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学是由一系列古老理念组成,包括:
侘寂、幽玄及其他理念,建立了日本人判断品味与美的审美观。
西方对日本审美观的研究约开始于两百多年前,虽然日本审美观在西方被视为一种哲学派别,但日本的美学概念在日本被视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审美观现在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理念;其中一部分是传统的,而另一部分是现代的,有时也受其他文化的影响。
神道教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源头。
神道教强调大自然的完整与道德品格,以及对地景的礼赞,为日本美学奠定了基调。
然而,日本审美观受日本佛教的影响最大。
在佛教传统中,所有事物都被认为是正从“空”中演变或是正破灭为“空”。
此处的“空”并不是代表空虚或虚无,而是代表着可能性与潜在性。举例来说,如果潜在性代表海洋,那么每件事物,就像是由海洋产生的波浪,最终也将回归为海洋本身。
没有永远的波浪。即使波浪达到了最高峰,也不代表这是波浪的完美终点。
大自然被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值得赞叹与欣赏。
这种对自然的赞赏是许多日本审美观、艺术和其他文化元素的基础。
在这种敬意下,艺术(或其概念等同物)的概念也与西方传统有很大不同(见日本艺术)。
侘与寂指的是对日常生活的觉察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意义重叠并融合,直到它们统一成为“侘寂”一词:将“不完美、无常、未完成”视为美的审美观点。
萌芽的东西,或荒芜的东西,可以说,比起盛开的东西更令人感到侘寂,因为它们暗示了人事物的无常与短暂性。
随着人事物的来去无常,它们也表现出了来去之间的暂态迹象,而这些暂态迹象被认为是美丽的。
在这一点上,美可以是一种处于平凡简单中所达到的冥想状态(意识异境 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
大自然是如此细致,以至于需要一个安静的心灵,和一对有修养的眼睛,来看见它们。
在禅宗哲学中,实现侘寂有七个美学原则:
这些原则中的每一个,都是在自然界中发现的,但也可用来比喻人性的美德与行为;这反过来表明,通过对艺术的欣赏和实践,可以灌输美德和文明;因此,审美观当中隐含着伦理意义,融入在日本文化的大部分内容当中。
雅是日本传统审美理想中最古老的理念之一,尽管可能不像粋或侘寂那样流行。
在现代日语中,这个词通常被翻译为“优雅”、“精致”或“教养”,有时也被称为“悲痛欲绝”。
对于“雅”概念的最高理想,是要除去任何荒诞或粗俗的事物,以及对礼仪、用语、情感的琢磨来减少粗野,以达到最极致的高雅。
它表现了日本平安时期的时代印记:对于美的敏锐。
“雅”经常与“物哀”的概念密切相关,对于事物的短暂无常有着百感交集的想法,因此人们认为消逝的事物表现出很强烈的“雅”的感觉。
“涩”指的是单纯、微妙和不引人注目的美。起源于室町时代(1336-1392),最初指的是酸味或涩味,例如未成熟的柿子。 “涩”仍然保持着其字面意思,并且仍然是“甜”的反义词。
就像其他日本美学理念一样,例如粋与侘寂,“涩”可以应用于各式各样的场合,而不仅仅是艺术或时尚领域。
“粋”是一种日本传统的审美原则。
“粋”的基础被认为是在德川时代(1603-1868)的江户都市商人阶级之中成形的。
“粋”表现了简单自然、精明老练、即兴、独创性。它是短瞬即逝的、直截了当的、有分寸的、自在的。
“粋”的表现不会过度精致、伪装、复杂。
“粋”可以用来形容一种人格特质,或用来形容一种行事风格与人为现象。“粋”不用来描述自然现象,但是可以用来表达人类对自然美的欣赏,或对人的欣赏。
“粋”一词在日本文化中通常用来描述具有那些具有魅力的特质,当应用于人时,视为一种对他们所做与所拥有的事物的高度赞美。
“粋”在自然界中找不到,
