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事件

✍ dations ◷ 2025-04-05 00:52:31 #苗栗事件
在日本统治前期,发生许多武装抗日事件。苗栗事件,是1912年至1913年间发生于日治台湾各地的五次抗日事件的统称。台湾总督府认定罗福星是这些事件的领导者,在1914年2月16日在罗福星的根据地苗栗设立临时法庭,对五次事件的参与者进行集中审判,因而称之为“苗栗事件”。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罗福星至台湾成立同盟会支部,以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区境内)为活动范围进行地下抗日运动,往来于台北及苗栗之间,以华民会、同盟会、三点会及革命会等集会争取、招募更多抗日同志,并从中国大陆走私武器运至台湾,主张以革命推翻日本殖民统治。罗福星提出“驱逐日人,收复台湾”的口号,宣称一旦起事,中国就会立即出兵前来。至1913年2月,已经拥有约五百名会员,并已密谋起义抗日。早在1912年12月间,罗福星在台中县徐香家中设立革命组织,于东势角、南投庄、埔里社等地招募陈阿荣等革命志士85人。原本预定于12月间在南投举事,并策动南北各地响应。结果事机不密,陈阿荣等干部遭日警逮捕,酝酿中的起义因而失败,史称“南投事件”。1913年4月,罗福星在台中县策动张火炉设立革命组织,于大墓甲、下罕兰、大湖等地招募抗日志士。原本预定在台中的大甲与新竹的大湖两地同时举事,结果被人告密,张火炉等志士遭到逮捕,起义未发而败,史称“新竹事件”。在新竹事件的同时,罗福星也在台南策动关帝庙人李阿齐设立革命组织。李阿齐于五甲庄设定革命基地,招募志士。原本预定农历十月间举事,结果也被日警侦破,李阿齐遭到逮捕,起义未发而败,史称“台南关帝庙事件”。经过前几次失败后,罗福星策动苗栗人赖来到台中继续发展革命组织,并拟订先袭击东势角支厅,夺取日方军械弹药后,再攻撀葫芦墩、大湖、苗栗等地,最后集中人马攻占台中,为复兴全台打下基础。1913年12月1日清晨,赖来率领抗日志士数十人,以刀枪攻击有日警驻守的东势角支厅。虽然杀了数名日警,但赖来中了流弹受伤,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加上日警反击火力强大,众人遂溃散而逃。在日警追捕下,共有21人被俘,起义因而失败,史称“东势角事件”。1913年9月,日本警察大湖支厅一批枪只遭窃,警方循线追查,罗福星在各地建立的组织一一遭到侦破。12月16日,罗福星逃到淡水,准备搭船暂避大陆,然遭警方发现。根据罗福星身上所带党员名册,警方也逮捕了相关人士。在遭破获的组织中,只有赖来在东势角领导的组织,曾经攻击东势角警察支厅,其余成员皆不曾参与过实际行动。日本总督府在苗栗成立临时法院,依情节不同,对参与人士分别进行审讯,史称苗栗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有921人遭到检举。1914年3月3日临时法院宣判,578人获得不起诉,另有4人受到行政机关处分。实际遭起诉者,被判死刑者20名,有期徒刑285名,34人无罪。以罗福星为首的20位反抗者,在台北刑务所(现台北监狱),分批送上绞刑台。苗栗事件是日治时期武装抗日事件中唯一带有民族主义的事件,主因孙文革命成功的启发。

相关

  • 四病毒科四病毒科(Tetraviridae)代表种:代表种:
  • 重水反应堆重水反应堆简称“重水堆”或“HWR”(Heavy Water Reactors),是一类利用重水作为中子慢化剂的核反应堆。最常见的重水反应堆是CANDU反应堆。重水反应堆中利用的慢化剂——重水是
  • 外颈动脉外颈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源自于总颈动脉,为头颈部的一条重要动脉。总颈动脉有内颈动脉及外颈动脉两条分支,外颈动脉负责供应头颈部的血流。外颈动脉源自于甲状软骨上
  • 巨型短面袋鼠巨型短面袋鼠(Procoptodon)是一属生活在更新世澳洲的袋鼠。P. goliah是体型最大的袋鼠,站立时约有3米高,重232公斤。巨型短面袋鼠的面扁平,眼睛向前。每一只脚上只有一只脚趾,就像
  • 腺(亦称腺体,旧称䐃)指动物机体能够产生特殊物质的组织,这种物质主要为激素(荷尔蒙),激素通过血液输送到体内或外分泌腺。腺体的归类方式很多,可以依照组织所在部位、功能(作用)划分,解
  • 18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852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逝世重要人物
  • 女演员演员是指专职演出或在表演艺术作品扮演某个角色的人,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电影、电视、剧场、广播等大众媒体当中专指演技演
  • 狭叶栎狭叶栎(学名:Quercus stenophylloides),又名狭叶椆、狭叶高山栎、台湾窄叶青冈,台湾特有种,为壳斗科栎属,常绿阔叶树。本种与白背栎(Quercus salicina)型态十分相近,对于两物种是否应
  • 吴树青吴树青(1932年1月3日-2020年1月10日),男,江苏江阴人,中国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89年8月-1996年8月)、人民大学副校长。1932年1月3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顾山镇。3岁随母到常熟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