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 dations ◷ 2025-04-04 13:00:47 #前256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前130年 左右终结的国家或政权,巴克特里亚,已不存在的亚洲君主国,中亚历史政权,王国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ό βασίλειο της Βακτριανής,英语:Greco-Bactrian Kingdom),是一个古代位于中亚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化国家。于前三世纪中,塞琉古帝国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特一世独立自立为王,历经120余年至被北方游牧民族——以塞人为核心种众的大月氏灭亡为止,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亚一个重要的希腊化文明中心。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否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张骞出使西域时所遇见的大夏,目前东西方学术界尚有争议。

前334年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地区,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手下开始了对亚历山大帝国土地的争夺,随后亚历山大帝国的东部地区被塞琉古一世征服,塞琉古帝国建立。

前246年左右,塞琉古帝国巴克特里亚地区的总督狄奥多特一世借着塞琉古帝国君主安条克二世逝世且塞琉古帝国军力衰落无暇东顾时宣布独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正式成立。

前238年,被称之为大益游牧部落联盟的一员——帕尼游牧民族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入侵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邻近的帕提亚建立了安息帝国,这使得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与西方希腊世界直接陆路被切断,当塞琉古国王塞琉古二世出兵讨伐安息帝国时,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也一旁夹击。

狄奥多特一世之子狄奥多特二世继位后与安息帝国签订和约并一同对付意图收复东方行省的塞琉古帝国,前230年左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北部地区的一个总督欧西德莫斯一世夺取了狄奥多特家族的政权,自立为王。前208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向东进军,在阿利乌河战役打败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军队,并围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都城薄知,但不能攻下。前206年,双方达成协议,安条克三世承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独立并把女儿许配给欧西德莫斯一世的儿子德米特里一世,但规定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必须像安息一样向塞琉古纳贡。

德米特里一世继位后,乘着孔雀王朝衰败之际大举南侵印度,将今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纳入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版图,前183年将都城迁至塔克西拉,使国家重心移入古印度西北部,国家达至极盛期,且重视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融。

德米特里一世逝世原因不清楚,在前180年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似乎先后或同时由多位执政者或副王把持,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可能陷入了内战,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从此一分为二:一个在巴克特里亚本土,后来的历史学家仍称其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另一个位于印度北部,被称为印度-希腊王国,并不时互相攻击。

分裂后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日趋衰弱,前168年,希腊贵族欧克拉提德一世占据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本土,建立了欧克拉提德王朝,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随后在与安息帝国米特里达梯一世的战争中失去了包含木鹿等地的王国西部,后来北方游牧民族塞种人的四个部落阿希人(Asii) 、帕色阿尼人(Pasiani)、吐火罗人和塞加罗里人(Sacarauli) 于前145年左右发起入侵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王国最终于前130年左右遭游牧民族塞种人攻陷都城而灭亡,国王及其王室也在此后南迁至罽宾城。

前128年左右,西汉使节张骞来到王国已灭亡的巴克特里亚,并称当地为大夏,一些学者如伯希和、塔恩(W. W. Tarn)、纳拉因(A.K. Narain)等认为,张骞所见到的大夏人是希腊-巴克特里亚残余的臣民,他们挺住塞种人的攻势,但最终在游牧民族大月氏入侵下灭亡而臣服。但另一些学者如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王国维等认为张骞所见到的大夏人是塞种人,他们灭亡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后,臣服于后来入侵的大月氏。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否是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时所遇见的大夏,目前学术界尚有一些争议。

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地理学(英语:Geographica)》中记载“从希腊人那里夺取了巴克特里亚的是最著名的游牧部落。我说的这些游牧部落是阿希人(英语:Asii) 、帕色阿尼人、吐火罗人和塞加罗里人,他们都来自遥远的锡尔河彼岸,与塞族及索格底亚那毗连的地区,这里曾经被塞族占据过。”古罗马历史学家特罗古斯和地理学家托勒密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中国汉朝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学术界对于斯特拉波所记载的四支部族入侵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事件与司马迁所记载的大月氏人入侵大夏的事件是否为同一件事存在着争议,这就导致对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否就是《史记》中的“大夏”的看法不同。

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人说的语言按今日的语言学分类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东北语支的一员(也有说法认为是吐火罗语族)。因受希腊化影响而与其它语言不同的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所讲的语言是语族内唯一采用希腊字母的语言。除了基本的字母以外,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还另外自制了一个字母‘Ϸ’,来表示/ʃ/(,“施”或“希”)这个音。

