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L 44重型坦克

✍ dations ◷ 2024-12-23 11:29:10 #法国坦克,重型坦克,冷战坦克

ARL 44重型坦克是一个法国在二战刚结束后制造的重型坦克,一共生产了60辆。1953年,仅有的60辆被除役。如果算上纳粹德国的占领时期的工作的话,这款坦克的研发一共持续了5年。它还是法国二战后第一款独立研发的坦克。

B1重型坦克的最大缺陷就是其75mm火炮安装在车体上。因此,在1938年,吕埃工程公司(法语:Atelier de Construction de Rueil, ARL)开始了一项在B1重型坦克的底盘上设计一个能安装75mm火炮的新型炮塔工程。这就是被称作ARL-40的坦克方案。ARL V 39驱逐战车则是该项目衍生的一个子计划。

但是,在1940年6月法国投降时,整个计划依然处于设计阶段。

在纳粹德国占领时期,一些秘密的坦克研制计划仍然在进行,主要包括部件的设计和底盘的制造。而这些工程都假装成民用或者用于德国海军的工程。而这些工程都由维希法军中一个叫CDM的秘密部队来协调。他们的目标是尝试制造一些被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所禁止的部件,并且计划最终把他们安装在一种未来可能拥有的安装75mm火炮的30吨级的坦克上。而这些零部件的开发工程之间完全没有联系,包括了用于电车上的,用于铁路火车上的,用于德国海军在挪威驻地的履带式除雪机的等等。参与了其中的包括拉弗莱和洛林公司,以及一个在德军占领区内,隶属于维希军方的技术团队。

在1944年8月,巴黎解放之后,新的法国临时政府把回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视为极其重要的议题,并尝试通过尽量多地为战事做贡献来成为同盟国的全面伙伴。而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之一就是尽快重启坦克的生产。在二战爆发之前,法国是仅次于苏联的世界第二大坦克生产国。

法国人自知他们在战前的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设计早已过时,同时在短时间内弥补时间上的损失和提高零部件的技术质量也不太可能,但是有鉴于当时英美的重型坦克研制与运用一直落后于纳粹德国,前线部队并没有真正可以与虎II坦克相抗衡的重坦克,一个巨大而且火力强劲的战车再怎么过时,也许还会有用。此外这个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法国未来能保有一批兵工人才。因为如果现有的兵器工程人员当时不被雇佣的话,那么他们就可能会被迫从事其他工作,造成更多的有关知识因为缺乏传承的途径而面临流失。

最后,政府决定生产600辆这样的重型坦克,并由原来的AMX、APX的设计小组合并而成的DEFA设计,由军方的吕埃军工厂(Atelier de Construction de Rueil)负责生产。这种坦克被命名为ARL 44,但是具体的指标在一开始并不十分宏大,参考了以前CDM提出的标准——制造一个拥有60mm装甲,安装75mm L/44火炮因而拥有在1000m距离上击穿80mm钢板的能力的战车,并由工程师拉法路来领导研制工作。

但是因为法国的科研能量在德国占领期间形同与外隔绝且备受压制,这些设计师们只能依靠自己已知的B1,G1,FCM F1等型号来设计。尽管被赋予ARL 44的型号,这个计划与稍早些时候设计的ARL 40并无直接的关系。虽然它尽量地使用1940-1944年研制的部件,但不少部件很快被证明完全不能兼容。作为过分依赖旧部件的结果,ARL 44使用了一套十分过时,由小型传动轮组成的悬挂系统,并延用了B1重型坦克的履带,导致极速只有30KM/H。而从外国引进更加现代化的悬挂系统的提议则因为被认为会动摇这种坦克纯法国设计的地位而被拒绝。这种坦克还计划安装一个400马力的引擎。但是工程由于缺乏资源,加上巴黎地区的许多基础设施被毁因而进程十分缓慢。

