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事件

✍ dations ◷ 2025-08-13 10:14:04 #苗栗事件
在日本统治前期,发生许多武装抗日事件。苗栗事件,是1912年至1913年间发生于日治台湾各地的五次抗日事件的统称。台湾总督府认定罗福星是这些事件的领导者,在1914年2月16日在罗福星的根据地苗栗设立临时法庭,对五次事件的参与者进行集中审判,因而称之为“苗栗事件”。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罗福星至台湾成立同盟会支部,以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区境内)为活动范围进行地下抗日运动,往来于台北及苗栗之间,以华民会、同盟会、三点会及革命会等集会争取、招募更多抗日同志,并从中国大陆走私武器运至台湾,主张以革命推翻日本殖民统治。罗福星提出“驱逐日人,收复台湾”的口号,宣称一旦起事,中国就会立即出兵前来。至1913年2月,已经拥有约五百名会员,并已密谋起义抗日。早在1912年12月间,罗福星在台中县徐香家中设立革命组织,于东势角、南投庄、埔里社等地招募陈阿荣等革命志士85人。原本预定于12月间在南投举事,并策动南北各地响应。结果事机不密,陈阿荣等干部遭日警逮捕,酝酿中的起义因而失败,史称“南投事件”。1913年4月,罗福星在台中县策动张火炉设立革命组织,于大墓甲、下罕兰、大湖等地招募抗日志士。原本预定在台中的大甲与新竹的大湖两地同时举事,结果被人告密,张火炉等志士遭到逮捕,起义未发而败,史称“新竹事件”。在新竹事件的同时,罗福星也在台南策动关帝庙人李阿齐设立革命组织。李阿齐于五甲庄设定革命基地,招募志士。原本预定农历十月间举事,结果也被日警侦破,李阿齐遭到逮捕,起义未发而败,史称“台南关帝庙事件”。经过前几次失败后,罗福星策动苗栗人赖来到台中继续发展革命组织,并拟订先袭击东势角支厅,夺取日方军械弹药后,再攻撀葫芦墩、大湖、苗栗等地,最后集中人马攻占台中,为复兴全台打下基础。1913年12月1日清晨,赖来率领抗日志士数十人,以刀枪攻击有日警驻守的东势角支厅。虽然杀了数名日警,但赖来中了流弹受伤,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加上日警反击火力强大,众人遂溃散而逃。在日警追捕下,共有21人被俘,起义因而失败,史称“东势角事件”。1913年9月,日本警察大湖支厅一批枪只遭窃,警方循线追查,罗福星在各地建立的组织一一遭到侦破。12月16日,罗福星逃到淡水,准备搭船暂避大陆,然遭警方发现。根据罗福星身上所带党员名册,警方也逮捕了相关人士。在遭破获的组织中,只有赖来在东势角领导的组织,曾经攻击东势角警察支厅,其余成员皆不曾参与过实际行动。日本总督府在苗栗成立临时法院,依情节不同,对参与人士分别进行审讯,史称苗栗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有921人遭到检举。1914年3月3日临时法院宣判,578人获得不起诉,另有4人受到行政机关处分。实际遭起诉者,被判死刑者20名,有期徒刑285名,34人无罪。以罗福星为首的20位反抗者,在台北刑务所(现台北监狱),分批送上绞刑台。苗栗事件是日治时期武装抗日事件中唯一带有民族主义的事件,主因孙文革命成功的启发。

相关

  • 皮肤发紫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
  •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英语: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科技,指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根据不同的工
  • 替莫唑胺替莫唑胺是一种口服化疗药物(属于烷基化剂),用于治疗某些脑癌,如成人恶性神经胶质瘤和恶性黑色素瘤。该药物由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的教授马尔寇姆史蒂文斯(英语:Malcolm Stevens)
  • 菲利普·莱纳德菲利普·冯·莱纳德(德语:Philipp von Lenard,1862年6月7日-1947年5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纳德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曾获得卓越成果,为此获得诺贝尔奖;他
  • 新马बाप तहसील घंटियाली 城镇新马(New Mahe),是印度喀拉拉邦Kann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123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1230人,其中男性5139人,女性6091人;0—6岁人
  • 皇家奖章皇家奖章(英语:Royal Medal),也被称作国王奖章(英语:The King's Medal)或 女王奖章(英语:The Queen's Medal),取决于颁奖时在位君主的性别,是由皇家学会所颁发的镀银奖章。每年颁给英联
  • 古埃及神祇埃及古物学者现今大多支持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的论点:埃及宗教是多神论的。然而,他同时期的对手华利斯·巴奇,所持观点则是认为埃及宗教起初是一神论,众神皆为神祇拉的延伸,类似
  • 陈慰峰陈慰峰(1935年11月22日-2009年1月26日),上海人,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胸腺内T细胞分化的研究。陈慰峰于1953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58年毕业后
  • 麻贵麻贵(1538年-1616年),字崇秩,号西泉,明代大同府右卫(今山西右玉县)人。明朝的武将。回族。祖麻政,未仕。父麻禄,官大同总兵,有三子麻锦、麻富、麻贵。麻贵的军人生涯主要是在中国西部今
  • 岩藻黄质褐藻素(Fucoxanthin)是分子式为C42H58O6的叶黄素类,是褐藻纲的叶绿体中常见的色素,也存在在及大部分不等鞭毛类生物中,使其有褐色至绿色的色泽。褐藻素会吸收可见光谱中蓝绿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