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人类学

✍ dations ◷ 2025-10-21 21:07:09 #人类学,认知科学

认知人类学(英语:Cognitive anthropology)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研究取向,其中学者试图解释人们共享知识、文化创新、以及历经时空而传承的模式,他们使用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特别是实验心理学和演化生物学),并透过与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语言学家、音乐学者和其他专家的紧密合作,从事对于各种文化型态的描述和诠释。认知人类学关注不同群体的人们所知道的东西,以及这种内隐的知识,如何改变人们感知他们周遭的世界,并与这个世界建立关联。

从语言学的立场来看,认知人类学采用语言做为研究认知的门道。认知人类学的一般目标就是分解语言,以探讨在不同的文化以及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之中,所具有的共同性。

认知人类学的语言学研究可分为三个次领域:语意学、语法学、语用学。

相关

  • 汽车业汽车产业,或称汽车工业。是生产汽车有关的工业,包括研发、制造同销售等范畴,是世界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重工业,是目前世界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 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德语:Dieterich Buxtehude,1637年-1707年5月9日),巴洛克时期德国-丹麦裔作曲家及风琴手。他的出生地备受争议,一般认为他出生于1637年的赫尔辛堡。他承认丹
  • 勉语勉语,又称瑶语,是苗瑶语系瑶语族唯一的语言。说勉语的人约有150万,自称“勉”、“金门”等等。主要分布在华南(90万)和越南(50万),泰国、老挝、美国(主要是加里福尼亚州)等地也有一定
  • 黄梅莹黄梅莹(1950年7月7日-),上海人,中国大陆女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50年黄梅莹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因解放前爷爷是资本家,虽解放后将公司合营,但是文革
  •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保罗·卡勒保罗·卡勒(Paul Karrer,1889年4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 - 1971年6月18日),瑞士有机化学家,因在维生素上的研究,,他和沃尔特·霍沃思在1937年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卡勒出生于俄罗斯莫
  • 高氯酸氯高氯酸氯是分子式为Cl2O4的无机化合物。这种氯氧化物是不对称的,一个氯原子氧化态为+1而另一个为+7,准确的化学式应为ClOClO3。它可以用436nm的紫外线在室温下照射二氧化氯来
  • 科景科景(Sciscape)是1999年于台湾成立的非营利专业科学新闻网站,创站者罗中泉现为清华大学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科景新闻网提供以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为主的相关新闻
  • 迪迦·奥特曼:最终圣战《迪迦·奥特曼:最终圣战》(日语:ウルトラマンティガ ザ・ファイナル・オデッセイ 英语:Ultraman Tiga: The Final Odyssey)为2000年圆谷制作公司制作的特摄片《迪迦·奥特曼》的
  • 罗瀛罗瀛(1973年1月-),北京人,满族,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现任北京市延庆区副区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地区代表。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