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氧

✍ dations ◷ 2025-05-16 15:10:18 #固态氧
固氧、固态氧形成于正常大气压的54.36K(-218.79°C)以下。固态的氧气由于吸收红色光,像液氧一样,是浅蓝色透明物质。 氧分子因它在分子磁化(molecular magnetization)上与晶体结构、电子排布、超导电性的关系而受到关注。氧分子是能承载磁矩的唯一的简单双原子分子(通常情况下纵使所有分子也只有少数能够如此)。它被认为是“受自旋控制(spin-controlled)”的晶体,并因此展现出不寻常的磁性规律。在极高压下,固氧从热绝缘材料变成金属的形态;而在极低温下,它甚至能变成超导体。对固氧的结构研究始于19世纪20年代,目前,已确定六种明确的晶体相。固氧的密度从α相的约21 cm3/mol,到γ相的约 23.5 cm3/mol 。固氧的摩尔质量 来自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已知存在六种不同相态的固氧:已知室温下给氧气施加压强时,它会凝固成叫做β相的物态。继续加大压强后,9GPa时,β相相变为δ相,10GPa时变为ε相。同时,随着分子间斥力的增大,β相的颜色从粉红到橙色,再到红色(稳定的O8形式),红色随压强增大而逐渐变深直至黑色。96GPa下ε相出现后继续压缩,将出现金属形式的ζ相。随着室温下氧气的压强超过10GPa,它将出人意料地相变为另一个同素异形体。它的体积骤减,颜色也从蓝变成深红。这种ε相发现于1979年,但当时它的结构并不清楚。基于它的红外线吸收光谱,1999年,研究人员推断此相态是O4分子的晶体。但在2006年,X射线晶体学表明这个被称作ε氧或红氧的稳定相态实为O8。此结构在理论上不曾被预测:由四个O2分子组成的菱形的O8原子簇。所有相态中,这个相态相当有趣。它颜色为深红色,对红外线吸收能力很强,并有磁场缩灭(magnetic collapse)。它在很大的压强范围内(10GPa至96GPa)稳定,已成为许多X射线衍射、光谱学和理论学者的课题。ε相的氧被继续压缩后,出现了ζ相。这种相态在1990年,给氧气施加132GPa压强时也出现了。已知金属的、簇状的ζ相在低温下表现出超导性。氧原子 O氧2 (单线态和三线态) O2氧3(臭氧) O3氧4 O4氧8(固氧) O8

相关

  • 员工餐饮员工餐饮,是指公司、机关向员工供应的餐饮。可分为数种形式。
  • 2,3-环氧鲨烯(S)-2,3-环氧鲨烯(英语:(S)-2,3-epoxysqualene)也叫做(S)-2,3-氧化鲨烯(英语:(S)-2,3-Oxidosqualene)是甾体前体羊毛甾醇、环阿屯醇以及皂苷合成的中间产物,由角鲨烯通过鲨烯环氧化
  • 安德斯·埃格斯特朗安德斯·约纳斯·埃格斯特朗(瑞典语:Anders Jonas Ångström,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
  • 导热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向低温部分转移的过程,是 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传递振动能的结果。各种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不同,传导性能好的,如金属,还包括了自由电子的移动,所以传热速度快,可
  • 植物生理障碍植物生理障碍是由光线不良、天气不良、水分测量、植物毒素化合物或缺乏营养物质等非病理条件引起的,影响植物系统的功能。生理障碍与病原体如病毒或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区分开
  • 干福熹干福熹(1933年1月3日-),浙江杭州人,中国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2年毕业
  • 乳香脂洋乳香(希腊语:μαστίχα,英语:mastic)是从乳香黄连木提取的树脂,可作香料或供药用。在希腊也被称为希俄斯之泪,名字源自传统产地希俄斯。《回回药方》作麻思他其,《饮膳正要》
  • 萨顿定律萨顿定律描述在医学诊断时,先考虑较明显、较可能确认的项目。因此应该针对最可能确认的项目进行测试。在医学院中会教导学生调整给病人的检查项目,让一些比较简单或可以快速检
  • 高雄市高楼列表高雄位于亚太交通枢纽的中心点,具有一座世界等级的国际港口、台湾最大的深水港,1990年代货运吞吐量曾经为世界第3大的综合性港口(目前为世界第13),当时仅次于纽约与鹿特丹排名
  • 圣诞节之役圣诞节之役,荷兰人与台湾原住民马卡道族之间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635年,主要战场在今大冈山地区的北边。这场战役被视为是荷兰人奠定台湾统治权的关键。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到台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