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

✍ dations ◷ 2025-05-16 16:03:47 #佛教戒律,佛教术语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梵语:vinaya),广义上尚指最初的尸罗、出家众的学处、波罗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团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对于修习佛法,严谨遵守戒律有着绝对的重要性;对研究佛教思想,亦有着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有关戒律规定与解释的佛教经典的汇总,称为律藏,与“经”和“论”合称“三藏”。专门学习戒律的佛教僧侣称为律师,以戒律研习为主的宗派称为律宗。

汉语在翻译佛典时,将以下几个梵文名词都翻译成戒律,但是这几个名词在意义上有所不同:

释迦牟尼佛最初教导弟子达到涅槃的三无漏学中,以尸罗为一切修行的基础。尸罗可以被粗略分成五戒与十善,它包涵了一切应防止的恶行,以及应该遵行的善行,是所有佛教弟子应该追求的方向。但尸罗本身没有强制力,佛陀鼓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环境与判断,去尽可能的遵守它们。

随着僧团人数的增加,佛陀开始为出家众,制定一些共同生活的准则,这称为学处。学处包涵了一切出家僧侣应注意的事项,在饮食行为上都有所规定。学处在僧团之中口耳相传,僧团成员将学处中,一些最重要的规定,集结成颂偈,在布萨时宣读,提醒僧侣不能忘记。这些重要的学处,称为波罗提木叉,上座比丘必须担负起责任,教导新进的比丘。不遵守波罗提木叉的僧侣,僧团依情节轻重做出处份,轻的可以在大众前忏悔,重的则要逐出僧团。在释迦牟尼过世前,他鼓励僧团所有成员,都应该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犍度的内容,主要是上座比丘对于学处的意见与心得,以及针对各个不同事件的僧团判决结果,分门别类的收集一处。在第二集结后,因为对戒律的不同见解,造成佛教部派分裂,不同部派的僧团,各自拥有自己的犍度。为了解决这些意见上的分歧,僧团中专心于持戒的僧侣,于是将不同的犍度收集起来,一一进行分析与讨论,最终形成了毗奈耶。不同的部派拥有自己的毗奈耶,形成了律藏。

一开始建立僧团的时候没什么具体的戒律,许多年后佛教壮大了,很多教徒变得懒惰甚至贪婪,于是佛陀就规定戒律,并要求佛教徒必须遵守教律。据《四分律》说:佛陀最初制定戒律是为了“故诸弟子疲厌,是以法不久住。”。如果佛陀认为他的那个弟子做了错事,佛陀就将这一条定为律条。称之为:“随犯随制”,因此律藏中的每一条戒律,都有其因缘及时空背景,其内容也因应对象而有分别。

佛陀制戒的佛陀在结戒之初,曾宣说制戒的十大利益,其中包括:

随着释迦牟尼的涅槃,僧团的领导者大迦叶,担心僧团成员因为懈怠而任意妄为,他召开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集结。在第一次集结中,最重要的决议,就是由优波离尊者主持,将波罗提木叉集结出来,形成戒经。在此次集结中,大迦叶主张,佛陀制定的一切学处都应该遵守不改,但是阿难根据释迦牟尼的遗命:“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主张“小小戒可舍”,最终大迦叶的意见主导了此次集结。在王舍城集结结束后,富兰那尊者从印度南方游行回来,对于集结的内容提出异议,最终,富兰那尊者的异议也被记录下来,形成犍度的开端,富兰那尊者是耶舍四友之一,不是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因为他在印度西部传播佛法的时候就已经比佛陀早圆寂。

部派佛教律藏《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等详细地阐述了部派佛教的戒律。但因年代、历史语言等问题,学者对佛教戒律的认识、研究等和佛教徒不相同。

今日的佛教僧团,南传佛教遵循《巴利律藏》;汉传佛教曾盛行《摩诃僧祇律》和《十诵律》,唐朝以后遵循《四分律》并兼受源自《大乘梵网经》或《菩萨地持经》的菩萨戒;藏传佛教则遵循《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其菩萨戒传承源自《虚空藏菩萨经》和《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修持密法者,无论唐密或藏密又兼受源自各部密续的三昧耶戒(日语:三昧耶戒)。

另外,佛教中有“律宗”,因重视研习、传持戒律而得名,依《四分律》发展出南山律学,主张《四分律》形式虽属声闻乘,而内容可通菩萨乘,以求融会汉传大乘佛教。汉地的禅宗寺院,为适应禅僧传法和参禅的需要,还发展出《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永平清规》等禅寺清规。

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十善”,核心内容是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

出家人戒律主要有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具足戒、菩萨戒。

俱足戒是完整的出家戒律,唯有成年并符合若干条件者才有资格受戒。

戒律是依据佛陀为榜样而制定的,以便僧人能彷效佛陀的榜样。僧侣信守戒条,可使心灵净化,易于觉悟。佛陀提出戒律,不但为了促进僧人的善行,也为了使僧侣得到其他宗派人士尊敬。僧侣坚守戒律,可使僧侣和俗人建立更好关系,并促进僧伽内部的和谐、纯洁和统一。

相关

  • 致密双星致密星是白矮星、中子星、奇特星、黑洞等一类致密天体的总称,它们与正常星的主要区别是不再有核燃料进行聚变反应,热压力不足以与自身的引力保持平衡,因而塌缩成尺度非常小、密
  • 君达菜莙荙菜(Beta vulgaris subsp. cicla),即叶用甜菜,俗语又叫牛皮菜、厚皮菜、猪乸菜,苋科菾属的耐寒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叶菜,是甜菜的一个变种。常见于地中海料理。 莙荙菜原产欧
  • 罗纳德·韦尔罗纳德·戴维·韦尔(英语:Ronald David Vale,1959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细胞与分子药理学系教授及麻醉学系W·K·咸美顿卓越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马达,
  • 打稻草人稻草人论证(英语:straw man)或稻草人谬误、攻击稻草人、刺稻草人、打稻草人是曲解对方的论点,针对曲解后的论点(替身稻草人)攻击,再宣称已推翻对方论点的论证方式,是一种非形式谬误
  • abbr class=abbr title=S7: 保管容器必须严格密闭S7/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
  • 地球高峰会地球高峰会(英语:Earth Summit),又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英语: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UNCED)、里约热内卢高峰会,是联合国重要会议之
  • 中央气象局台风警报中央气象局台风警报是由交通部中央气象局所发布的台风警报,是中华民国政府针对台风侵袭台湾地区时所发布的警报,分为海上台风警报与陆上台风警报。中华民国的气象单位受到许多
  • 荷尔德林约翰·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ölderlin ,1770年3月20日-1843年3月7日),是一名德国浪漫派诗人。他将古典希腊诗文移植到德语中。其作品
  • 雷利·斯科特雷德利·斯科特爵士(英语:Sir Ridley Scott,1937年11月30日-),英国著名电影导演,以风格多变、题材广泛著称。早期代表作为《异形》、《银翼杀手》。曾以《角斗士》获得2000年奥斯卡
  • 华金·罗德里戈华金·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公园侯爵(西班牙语:Joaquín Rodrigo Vidre,Marqués de los Jardines de Aranjuez,1901年11月22日-1999年7月6日),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自幼失明,不会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