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唯名论
✍ dations ◷ 2025-04-24 21:38:01 #唯名论
唯名论(英语:Nominalism),形而上学的观点之一,根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学派,经中古欧洲经院哲学家发展,长时间成为哲学探讨的主题。在哲学中,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争论,它讨论的是关于事物的概念(共相)与实在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与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唯名论认为现实事物并没有普遍本质,只有实质的个体是存在的;共相非实存,而是代指事物性质的名称,故称“唯名”唯名论的立场与唯实论相反,但因为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唯名论的发展略晚于唯实论。在唯名论之下,发展出两种版本的唯名论哲学。第一个立场认为不存在一个共相,只有一个一个分别的实存事物。第二个立场,又称概念论,则认为,共相是由实存事物所推导出来的,所以存在先于共相。但是,共相一旦被建立之后,它就是存在的。在西方哲学史中,最早对唯名论概念进行讨论的哲学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其弟子亚里斯多德被认为是最早完成唯名论这个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中古欧洲最早提出唯名论的神学家是法国的洛色林。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对立就是中古西方哲学史中的共相之争。唯名论有几个核心的论证,一个是共相问题,讨论共相是否是实存的。另一个则被称为玫瑰问题。唯名论者认为,只有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个别的存在,共相是不存在的。共相只是由感官虚构推论出来的,一种概念。另一个比较弱的唯名论立场,称为概念论,它介于实在论与唯名论之间。他们认为,共相是由个别的性质所推论出的概念。但是,共相既然是由个别的共通特质,经过理性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存在于理性中。即使某一个体毁灭了,普遍的共相仍然是存在的。玫瑰问题则是以玫瑰的颜色及香味出发。极端唯名论者认为,玫瑰有各式不同的颜色、外形与香味,因此,玫瑰这个共相概念,是不存在的,只是文字性的概念。不存在某种完美的玫瑰,只有各别的玫瑰,因为感官及思考,被归纳出玫瑰这个共相概念。概念论者认为,玫瑰虽然有不同的外形及香味,但因为在不同玫瑰之中,拥有相同的特质。因此,我们才可以由感官经验,推导出一个玫瑰的共相。在理性中的玫瑰共相,它不依赖个别的玫瑰,它有自己的性质,因此可以独立存在。
相关
- 语素语素(Morpheme)又称形态素、义基,在语素构词学里指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在口语中,语素是由音位这一种能区别的最小声音单位所组成的,而在文字形式语言中,语素则
- 健康信息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信息学,或称卫生信息学或医学资讯
- C-反应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C反应蛋白(英语:C-Reactive Protein,CRP) 是由肝脏生成的血浆蛋白,主要被当作发炎的指标。LOINC术语标准对于血清/血浆CRP检测项目的定义和编码请
- 反流性肾病反流性肾病(Reflux nephropathy、RN)是一种医学症状、旨在描述小且有疤痕的肾脏(慢性肾盂肾炎(CPN))并有膀胱输尿管返流(VUR)的病症。CPN是最常见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包括
- NFR坐标:1°23′40″S 13°09′39″E / 1.39444°S 13.16083°E / -1.39444; 13.16083天然核反应堆是指在铀矿层中发现的铀的同位素能够在过去自然发生自持核连锁反应的一种现象
- 限医生处方 (S4)《药物和毒物的统一调度标准》(英语:Standard for the Uniform Scheduling of Medicines and Poisons,SUSMP)是澳大利亚政府药物管理局(英语: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出
- 榆树榆树,是榆科下榆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生长。一般高约25米,树皮粗糙。具高度实用、药用及食用价值。榆树的叶呈椭圆形或椭圆状波针形,叶长2-8厘米、宽1.5-2.5厘米
- 非那甾胺非那斯特莱(英语:Finasteride),或名非那雄胺,别名非那司提,非那甾胺。是预防摄护腺肥大的药物。非那斯特莱会抑制头发毛囊的第二型5α还原酶(type 2 5-alpha reductase),使双氢睾酮(Di
- 1515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5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1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3%至3.5%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员工价员工价(英语:staff price)指劳工或雇员于任职的公司或关系企业或是签约过的特约商店,提供低于市价的商品或服务,贩卖给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