在1945年2月,一个兵工团队和部队之间的会议召开。部队的代表指出按照原有的标准造出战车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战车甚至比不上可以从同盟国那里免费得到M4雪曼战车。因此,ARL 44应该提高车重上限(尽管在计划阶段重量已经从43公吨提高到了48公吨)以拥有120mm倾斜装甲以及最强力的火炮。不幸的是这种火炮无法轻易取得–外购选项为美制76毫米炮或者QF 17磅炮。采用美制76毫米炮与原先参考指标中的75毫米L/44火炮一样违背了当初决定研发重型坦克的初衷;英制17磅炮就1945年的标准而言勉强可用,但是需要极力争取,能否事成和成效是否值得也是存疑;而美制90毫米火炮当时要优先配发美军使用,就算美国未来可能同意外销也根本缓不济急。

在战争结束时,只有一个木制模型被莫里斯·拉维罗特领导的工程师队伍造出。然而,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个工程的下马。为了使法国坦克设计业能够延续下去,并保持法国军队的士气,尽管它们再也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战略上的用途,政府仍然决定生产60辆战车。1946年3月,第一辆原型车投入测试。卢瓦尔公司(法语:Atelier et Chantiers de la Loire)生产了能够安装美制76毫米火炮的ACL炮塔。但很快,这个炮塔就由施耐德制造,参考FCM_F1超重型坦克坦克的设计,能安装由高射炮改装,带有炮口制退器,发射穿甲弹时拥有1000m/s的炮口初速度(高爆弹炮口初速则是1130m/s)的90毫米SA 45坦克炮的炮塔所替代。ARL 44因此也是第一款使用这种火炮的法国坦克。射击实验则是从1947年6月27日开始。这款火炮被证明比用于对照的豹式坦克的火炮更加精准。

主要出于军械的升级原因,炮塔的研制和制造时间被延长。因此直到1949年,炮塔才能够适配1946年生产的库存底盘。40个底盘已由FAMH公司制造完毕,此外还有由雷诺公司制造的另外20个底盘。这些底盘都安装了德国的迈巴赫 HL230 600马力引擎(实际输出是575马)——在1945年夏天由一个由约瑟夫·莫利尼大将领导的代表团带回,重演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Char 2C坦克安装了俘获的迈巴赫引擎的情景。

之后,尽管又制造出了一些变种,但是因为美国为法国提供了数量可观的M47巴顿坦克,所以,这些型号都没有被生产出来。

ARL 44重型坦克以过去的法国重型坦克设计为模板发展而来的血统可以由外观很清晰地辨认出来。由于沿袭了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以突破宽壕沟防线为理念的设计思路,它的底盘非常的长,超过了9m,但是十分的狭窄。在30年代就已经过时的,由许多小的传动轮组成的有罩悬挂装置,是B1坦克最显而易见的特征。它与B1的悬挂在本质上完全相同。 这个种类常常与战前的不少“超级Char B”工程作比较。他们的速度都相似地受限,以至于ARL 44是战后超过50吨的坦克中速度最低的,但这里面也有缺乏大马力引擎的原因;这个问题本来计划由使用一个更加强劲的汽油动力传动系统来弥补。但是这种传动的主要缺点是它十分容易过热,作为结果,ARL 44安装了一个高性能但是结构复杂的通风管和冷却管,而引擎的顶盖也不得不加长至超过履带后端而来安放它们。车身正面装甲是倾斜的120mm厚钢板。 45°的倾角使得它拥有170mm的正面等效装甲,这也使得它成为直到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出现前法国装甲最厚重的战车。另外,在底盘的装甲的右侧安装了一门7.5mm机枪。

驾驶员和副驾驶坐在底盘的前半部分,剩下3名成员则坐在炮塔内。

炮塔是看起来最现代化的部分;它显然是一个急就章的设计,而且因为当时施耐德还没法铸造能够安放一门90mm火炮的整个炮塔,其大部分是由个别的装甲板粗糙地焊接而成(钢板拆自1942年在土伦自沉的敦刻尔克号战列舰),而只有炮塔前端安装炮盾的部分是铸造的。因为炮塔安放在接近中间的位置,即使火炮朝向后方,火炮仍然有很多的突出底盘的部分。为了便于运输,炮管可以收进炮塔中。这个炮塔由一个“索玛5”引擎带动。

