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特奈战役

✍ dations ◷ 2025-11-09 06:51:06 #阿尔特奈战役

阿尔特奈战役(德语:Gefecht bei Artenay),是1870年10月10日普法战争期间,法国在卢瓦雷省的奥尔良西北部的阿尔特奈地区,与普鲁士王国和巴伐利亚王国的一场战役。

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在1870年9月2日的色当会战中经历重大失败,法皇拿破仑三世也被普鲁士俘虏。普鲁士王国随着联同巴伐利亚王国和北德意志联邦的军队向法国腹地推进,并包围了首都巴黎。

为了确保普军从巴黎向南部的攻势,路德维希·萨姆森·海因里希·亚瑟·冯·弗雷尔(英语:Ludwig Freiherr von und zu der Tann-Rathsamhausen)领导的巴伐利亚军团于1870年10月开始被派往卢瓦尔河地区驻扎,目的是征服法军聚集在奥尔良的联合军团。为了加强巴伐利亚军团的实力,军团加入了普鲁士第22师和第17师,以及第2和第4骑兵师,组成巴伐利亚第一军团。10月8日,普军推进到埃唐普。 之后在10月9日,普军的骑兵和先锋队在昂热维尔与法军进行了小规模的战斗,法国当地的守军沿着昂热维尔到埃唐普的路线向着奥尔良方向撤离。

10月10日,法国国防政府命令驻扎在奥尔良北部的约瑟夫·爱德华·德拉·默特·罗格(法语:Joseph Édouard de La Motte-Rouge)率领第15军前往奥尔良驻守,并接管在当地聚集的法国军队。巴伐利亚第一军团在经过前一天的战斗后,急行军前进了20-25公里,并于10月10日到达了阿尔特奈附近的村庄。

巴伐利亚第一军团约14,000人,拥有约80门大炮,亚瑟·冯·弗雷尔率领的巴伐利亚步兵位于军团中央,由威廉·祖斯托伯格-韦尼格罗德(德语:Wilhelm zu Stolberg-Wernigerode)率领的第2骑兵师担任右翼部队,普鲁士弗雷德里克·亨利·阿尔伯特(英语:Prince Albert of Prussia (1809–1872))亲王率领的第4骑兵师担任左翼部队。

由于法军的防御重点是奥尔良地区,在阿尔特奈的法国守军很快就被普军击败。巴伐利亚军的炮兵队从中央阵地向法国阵地开火,但法军部署在Assas高地上的炮台给了从中央进攻的普军很大麻烦,巴伐利亚军的炮兵用了一点时间才除掉了这个炮台。亚瑟·冯·弗雷尔下令普军骑兵师从法军的左右两翼进攻,对阿尔特奈形成了三面包围,在与法军步兵进行了短兵相接后,普军成功俘虏了许多法军和收获众多武器。直到下午4点左右,阿尔特奈才被巴伐利亚第一军团占领,法军损失了约900名死伤者,普军则损失了约200名士兵。

法军继续朝着奥尔良方向撤退,巴伐利亚军于10月11日在奥尔良北部的奥尔姆的发生小规模的战斗。在激烈的大炮战役中,巴伐利亚的指挥官弗朗兹·威尔(德语:Franz von Will)因表现出色,他被授予了马克斯·约瑟夫军功勋章(英语:Military Order of Max Joseph)。之后普军从四面八方入侵奥尔良市,巴伐利亚第3旅进入市集广场时蒙受了惨重损失,但普军最终成功占领了该城市。在第一次奥尔良战役中,普军损失了约60名军官和1200名士兵,而法国则有3,000名士兵被俘虏。

