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号坦克
✍ dations ◷ 2025-01-23 11:32:30 #一号坦克
一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意为一号装甲战斗车辆)是德国于1930年代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或小坦克,缩写为“PzKpfw I”,其官方军械署赋予的编号为SdKfz 101(“第101号特殊用途车辆”)。一号坦克自1932年开始设计,并于1934年开始大量生产,它原先仅作为德军建构新一代的装甲战斗与技术时所使用的训练车辆,但后来将其投入了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战场以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使用。一号坦克于西班牙累积了使用经验,帮助德军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击败了波兰与法国,到了1941年,一号坦克的底盘被用于制造突击炮和自行反坦克炮。尔后,他国将一号坦克进行升级改装来延长其服役寿命,它在西班牙军队中一直服役到1954年。一号坦克的战斗表现受限于其薄弱的装甲和仅两挺通用机枪的贫弱火力,由于被设计成训练车辆,一号坦克无法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轻型坦克相比,如苏联的T-26坦克。虽然在战斗表现中显得脆弱,但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间,一号坦克仍占德军坦克中相当大的比重,并被投入期间的各大战役中使用。小型且脆弱的一号坦克在重要性上可能比不过其他一些著名的德军坦克,如四号、虎式和豹式等,但它在纳粹德国于二战初期的一连串闪击战攻势与胜利中占有相当的地位。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设计、生产和使用坦克。条约同时规定任何生产“装甲战斗车辆、坦克及类似的可以用于军事用途的机器”的人都要被除以罚款十万马克和最高监禁六个月的处罚 。尽管德国国防军人力和技术上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数名国防军军官设立了一个秘密总参谋部辧公室,用来研究未来的战略。虽然提出坦克作为新式武器得到上级冷漠的回应,德国企业却被鼓励研究坦克设计,同时军方与苏联和瑞典秘密地合作。他们在研究时取得珍贵的技术资料,后来证明对德国的坦克设计有很大贡献。在1926年,德国公司莱茵金属和戴姆勒-奔驰,在苏联喀马坦克学校制造了装有75毫米炮的坦克原型——大拖拉机(德语:Großtraktor)。在两年后,这些公司才制造出更新的37毫米炮坦克原型“小拖拉机”(德语:Leichttraktor)。当“大拖拉机”开始在第一装甲师服役时,“小拖拉机”仍在测试中。在1920年代未至1930年代初,德国坦克理论有两个领导者,奥斯瓦尔德卢茨将军和他的参谋长古德里安中校。古德里安的理论后来较有影响力,及变得很普及化。古德里安最终设想了装甲集团军 (德语:Panzerkorps),由三种坦克组成,第一种包括移动速度较慢的歩兵坦克(大炮较小口径,和少量机关枪)。古德里安说,歩兵坦克需拥有厚装甲,以防御敌人的反坦克炮和火炮。第二种是一种用作快速突破的坦克,需有足够厚的装甲防御敌人的反坦克炮,还会有75毫米主炮。第三种是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将有150毫米主炮,及更厚的装甲,以攻破敌人防御工事。这种坦克将重达70至100吨,但是当时工业技术水平无法让这种武装量产。希特勒在德国掌权后,批准成立装甲师。古德里安简化了他的建议,改为建议设计一种装甲战斗车辆(演变成三号坦克),及用作突破的坦克(四号坦克)。当时的军人并没有操作坦克的经验,所以德国军方订制了一种用作过渡的坦克以用作训练人员。这种坦克后来就演变成一号坦克。一号坦克的设计历史可追塑至1932,当时一种叫Landswirtschaftlicher Schlepper、LaS的装甲战斗车辆。LaS原本并不是用作训练德国装甲兵,而是让德国工业界准备好大量制造坦克。1932年7月,克虏伯发表了名为 Landswerk Krupp A,(籣称 LKA)的坦克原型,这款坦克有大型炮塔T和两门7.92 (.312 吋)毫米MG13机枪 。在当时,即使是当时最簿的装甲,机枪也不能对付,这些限制令一号坦克的用途变成了训练。亨谢尔、MAN、克虏伯、戴姆勒和莱茵金属合作制造出可供大量生产的LkA,这种把固定的炮塔换成旋转的炮塔。这种设计被接纳后,LkA在1934年投入服务。在生产前,这批坦克被称为LaS和LKA。在1938年,德国政府把它们命名为"A型"(德语:Ausführung. A) 。首十五架在1934年2-3月生产的坦克没有旋转炮塔,所以它们被拿去训练 。在生产了这批坦克后,可供战时使用的A型正式开始生产。A型的装甲很簿,最厚也只有13毫米(0.5吋)。A型也有一些设计缺陷,例如平衡和引击过热等。操作时,驾驶坐在车箱内的位置,用传统的转向杠杆来控制坦克,而指挥官则于炮塔;他也同时操作坦克的机枪。两名人员可以透过语音管沟通。 机枪弹药存分别放在5个盒内,盒内有25发子弹。。一号坦克首次实战为1935年之西班牙内战,德国支援此装备给佛朗哥军队,期间测试各项功能,不过在作战中已经凸显出一号坦克的火力及防护力皆不如苏联的T-26。接下来的欧战以及非洲战场一号坦克皆为辅助用途。除了欧洲外,中华民国在1936年订购了150辆一号坦克A型,并进口了其中的16辆一号坦克A型并纳入陆军装甲兵团第三连编制,其他订单因中日战争爆发后被德国陆续取消。当时称“克虏伯”式战车。另据克虏伯公司的资料,这批一号坦克是1936年第三季度售予中国政府的15辆I号La.S型二手坦克,总价103万德国马克。1937年6月22日在南京完成卸船。由于包装不善,导致车辆部件在海运途中发生严重锈蚀。长江下游平原地区遍布水稻田,该型坦克车底距地面高度足够可在干涸的水稻田内行驶,但无法翻越田埂和沟渠堤岸。诱导齿高度仅45毫米,在越野行驶时行走机构内积存大量的泥草混合物,导致诱导齿实际外露高度仅有15至20毫米,因而极易甩脱履带;相形之下,中国装备的维克斯六吨坦克与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履带诱导齿更长而优于La.S的越野能力。