总之,ARL 44是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临时设计,后人常常把它叫做“过渡坦克”,其主要目的是为建造更重的战车提高经验。而工程师们则主要认识到了设计太重的坦克并不明智。这些在ARL 44这个坦克工程中得到了发展的观点被用在了之后重得多的AMX-50重型坦克上。而在AMX-50计划失败16年之后的1966年,法国才成功地将AMX 30–一款主战坦克–投入部队服役。

一些ARL 44坦克被大穆尔默隆的“第503团主战坦克营”接收,用于替代之前的70辆豹式坦克。在役中,ARL44一开始是一个不太可靠的战车:齿轮箱,刹车,悬挂都过于脆弱。一个特殊的改良工程使得大部分这些问题都被解决。ARL 44坦克只有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10辆战车参加了1951年6月14日的法国国庆阅兵。在美国的同样安装一门90mm火炮的M47巴顿坦克投入使用后,这些坦克在1953年后被逐步淘汰并被用作标靶。有谣传称它们被出口到了阿根廷,但是那是毫无根据的。

尽管拥有很多缺点(比如使用了落后的悬挂系统),但是,这毕竟是法国解放后研发的第一款战车,十分具有纪念意义,并为了法国兵工研发能量的存续奠定了基础。

ARL44坦克在今天还有三辆。一辆可以在索米尔的装甲博物馆中看到。另一辆在大穆尔默隆的501号-503号坦克团中,第三辆坦克的残骸在风弗洛技术区基地的第二骑兵团。 它几乎是完整的,但是被卸除了武装。

相关

  • 七星娘娘织女是天帝与王母娘娘所生的七仙女的幺女,排行第七,工作是编织神仙的衣服以及天上的云彩,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守护神,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女主角,古代中国天文中
  • QQ图在统计学中,QQ图 (Q代表分位数Quantile)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概率分布的分位数对这两个概率分布进行比较的概率图方法。首先选定分位数的对应概率区间集合,在此概率区间上,点(x,y)
  • 应召民兵分钟人(Minuteman),也有译作义勇军、义勇兵、快捷民兵、瞬息民兵、民兵,是指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麻省的一类召之即来的特殊民兵组织。其成员从美国各地民兵中挑选出特别精壮的成员
  • 罗杰·塞欣斯罗杰·亨廷顿·塞欣斯(英语:Roger Huntington Sessions,1896年12月28日-1985年3月16日),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音乐,是美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作曲家
  • 杰西卡·查斯坦杰西卡·米歇尔·查斯坦(英语:Jessica Michelle Chastain,1977年3月24日-)是一名美国女演员。她的主要作品有《姐妹》、《寻求庇护》、《科里奥兰纳斯》、《生命之树》、《猎杀本
  • 費林明·保臣費林明·保臣(丹麦语:Flemming Povlsen,1966年12月3日-)是一名前丹麦前锋球员。退役后曾任足球助教,现于丹麦电视台TV2担任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客席评述。費林明·保臣自1987年5
  • 韦尔塔查山坐标:46°26′23″N 14°12′45″E / 46.43972°N 14.21250°E / 46.43972; 14.21250韦尔塔查山(德语:Wertatscha),是中欧的山峰,位于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的边境,属于卡拉万克斯
  • 格伦·米勒阿尔顿·格伦·米勒(Alton Glenn Miller,1904年3月1日-1944年12月15日失踪)是一位美国摇摆年代(英语:Swing Era)的爵士大乐团乐手、作曲人和乐队领袖。他是1939年至1943年间最畅销
  • 穆斯塔法·绍凯穆斯塔法·绍凯(哈萨克语:Мұстафа Шоқай;俄语:Мустафа́ Шока́й,1890年12月25日-1941年12月27日)他是哈萨克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生于克孜勒奥尔达,毕业
  • 寅次郎的故事21 走自己的路《寅次郎的故事21 走自己的路》(日语:男はつらいよ 寅次郎わが道をゆく、英语:Stage-Struck Tora-san;又名:Tora-san's Stage-Struck)是一部1978年上映的日本喜剧电影,亦是《寅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