互选产生,废除直选参议员。而在布鲁赛尔近郊的六个弗拉芒-布拉班特省城镇,如果在将来的选举产生了与语言政策相背的市长,而弗拉芒大区政府拒绝任命,相关人等可向比利时国务院提出行政法复核。而这个六个城镇的选民,也成为新制度下,唯一可以选择在弗拉芒-布拉班特省选举中选出荷语议员,或在布鲁塞尔选出法语议员的权力。而新政府将会横跨布鲁塞尔大区和两个布拉班特省,设立一个咨询架构。。
第一协议达成后,各党派继续就人事、财政预算等方面进一步讨论,然而在11月21日,迪贺波提交2012年预算案最后草稿,左翼和中间偏右政党都能接受,但右派政党不能接受,迪贺波再次觐见国王,要辞去组阁使一职,但被国王饬回重新考虑,并勉励继续努力。最终协议在11月26日达成,11月30日完成最后细节,12月5日就内阁人事达成协议,12月6日新政府宣誓就职,危机解决。
2011年7月,法语区分离主义“瓦隆运动”,一度和法国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和反对党法国社会党会谈,商讨一旦比利时分裂,瓦隆加入法国,成为其第28大区的可能性。而法国《费加罗报》的民调显示,过半瓦隆人和66%法国人接受这个方案。大部分法语区政党虽然不觉得“加入法国”,会是解决分裂危机的最佳方案,但如果分裂真的发生时,这也会是最适当的结果;唯一力倡并入法国的党派——“瓦隆运动”,则自1968年就开始宣扬这个概念。
有比利时内阁大臣表示,比利时有71,000的瓦隆人以德文为母语,因此更实际的做法,一旦比利时分裂,法语区加入法国,德语区则加入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