“粋”虽然类似于侘寂,但“粋”并不考虑完美与否。“粋”是一个广义的用语,涵盖了与才华与教养相关的各种特质。有品味的情欲表现可以是“粋”。从语意上来说,“粋”有着“纯粹”的意涵。然而,它也带有对生命充满渴望的意涵。
序破急是一种调和与运动的概念,运用于各种日本传统艺术。大致翻译为“开始,突破,快速”,它意味着一个缓慢开始,加速,然后迅速停止的节奏。这个概念适用于日本茶道、剑道、传统戏剧、雅乐,以及传统的协作相关诗歌形式,例如连歌和连句(俳谐连句)。
幽玄是传统日本美学中的重要概念。
幽玄的确切翻译取决使用此词语时的语境。 幽玄一词在其发源的中国哲学当中,是被解释为称为“昏暗”、“深奥”或“神秘”,在日本和歌的评论当中,它被描述为只能透过诗歌来模糊表达的那些,隐藏于事物当中的深奥。
幽玄同时也是一种诗歌风格(由藤原定家所定义的的十种传统诗歌形式之一)。
幽玄的意义超越了那些宣称为幽玄的事物,但幽玄并不是对另一种世界的影喩,而是关于这一个世界,这一次经验。
下述皆为感受幽玄的途径:
看着夕阳淹没在在覆满鲜花的山头。
漫步在一个无尽的树海里,没有想过回头。
站在岸边凝视着远方的船消失在岛屿后方。
漫思那些在云层间忽隐忽现般飞行的野鹅们的飞行路径,
和竹枝间交叠的细微树影。
— 世阿弥
世阿弥是戏剧形式“能剧”的创始者,并且撰写了阐述其戏剧理论的经典著作“风姿花传”。
他使用大自然的意象作为隐喻。
例如,“银碗中的雪”比喻著“极致的宁静”。
幽玄可以解释为“凝视宇宙之美、与悲哀人生所产生之悲美,所感到的一种神秘深沉的感觉。”
幽玄曾被世阿弥在能剧表演当中,用于诠释“精致优雅”。
艺道指涉各种传统的日本艺术种类:能剧、花道、书道、茶道、陶艺。
这些种类都承载着道德伦理与审美观的内涵,并且传授对于创作过程的鉴赏力。
为了将艺术导入训练当中,日本武士借由系统化的重复演练形稽古(Kata)—各种流传下来的准则范例,就像练习写考古题一样,来达到目的,作法如同茶道。
战技训练当中纳入了艺道—即艺术的途径,在演练的同时,也渐渐灌输了美学概念(例如幽玄)和艺术哲学(艺道论)。
这导致了战技也被称为武术,甚至今天,大卫洛莱在“剑与画笔:武术的灵魂”ㄧ书当中表现了武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相似性, 这些艺术都呈现一种隐性互通,而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这种异曲同工之妙来回应这些艺术。
圆相,也就是圆,象征着绝对、觉悟、坚强、优雅、宇宙和虚空;
它也用来象征日本美学本身。禅宗书法家相信“艺术家的人格特质,完全暴露在她或他如何绘制一个圆相。只有一个心灵圆满的人,才能画出一个真实的圆相”,有些艺术家每天练习画一个圆相,作为一种精神锻炼。
由于环境的因素,日本审美观比起西方审美观,与大自然的相关性更高。
在作家池上英子的著作当中,她揭示了一段复杂历史,来说明社交生活如何让这些美学理念成为日本文化认同的核心思想。她揭示了存在于演艺、茶艺、陶艺之间的关联,与其如何形塑了一种潜藏的文化习俗,以及礼仪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为何不可分割。她认为在西方文化里,许多思想元素与观点,是散落在艺术与政治等各个范畴当中的,而这些元素在日本文化当中,却是融合为一的。
当西方观点被引进了日本之后,侘寂美学也被西方价值观重新审视;因此,近代对于日本审美观的解释,不可避免地,也反映了犹太教、基督教与西方哲学的观点。
许多日本的审美标准,体现在日本料理,同时日本料理也常被用来做美学讨论,见怀石料理。
一种现代现象,自1970年代开始,“可爱”已经变成日本流行文化、娱乐、服装、食物、玩具、个人装扮、行为习性一个重要的审美观点。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可爱”渐渐被日本人接受成为其文化与国家认同的元素之一。
日本作家衫山知之相信,“可爱”是根源于日本文化当中对于和谐的喜好。
东京武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栗田宣义表示,“可爱”是一种魔法咒语,冠上了“可爱”的事物,在日本即被人们接受且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