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货诈欺

✍ dations ◷ 2025-09-14 05:33:52 #退货诈欺

退货诈欺是一种利用退货服务诈骗零售业者的行为,这种敲诈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像例如说敲诈者可能透过退还被偷的东西以保住金钱、偷取收据或发票纸以伪造退货凭据,或者用他人的收据或发票等以退还从商店买来的物品等手段进行敲诈。滥用退服务是一种“友谊欺骗”,在其中买方购买他们不打算留着继续用的商品;而退货诈欺最广为人知的手法,或许包括了“试用诈欺”(wardrobing)或所谓的“免费租用”,在其中敲诈者购买产品、使用产品,然后将之退还给商家。

在零售业,敲诈与滥用服务是一个相当显著的问题,而在美国,敲诈与滥用服务每年导致零售业大约240亿美元的损失;而所有的退货中,大约有8%的退货是退货诈欺。

已知退货诈欺跟偷窃会导致部分商家调涨商品价格;而一些商家更是推出了“没有收据就不接受退货”或设下退货时间限制等政策以图吓阻退货诈欺。

以下是退货诈欺的手段举隅:

退货守则在历史上是用以防范敲诈与滥用服务的手段;然而一个挑战是,过度严格或不一致执行的守则,反会吓跑忠实的客户并影响销售;此外,现在也有诸如能辨别敲诈行为并帮助业者决定退货是否可行的软件等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试用诈欺指的是短期购买一个东西并意图退货的行为,业界将此行为定性为诈欺。试用诈欺是买了一个东西,但其意图是尽快将之退货以换取退款的行为。这种手段最常见于昂贵衣服之上,也因此英语中将此种行为称为“wardrobing”;然而,像是工具、电子产品跟电脑等的销售也常受此手段所害。为了阻止此类诈欺,一些商店规定说诸如结婚礼服或者耶诞装饰等商品是不可退还的;此外,一些人将试用诈欺给定性为店铺盗窃。

相关

  • 交钞,或称钞,是中国金朝和元朝政府发行并且广泛流通的纸币。金代海陵王时开始使用交钞。起初交钞是汇票,用于送钱到异地。商人远行时不必携带较重的铜钱,他们用铜钱买钞,日后交手
  • 鄂木斯克鄂木斯克(俄语:Омск)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是鄂木斯克州的首府,也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第二大城市,全国第八大城市,2018年人口1,172,070人。该市距离莫斯科2,235公里。在俄
  • 清声门塞擦音清声门塞擦音是一种辅音,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ʔ͡h⟩或⟨ʔ͜h⟩,X-SAMPA音标则记作?_h。其中间的弧线可以省略,则音标可以分别改写作⟨ʔh⟩(IPA)、?h(X-SAMPA)。清
  • 陈–怕吞因素在理论物理学中, 陈-怕吞因素 (Chen-Paton factor)以陈匡武(Hong-Mo Chen)和Jack E. Paton的名字命名,描述一个开放弦,即一个连接夸克及其反粒子的流量管。
  • 安平再制盐厂安平再制盐厂位在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是接收日治时期的安平煎熬盐工厂(即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并购的安平再制盐工厂)而来,此外生产盐化产品的安平试验工厂亦为接收安平煎熬盐工厂而
  • 闲聊闲聊(英语:Small talk)是一种非正式的话语类型,不涉及对话的任何功能主题或需要解决的任何事务。 本质上,这是相对不关注于谈话(实质)内容的社会性对话。闲聊现象最初是由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进行学术研究,他创造了术语“客套话交流”(英语:phatic communication)来描述它。 进行闲聊的能力是一种社交技能。尽管似乎缺乏明确实用目的,闲聊是一种结合仪式和管理人际距离(英语:Personal distance,其相关议题研究领域英语称 Prox
  • 埃德加·布伦奇利埃德加·布伦奇利(英语:Edgar Brenchley,1912年2月10日-1975年3月13日),英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场上位置是前锋。他曾代表英国国家队参加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球比赛,获得一枚金牌。
  • 赫尔曼·冯·博延利奥波德·赫尔曼·路德维希·冯·博延(德语:Leopold Hermann Ludwig von Boyen,1771年6月20日-1848年2月15日)是一名普鲁士军人,他参与了19世纪普鲁士军队内部的改革运动。他还在1810年至1813年期间担任普鲁士战争部长,之后于1841年3月1日至1847年10月6日再次担任这一职务。
  • 话语和社会《话语和社会》()是一份1990年起出版的美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由SAGE Publications出版,现任主编是庞贝法布拉大学语言学教授托伊恩·凡·迪克(Teun A. van Dijk)。该期刊收录与外显理论结构、人类使用的文本、语言结构间的关系、语言互动或通讯、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微观或宏观结构与认知社会表征等相关的论文。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数据显示,《话语和社会》2010年时的影响因子是1.032,在129份社会学期刊中排名第41、在120份跨领域心理学期刊中排名第63、在67份通讯期刊中排名第
  • 礼称礼称是一种没有实际法律意义,而是因习俗或礼仪而使用的头衔。特指贵族的子女或家族成员使用的头衔(对应:实质头衔(英语:Substantive title))。在某些语境中,礼称用来表示一个头衔更普遍的概念或是尊称,如先生(Mr.)、夫人(Mrs.)、女士(Ms.)、博士(Dr.)、小姐(Miss)、先生(Sir)和夫人(Madam)。在法国,许多头衔并非实质头衔,而是单方面通过的《法院名称》。在法国社会中,旧贵族的后嗣使用礼称是被接受的。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头衔的降级,即贵族家庭的幼子虽然没有爵位,但可以拥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