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名论

✍ dations ◷ 2025-08-07 22:14:03 #唯名论
唯名论(英语:Nominalism),形而上学的观点之一,根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学派,经中古欧洲经院哲学家发展,长时间成为哲学探讨的主题。在哲学中,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争论,它讨论的是关于事物的概念(共相)与实在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与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唯名论认为现实事物并没有普遍本质,只有实质的个体是存在的;共相非实存,而是代指事物性质的名称,故称“唯名”唯名论的立场与唯实论相反,但因为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唯名论的发展略晚于唯实论。在唯名论之下,发展出两种版本的唯名论哲学。第一个立场认为不存在一个共相,只有一个一个分别的实存事物。第二个立场,又称概念论,则认为,共相是由实存事物所推导出来的,所以存在先于共相。但是,共相一旦被建立之后,它就是存在的。在西方哲学史中,最早对唯名论概念进行讨论的哲学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其弟子亚里斯多德被认为是最早完成唯名论这个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中古欧洲最早提出唯名论的神学家是法国的洛色林。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对立就是中古西方哲学史中的共相之争。唯名论有几个核心的论证,一个是共相问题,讨论共相是否是实存的。另一个则被称为玫瑰问题。唯名论者认为,只有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个别的存在,共相是不存在的。共相只是由感官虚构推论出来的,一种概念。另一个比较弱的唯名论立场,称为概念论,它介于实在论与唯名论之间。他们认为,共相是由个别的性质所推论出的概念。但是,共相既然是由个别的共通特质,经过理性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存在于理性中。即使某一个体毁灭了,普遍的共相仍然是存在的。玫瑰问题则是以玫瑰的颜色及香味出发。极端唯名论者认为,玫瑰有各式不同的颜色、外形与香味,因此,玫瑰这个共相概念,是不存在的,只是文字性的概念。不存在某种完美的玫瑰,只有各别的玫瑰,因为感官及思考,被归纳出玫瑰这个共相概念。概念论者认为,玫瑰虽然有不同的外形及香味,但因为在不同玫瑰之中,拥有相同的特质。因此,我们才可以由感官经验,推导出一个玫瑰的共相。在理性中的玫瑰共相,它不依赖个别的玫瑰,它有自己的性质,因此可以独立存在。

相关

  • NTA荷兰皇家图书馆(荷兰文:Koninklijke Bibliotheek, KB)位于海牙,成立于1798年,是荷兰的国家图书馆。目前的馆名是1806年路易·波拿巴所命名。皇家图书馆在1993年成为独立机构,但其
  • 能量能量(古希腊语中 ἐνέργεια energeia 意指“活动、操作”)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间接观察到的物理量。它往往被视为某一个物理系统对其他的物理系统做功的能力。由于功被定
  • 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fibroblast)是一种合成胞外基质和胶原蛋白的细胞,为生物结缔组织的基本构造,提供框架结构(基质)。并在动物伤口愈合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胚胎发育中,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的结
  • 酵母子囊菌门 Ascomycota p. p.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p. p.酵母(拼音:中国大陆:jiàomǔ、台湾:xiàomǔ;注音:中国大陆:ㄐㄧㄠˋ ㄇㄨˇ、台湾:ㄒㄧㄠˋ ㄇㄨˇ;英文:Yeast)是真核生物域
  • 硫酰脲硫酰基尿素类(英语:Sulfonylurea)衍生物是用于2型糖尿病的抗糖尿病药。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硫酰基尿素类是由法国科学家Marcel Janbo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的,当他
  • 链霉菌属链霉菌属也称链丝菌,是放线菌门一个大属,约有近千种。链丝菌好气,绝大部分腐生,其基质菌丝不断裂,气生菌丝分化成直的、弯曲的或螺旋状的孢子丝,成熟的孢子丝生成链状的分生孢子,故
  • 儿童发展阶段儿童发展阶段 或 儿童发育的阶段(英语:Child development stages) 指的是儿童发育理论(英语:child development)认为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具备的基本先天能力(又被称为孩子发育的
  • VBbr /5固体、 液体、 气体5族元素(又称钒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第5族(ⅤB 族)的元素,位于4族元素和6族元素之间。5族元素包含钒(V)、铌(Nb)、钽(Ta)、
  • 坤西育府那空那育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นครนายก,皇家转写:Changwat Nakhon Nayok,泰语发音:),一译坤西育府,是泰国中部的一个府。那空那育府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在大城时
  • 妊娠剧吐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是妊娠并发症的一种。其特征为足以造成体重下降与脱水的严重恶心和呕吐。征象和症状包含一天内多次的剧吐还有晕眩感,其严重程度超越害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