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相似性

✍ dations ◷ 2025-05-16 21:07:20 #化学相似性
化学相似性(或称为分子相似性)是指二个元素、分子或化合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程度,或是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效果的相似程度。若是探讨在生物上的效应及其相似程度,一般会使用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英语:biological activity),否则会使用化合物的活性度来衡量参与化学反应时的效果。化学相似性(或分子相似性)的概念是化学信息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在化合物性质预测或设计特定性质化合物的现代研究中,化学相似性都有重要的作用。而有些药物设计研究会利用大型化学品数据库进行筛选,也和化学相似性有关。上述研究的基础是Johnson和Maggiora的相似性质定律:“相似的化合物会有相似的性质”。化学相似性一般会表示为在描述空间中距离度量的倒数。距离度量依三角不等式成立与否,可以分为欧几里得度量或非欧几里得度量。以相似性为基础的 虚拟筛选(英语:virtual screening)是一种ligand-based的虚拟筛选,假设一数据库中查到和某一化合物类似的所有化合物都有类似的生物活性。不过此假设不一定成立,常常找到的化合物活性比原化合物要大很多。为了要在数百万种化合物的数据库中进行高效率的相似性筛选,分子结构常以分子筛(molecular screen)、结构密钥(structural key)或是长度固定(或可变)的分子指纹(molecular fingerprint)来表示。分子筛及指纹常包括2D及3D的资讯,不过2D资讯(a kind of binary fragment descriptors)比较常用。一些基于片段的结构密钥(Fragment-based structural keys),例如MDL keys,已足于处理小型及中型的化学数据库,不过在处理大型化学数据库时仍需要资讯密度更高的分子指纹。基于片段的Daylight指纹、BCI指纹及UNITY 2D指纹 (Tripos)是最好的例子。当比较二化合物分子指纹时,最常用杰卡德系数T来度量其相似程度。若二个化学结构Daylight指纹的 T > 0.85 {displaystyle T>0.85} ,一般就视为相似。

相关

  • 庆应义塾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日语:慶應義塾大学/けいおうぎじゅくだいがく Keiō Gijuku daigaku;英语译名:Keio University),简称庆应(けいおう)或庆大(けいだい),乃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所创建的
  • 链式反应链反应(Chain reaction)又称连锁反应,是指反应的产物或副产物又可作为其他反应的原料,从而使反应反复发生。在化学中,链反应通常指光、热、辐射或引发剂作用下,反应中交替产生活性
  • 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焊接是工业机器人和焊接源的集成应用方式,其应用场景多是工厂流水线上自动化焊接生产为主,代替人工劳动及高危环境工作。像是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之类的焊接程序也可能
  • 寄多罗寄多罗一世,大月氏王,勇武非凡。后为匈奴所逐,向西迁徙,建立寄多罗王朝(英语:Kidarites)。他可能是匈尼特人,匈奴的后裔。《北史》卷九十七 列传第八十五:
  • 环状电流环状电流是被困在行星磁层内的带电粒子所运载的电流,它是在经度(纵剖面) 上漂移的高能(10–200 keV)粒子。地球的环状电流是负责保护地球低纬度磁层的电场,因此它在磁暴的电动力学
  • 小卡尔·林奈小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 the Younger、Carl von Linné、Carolus Linnaeus the Younger、Linnaeus filius,1741年1月20日-1783年11月1日)为瑞典自然学家。其为卡尔·林奈的
  • 焦磷酸四乙酯焦磷酸四乙酯(TEPP)简称特普,是一种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是焦磷酸酯的衍生物,是一种无色有吸湿性的剧毒液体。是由法国化学家菲利普·克莱蒙(英语:Philippe de Clermont)所合成,是最早发
  • 卡洛琳·林克卡洛琳·林克(Caroline Link,1964年6月2日-),生于西德巴特瑙海姆,是一名德国女性电影导演和编剧,2001年作品《何处是我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她母亲是Jürgen,父亲是 Ilse Link
  • span style=color: white;欧洲联盟的政治与政府/span本文是 欧洲联盟的政治与政府 系列条目之一欧盟在性质上接近邦联,在许多方面均拥有立法权。但欧洲和大部分国家不同的是,欧盟并未全面强制实施共同外交政策、国防政策和直接课
  • 创造亚当《创造亚当》 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西斯汀小堂天顶画《创世纪》的一部分,创作于1511至1512年间的文艺复兴全盛期。这幅壁画描绘的是《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