古代巴克特里亚的建筑艺术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原本就建有大城市及许多定居点,有“千城之国”的美称。在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时代所建的都市,城墙厚实,上建长方形望楼,市区平面规划整齐,住房多用小扁石块修筑,基础则用生砖砌成,国都的王宫与贵族府邸更以壁画装饰。

希腊人统治时期发行过大量货币,其中流传下来的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这些货币正面为历代希腊统治者的肖像,皆系公元前3~前2世纪铸成。这些肖像生动传神,突破了在钱币上通常只刻画理想化君主形象的惯例,而把这些帝王的个人特点表现出来,反映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艺术家的才华与尊重现实的创作态度。希腊-马其顿的征服者们也力图在宗教信仰上影响巴克特里亚人,因此在钱币背面都铸有希腊诸神,如宙斯、赫拉克勒斯与阿波罗的形象,但是本地居民并没有放弃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这些钱币并不能证明当地人的文化已同化于纯希腊文化,事实上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由于历史原因与地理位置,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与希腊和印度在文化上都发生过广泛的联系。

在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存在时期,中亚的农业和畜牧业获得迅速发展,种植小麦、稻谷、葡萄。来自希腊、马其顿、小亚细亚的移民大规模地屯田开荒,兴修水利。公元前3世纪以后,城市经济繁荣。在各遗址中,都发现有大量钱币(主要是银币),上面的王像和铭文,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关王国的政治史、王室世系、编年的珍贵资料。同时,这些钱币还证明了当时繁荣的社会经济交流。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晚期君主欧西德莫斯二世曾发行白铜合金的钱币,但此技术之前仅中国持有,可视为与中国进行贸易或技术交流的证据。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处在东西南北交通要道的会合处,亦是丝路上重镇。通往印度的商路和通往喀什噶尔的商路都经过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联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与西方的商路有两条。一条经过安息到埃克巴坦那前往安条克;另一条则是水路,经印度航运至埃及或条支。中国的丝绸,中亚、西伯利亚的黄金,印度的香料、象牙都从这里转运到西方,商队不绝于途。

由希腊移民创建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构成等都植根于古老的希腊文明。但是,由于这种外来文化是被移植、发展于同样具有古老文明的中亚腹地,并不断受到印度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因而形成了一种以希腊文化为基调的“混成”文化。这种文化,对中亚古代文明的发展影响甚深,对中亚周边各文明区亦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佛教经典《弥兰王问经》(南传巴利文佛经) 记载了希腊人与印度佛教的接触。东晋时翻译为汉文《那先比丘经》。这本书是弥难陀向一位僧侣那先比丘问道的集子,其解答明显是佛教教义。

相关

  • 多重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趋向性趋性(英语:taxis,或称为趋向性)是一生物(或细胞)天生的行为反应,指其对一指向性刺激(由特定方向给的刺激),而会有趋进(正趋性)或远离(负趋性)刺激源的动作。趋性和向性不同,生物的
  • 尘螨科Hyporder 无气门小目 Astigmata尘螨科(学名:Pyroglyphidae)是恙螨目甲螨亚目无气门小目之下的一个科,包括有19个属,56个物种。 旧属尘螨总科((Pyroglyphoidea),今属Analgoidea总科。
  • 基本权利基本权即为一般所理解的人权,由于此种权力于宪法学上有其特殊的运作模式,故另外以宪法学上基本权之诠释为内容介绍。在德文中,“Recht”一词同时有“权利”和“法律”两种意义,
  • 502年
  • 开元路开元路为元朝辽阳行省下属的行政机构,管辖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东北部地区。至元四年(1267年),改开元万户府为辽东路,治所在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二十三年(1286年)改为开元路。大德
  • 义都-达让语支义都-达让语支,是藏缅语族的一个小支系,主要分布在阿鲁纳恰尔邦东部,有2万人使用。包括两种语言:虽然义都人、达让人和格曼人在印度统称“米什米”部落,在中国达让人和格曼人统称
  • 三硫化二钐三硫化二钐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m2S3。三硫化二钐可以和强酸反应,放出硫化氢,如:
  • 变分法变分法是处理泛函的数学领域,和处理函数的普通微积分相对。譬如,这样的泛函可以通过未知函数的积分和它的导数来构造。变分法最终寻求的是极值函数:它们使得泛函取得极大或极小
  • 阿拉什·拉巴夫阿拉什·拉巴夫 (波斯语:آرش لباف‎, 1977年4月23日-) 是一位伊朗裔瑞典籍歌手、舞者和制作人。阿拉什·拉巴夫出生于伊朗德黑兰。10岁时,随全家移民瑞典,至今他仍然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