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之淞沪会战时留守南京,南京保卫战中与战防炮教导队第二营一部编组为战炮分队,其一排先在南京外围淳化镇据点狙击日军,杀敌颇重,但旋即被敌机摧毁二辆,并抛锚一辆而放弃,之后战炮分队担任南京卫戊司令部总预备队之一,忽闻南京撤守导致的大混乱下因无法渡河而遭到日军俘虏,全车尽没,还被日军拿去靖国神社以“苏联制俘虏坦克”展示(为了避免破坏与德国即将缔结的同盟关系故称为“苏联制”)。本车为轻型双人座坦克,车身装甲极为薄弱,且有许多明显的开口、缝隙以及缝合处,以致这些坦克实际上并不太耐打,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连坦克的标准也配不上,而引擎的马力也相当小。齿轮箱为标准的商用撞击式(crash type),共有五个前进档和一个倒车档。车身乘载系统外部有大型的横杠,自外部链接每个路轮的轮轴直到惰轮为止。履带的驱动轮位于前方,以致坦克底板下方有跟传动轴从引擎经由驾驶的脚旁连接到驱动轮。两名成员共用同一间战斗舱,驾驶从车旁的舱门进入,而车长则由炮塔上方进入。在舱盖完全闭合的情况下,车内成员的视野极为不佳,实际上车长大多冒出炮塔以求更佳的视野。炮塔是借由手来转动,由车长负责操控炮塔上的两挺机枪,共携有1525发弹药。1辆量产的一号坦克B型被改装为安装柴油引擎的试验性样车,但是它只能提供45马力的功率,所以使用柴油引擎的方案是被否决了。在西班牙内战其间,部分被敌军缴获的一号坦克B型被改装后安装上了法国的1934/1937型的霍希斯25毫米反坦克炮重新投入使用。同时,部分参战一号坦克B型实验性的改动炮塔,换上了意大利生产的1935年型20毫米布雷达轻型高射炮以改善其战斗性能。*其余衍生型号:Munitionsschlepper I Ausf A (Sd.Kfz.111) - light ammunition carrierMunitionsschlepper I Ausf B - cargo/ammunition carrierSanitatskraftwagen I (Sd.Kfz.265) - armoured ambulancePionier-Kampfwagen I - engineer tankPanzerjager I (Sd.Kfz.101) - 47mm Pak gun carrierPanzerjager I - 37mm Pak gun carrierSturmpanzer I Bison (Sd.Kfz.101) - 150mm sIG 33 gun carrierLeichte Bergepanzer I - light recovery vehicleInstandsetzungstrupp I - troop carrier / recovery vehicleFahreschulewagen / Schulfahrzeuge I - training tankMinenraumer I Ausf B - mine clearing vehicleBrueckenleger I Ausf A - light bridging vehicle
相关
- 大气层大气层,均源自及也许是一层受到重力吸引聚拢在拥有巨大质量天体周围的气体,而如果重力够大且气体的温度够低,就能长期保留住。有些行星拥有许多不同的主要气体,并且有非常深厚的
- 声速声速,又称“音速”(每秒340 米,每小时1224千米),顾名思义即是声音的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振动波传递的距离。声速(波传递的速度)与传递介质的材质状况(密度、温度、压力…)有绝对关系
- 立毛肌立毛肌是哺乳动物附着在毛囊上的小块肌肉,这些肌肉的收缩会使毛发直立,俗称鸡皮疙瘩。立毛肌由平滑肌纤维以束状组成,受到自律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支配,故其收缩为非自主行为,例如
- 水杉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又名曙杉,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已
- 毛细血管扩张性运动失调共济失调微血管扩张症候群是一种小脑运动失调疾病,常于3-6岁发病,并会有免疫不全、微血管扩张,以及容易发生癌症,对辐射的抗性亦有所下降。其发生率为1/40000至100000。遗传方面
- 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凋亡诱导因子(英语:Apoptosis-inducing factor,简称为AI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黄素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涉及到非胱天蛋白酶依赖型细胞凋亡途径的引发,可以使得细胞的染色体凝聚及DNA
- 牲畜家畜一般是指由人类饲养驯化,且可以人为控制其繁殖的动物,一般用于食用、劳役、毛皮、宠物、实验等功能。另一种较狭义的家畜,是指相对于鸟类动物的家禽而言的哺乳类动物,亦即将
- 系统命名IUPAC命名法(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chemical nomenclature)包括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一系列的命名法,它规定从有机到无机
- 松茸松口蘑(学名:Tricholoma matsutake),俗称松茸,是属于口蘑科口蘑属下的一种食用蕈,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在日本,松茸被视为食用蕈中的极品,可以说松茸之于日本人就犹如松露之于法国人
- 牙形石纲牙形石(Conodont)又称牙形刺,旧称牙形虫、牙形类、锥齿、锥齿类。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海生的、游泳的、两侧对称的、相对原始的脊椎动物头部的微体骨骼化石。外部形态可分三大类: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