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 dations ◷ 2025-04-04 07:01:55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坐标:43°42′17.84″N 5°46′9.1″E / 43.7049556°N 5.769194°E / 43.7049556; 5.769194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英语: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缩写:ITER)是国际核聚变研究和巨型工程,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学实验,这是目前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实验性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邻近于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设施。ITER工程的目标是从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到大规模电力生产的核聚变发电厂的期待已久的转变。“ITER”在拉丁文意为“道路”,因此这个实验的缩写“ITER”也意味着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源之路。它建立在由TFTR(英语:Tokamak Fusion Test Reactor)、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JT-60和T-15(英语:T-15 (reactor))等装置所引导的研究之上,并将显著的超越所有前者。此项目预期将持续30年:10年用于建设,20年用于运行,总花费大约100亿欧元。该项目是由七个成员实体资助和运行,欧盟、印度、日本、中国、俄罗斯、韩国和美国。欧盟作为ITER设施的主办方,贡献的费用有45%左右,其他六方各贡献约9%。2016年,ITER组织与澳大利亚国家核聚变机构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使该国可获得ITER的研究成果,以换取ITER机器选定部分的建设。ITER托卡马克综合设施的建设始于2013年,截至2015年6月,建筑成本现在已超过140亿美元。预计该设施将于2021年完成建设阶段,并将于同年开始启动反应堆,并于2025年开始等离子体实验,2035年开始进行全氘 - 氚聚变实验。聚变发电有可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以可持续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并且对环境相对较小的影响。核聚变有许多潜在的吸引力。首先,它的燃料氢的同位素是相对丰富的,必要的同位素燃料之一——氘,可从海水中提取,而另一种同位素燃料——氚,也可能会被使用在核聚变反应本身产生的中子来生成。此外,相对于传统的核反应堆所产生的污染物,它的其他放射性废料产物的寿命很短。在2006年11月21日,七个成员正式同意资助创造核聚变反应堆。该计划预计将持续30年 —— 10年建造,和20年运行。ITER最初预计将耗资约50亿欧元,但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所看到的最初设计的变化,这一数额已经超过三倍而达到了160亿欧元。反应堆预计需花费10年时间建造并计划在2019年完成。地点在法国的卡达拉舍,并已经开始采购大型部件。核聚变世界记录是被保持在1997年的欧洲联合环形加速器,输出是16MW,总输入24MW(聚变能增益系数(英语:fusion energy gain factor)Q值=0.67),持续不到一秒钟。国际热核实验堆的设计,是生产10倍的回报(Q值=10),从50MW的输入功率上生产出约500MW的聚变功率,长脉冲持续时间为400~600秒,通过在其约840立方米的反应室聚变约0.5g氘/氚混合物。虽然ITER计划预计将产生(在热的形式)的能量比消耗的来加热等离子体到聚变温度的能量高出10倍以上,它所产生的热量将不被用于产生任何电力。但是作为在历史上所有的聚变实验中的第一个产生净能源的,这将为可以这样的机器做准备之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开始于1985年,里根-戈尔巴乔夫倡议的苏联,欧盟(通过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美国和日本平等的参与在1988年-1998年的初步设计阶段。
这个项目下一阶段的合作包括建设一个磁核聚变研究的示范反应堆。当时,苏联、欧盟、美国、和日本都在持续进行磁核聚变研究。进行下一步的核聚变研究将超出了任何主要国家的预算,并且国际合作是很有益的。经过早期的概念和工程上的设计阶段,2001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主持下产生了一个可被接受的详细设计,ITER成员投入了6.5亿美元研发资金用来进行实用性的研究。后来俄罗斯取代了前苏联的位置,美国曾于1999年到2003年之间退出,加拿大于2003年退出,而中国和韩国则加入参与开发研究,印度在2005年12月也加入了该计划。2006年5月24日,参加这一项目的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7方代表草签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标志着这项计划开始启动。欧盟承担50%的费用,其余6方分别承担10%,超出的10%用于支付建设过程中由于物价等因素造成的超支。11月21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2007年9月24日中国作为第七个参与国批准了该协定,这意味着三十天后即2007年10月24日开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合作协定正式开始实施,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组织也于当天正式成立。2016年12月央视报导中国率先研制成功最核心的核聚变材料部件,也就是必须承受过太阳温度的D型环内壁材质,高达每平方米4.7兆瓦热量,由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所研发,同月送往ITER工地测试。国际热核实验堆的使命是展示聚变发电的可行性,并证明它可以不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而言,该项目的目标是:计划中的等离子体的参数:(来源:www.iter.org)1978年,欧共体,日本,美国和苏联加入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持的国际托卡马克反应堆(INTOR)研讨会,以评估磁聚变的准备进展到实验电力反应堆(experimental power reactor,缩写:EPR)阶段,以确定必须进行的进一步的研发,并通过概念设计来确定这种EPR的特性。
