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仔(白话字:Mô͘-sîn-á、台罗:môo-sîn-á),是在台湾与福建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中,一种诱导人类到山野间迷失的鬼或者精怪。民俗及人类学研究者根据田野调查采访,普遍认为其并不明确属于民间信仰中鬼、神之分类,通常被认为是民间信仰中一种出没于荒野、山林、水泽的精怪。有时也被认为是儿童、妇女或登山者的枉死鬼魂,亦可能被指称其他过渡的复合信仰,因此是否魔神仔应视事件描述的情形而定,如灵异节目报导的事件红衣小女孩即掺杂多种民间信仰的猜想,对魔神仔的民间传说作出变更及转移。
简称魔神,或写作毛神、摸神、魍神、魅神、无神、芒神、墓神等。其中芒神一名据说是因为其在山坡地的“芒草丛”中出没而得名,也有一说是得名自古代迎春祭祀句芒仪式的流变。
即魑魅魍魉,魑指山精,善于山水间魅惑人类为魅,魍指水怪,隐匿水中难辨形体呈多影之相为魉。魔神仔喜好出没于山林间、溪流边、河岸旁。
根据传闻描述,魔神仔是好奇或者调皮的精怪,会迷惑人类的心智或恶作剧,戏弄别人,其戏弄对象通常是老年人或者儿童,作法则是将人带到山野川湖,使其迷路,无法回家,类似日本传说中的神隐。
一般对魔神仔面貌的说法是“身材矮小,动作敏捷,作儿童状”,亦有地区传闻的魔神仔是“高大而面色极白,擦有颜色鲜明的腮红的女子。”民间认知的魔神仔不像鬼魂害怕日光,可于光天化日之下行动,常对人类恶作剧,将人类带到荒山野岭捉弄一番,遭到魔神仔诱拐者大都会无恙寻获,少数伤亡者,往往是病体虚弱者,因魔神仔很少伤害人类,而是喜欢戏弄人类;不过魔神仔不擅长照顾别人,而且害怕声响,一有巨响就隐蔽不出。
在福建和台湾各地,不论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都有成人或小孩被魔神仔抓走或诱拐而失踪的传说。当有人被魔神仔拐走的消息出现,乡民亲友会请示地方神祇山神、土地公、城隍爷、王爷等,四处敲打锣鼓、放鞭炮寻找,生还的失踪者被发现后常处在精神恍惚状态,事后宣称曾吃了魔神仔给的佳肴(鸡腿、饭食),但其实却是满嘴的昆虫(蚱蜢、蟋蟀、螳螂等)、牛粪、蚯蚓、树枝与土石等秽物。
有些地方的魔神仔传说,同时杂揉了厉鬼信仰,变得有攻击性,如说是被原住民出草猎首的无头商人,或者坠落山谷而死的女人,此辈往往在山中害人以捉交替,不过这并非台湾民间信仰的主流。
关于魔神仔事件的事发经过虽然大同小异,但在外观特征上的描述往往因地域、信仰而有所分歧,甚至在与鬼魂概念混杂之后已难以厘清其原始的形象:
又或者魔神仔的传闻其实是由多元文化中固有的类似形象的复合构成,并非单一固定的客体。
另外,因为台湾原住民族中的邹族,有族人被矮人诱拐后失踪,最后才在芒草堆上发现睡着的他的传说,因此也有人认为“魔神仔就是汉人的矮人”,但此说法因为原住民本身相关的矮人传说就只有那一则,可信度不高。
基本上魔神仔的传闻遍布台湾各地:从高低海拔的山区(如奇莱山、柴山、美仑山、阳明山都有魔神仔的传说。)到偏远的深林荒野,甚至靠近早期开发聚落区域的郊区都有类似的传闻事件发生。在台湾闽南人的基隆北海岸与桃竹苗三县的客家人聚居的客家庄(庄)山坡地,也传有魔神仔诱拐儿童,甚至牵走成人的纪录。学者便曾以平溪及苗栗乡镇作为田野调查的典型地域,魔神仔任何时间皆可出没,不似鬼魂,民间信仰中鬼魂多为日落之后才出现。
此处选录较具代表性以及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日后资料整理的备考。
建议参考收录原则:
延伸阅读可参考:
台湾魔神仔传说的考察(A Study on the Folklore of Mô-sîn-á in Taiwan)论文-附录二:各报“离奇”迷途、失踪事件相关报导一览表,当中作者收录1899年至2010年间有正式报纸刊登记录计47起事件的整理。
玉山小飞侠:相传玉山南峰会出现三个头戴斗笠,且穿黄色小飞侠雨衣的男子,将登山客引诱至悬崖。民俗学研究者认为此类记述有冤魂捉交替的意味,与民间传统的魔神仔形象有所差距。
红衣小女孩:出自八大第一台《神出鬼没》当中一集,及东森电视鬼话连篇灵异节目中大致内容为1998年3月某家庭至台中市北屯区大坑风景区风动石登山步道出游拍摄到的片段:片中拍到队伍后方跟随一名身穿红衣,表情阴沉,姿势古怪的小女孩(据称当时队伍中并无此人),其后一年检视影片发现怪异处,才寄至电视台在节目上播出。2009年在批踢踢八卦板,由当年节目剪接师爆卦指出八大电视台并未播出全部片段引发讨论,而曾有新闻媒体采访到一名在新北市新店区贩卖米粉汤的脑性麻痹女子,号称踢爆"红衣小女孩"的真面目。但实际又是一桩话题炒作,其真相至今无解。
有关魔神仔和其他台湾的妖怪,可参考台湾妖怪列表。
台湾有些小地名冠以魔神仔,多位于荒僻处。
另外由于糖尿病或饥饿造成血糖异常、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形成认知障碍,迷失者凭借信仰与过去生活经验生成幻觉,也是此类传言的可能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