1870年10月18日,普鲁士第22师和第4骑兵师撤出了巴伐利亚军团,加入包围巴黎的攻城部队。法国第15军则以较少的损失成功撤出了奥尔良市,德拉·默特·罗格随后被解除了法国联合军团的指挥权,由路易斯·让·巴普蒂斯特·德·奥雷勒·德·帕拉丁斯(英语:Louis Jean-Baptiste d'Aurelle de Paladines)接任成为法军新的领导人。奥雷勒·德·帕拉丁斯随后在法国第16军(由安托万·尚兹(英语:Antoine Chanzy)指挥)抵达后,与第15军组成了卢瓦尔军团(英语:Armée de la Loire),并继续留在奥尔良附近的卢瓦尔河集结士兵和进行训练。

11月7日,普军发现了户瓦尔军团的一部分后,在11月8日晚上至9日,亚瑟·冯·弗雷尔下令在奥尔良的巴伐利亚军团移动到库尔米耶尔地区驻扎。在库尔米耶尔战役中战败后,巴伐利亚军撤退到阿尔特奈,并占领了当地部分地区,继续与法军对战。1870年12月3日,在普鲁士腓特烈·卡尔(英语:Prince Friedrich Karl of Prussia (1828–1885))亲王的指挥下,普鲁士第2军团发起了第二次奥尔良战役,并与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领导的军团的部分兵力联合进攻,成功重新占领回奥尔良,并将法军户瓦尔军团分为了两部分,阻止了法军解救巴黎的计划。

相关

  • 甲苯胺甲苯胺(英语:Toluidine)是一类芳香胺,属于二取代苯,化学式C7H9N,分子式CH3C6H4NH2,包括邻甲苯胺(2-甲基苯胺)、间甲苯胺(3-甲基苯胺)和对甲苯胺(4-甲基苯胺)。它们分子量为107.16,不溶或微
  • 吉布提历史吉布提位于非洲之角。远古时期是朋特国的一部分。在中世纪成为伊法特和阿达尔苏丹国的一部分。19世纪成为法国殖民地。1977年独立。人类在吉布提居住至少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
  • 格雷格·奥尔洛夫格雷格·奥尔洛夫(英语:Greg Orloff)为一位美国电影混音师。他曾获得过1次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并3次提名这一奖项。自1982年起他参与了200多部电影的制作。他的弟弟是编剧约翰
  • 董健董健(1936年1月-2019年5月12日),山东寿光人,中国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原副校长。1956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转入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 描辘沓师描辘沓师(他加禄语:Balagtas)是菲律宾布拉干省的一座自治市。面积28.66平方公里。根据2015年人口普查结果,描辘沓师拥有73,929名居民。现下辖九个描笼涯。坐标:14°48′52″N 120
  • 陕商陕商或称秦商,被认为是中国按地域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商帮。《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野议·盐政议中论述:“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明朝为了防卫西北,在
  • 载坊载坊(1816年8月30日-1821年1月19日),满洲爱新觉罗氏。怡贤亲王允祥之玄孙,怡恪亲王奕勋之长子,为第五任怡亲王(1819年-1821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父亲奕勋逝世,载坊于嘉庆二十四年(18
  • 帕鲁马火山帕鲁马火山(西班牙语:Paruma),是南美洲的火山,位于玻利维亚和智利接壤的边境,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西面是奥尔卡火山,海拔高度5,420米,最近一次火山喷发在1867年发生。
  • 雪蟹属雪蟹属()是突眼蟹科的一个属,多可供食用,肉质鲜美。常见种包括红眼雪蟹和灰眼雪蟹。其学名来自希腊语χιών(chion,雪)和οιχητης(oiketes,居民)。该属下共7种:
  • 利根号重巡洋舰利根(日语:利根/とね  ?)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重巡洋舰。利根型重巡洋舰(二等巡洋舰利根型)的1号舰。舰名为跟从二等巡洋舰的命名惯例,使用流经关东地方的利根川命名。亦为第二艘使用该名称的帝国海军舰船。4座主炮塔集中在舰前部,而后部设有飞机弹射甲板及水上侦察机的准备场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相当特别的舰型。舰内神社为香取神宫。舰名现由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