每个参与国的数百名聚变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了关于EPR要求的托卡马克约束概念的当前状况的详细评估,并在1980年初确定了所需的研发,并在1981年的年中制定了概念设计。时间轴:2005年6月28日,参与实验项目的中国、俄罗斯、欧盟、韩国、美国、日本在俄罗斯莫斯科最终签订协议,决定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Provence-Alpes-Côte-d'Azur)的卡达拉舍(Cadarache,位于马赛附近)建造实验反应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设施的建设开始于2007年,而托卡马克装置本身的组装被规划开始于2015年。聚变能源(英语:Fusion for Energy)(Fusion for Energy)是负责该项目的欧洲贡献的欧洲联盟机构,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ITER将使用环形加速器产生温度超过10亿摄氏度的氢等离子体,它将产生大约5亿瓦特(500 MW)的核聚变能量,维持大约500秒。相比较而言欧洲联合环形加速器(Joint European Torus,缩写:JET)的最高纪录不过是 16 MW 维持了不到1秒。ITER将不会(直接)产生电力。ITER是介于当前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和未来的核聚变发电站之间的试验性步骤,将为在2015年建设第一座可商业运行的等离子发电设备做好技术准备。这个计划在其30年的运转周期,预料会耗费大约100亿欧元,因此该项目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第二昂贵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与 ITER 同时运行的项目是国际聚变材料放射测试设施项目(International Fusion Materials Irradiation Facility,缩写:IFMIF)。IFMIF 用来测试未来开发核聚变电站所要用的一些材料,这些材料适合于在极端状况下工作。ITER 还计划建成一座能够发电的示范性发电站:示范发电站(英语:DEMOnstration Power Station)项目("DEMO" 在英语中有 "演示" 的意思)。此后,一座原型电站将首次进行商用发电。整个项目曾经历一些如绿色和平之类的环境组织的反对,他们认为ITER项目是“疯狂而愚蠢的行为”并宣称“核聚变拥有核电站所有隐患,包括产生核废料以及核泄漏的风险”。ITER的前身是欧洲联合环形加速器(JET)和Tore Supra(英语:Tore Supra)。其他规划的及建议的聚变反应堆包括:
相关
-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因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相关症状包含发烧、红疹、皮肤脱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压等等。其它与特定病原菌相关的症状包
-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牵涉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
- LibGen创世纪图书馆(英语:Library Genesis,缩写为LibGen)是科学论文及书籍的搜索引擎,可以免费提供被挡在付费墙(paywall)(英语:paywall)后的内容。截至2018年6月,创世纪图书馆数据库宣称其
- 微技术微技术(英语:Micro-technology)包含了微机电感测和控制、驱动元件制程开发技术、微机电系统整合技术、射频(RF MEMS)、光学(Optical MEMS)、生物医学(Bio MEMS)、电脑与周边(Compute
- 石蜡石蜡是固态高级烷烃混合物的俗名,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20~40。石蜡可由天然或人造石油的含蜡馏分用冷榨或溶剂脱蜡、发汗等方法制得。石蜡通常是白色、有轻微气味的蜡状固体
-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海拔大多低于200米,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土层厚,土地肥沃,耕地广
- 普密蓬·阿杜德普密蓬·阿杜德(泰语: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皇家音译:Phumiphon Adunyadet;发音: 聆听;1927年12月5日-2016年10月13日),亦称普密蓬大帝,泰国却克里王朝第九代国王,亦称拉玛九世
- 海因里希·布吕宁海因里希·阿洛伊修斯·马利亚·以利沙伯·布吕宁(德语:Heinrich Aloysius Maria Elisabeth Brüning, 1885年11月26日-1970年3月30日),为德国的政治家。在魏玛共和国末期的1930
- 从海底出击从海底出击(Das Boot),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的第一部成名作。全片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在大西洋海域对英国、美国舰队发动的U艇海战;拍摄经费是德国电影拍摄历史前三
- 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简称甲促素释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是由下丘脑(Hypothalamus)所制造的肽类激素(Peptide Hormone),能够调节脑下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