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玶常在
✍ dations ◷ 2025-02-23 15:21:21 #玶常在
玶常在(19世纪-1856年),瓦尔喀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原任国子监祭酒彦昌的长女,笔帖式英淳的孙女,兵部尚书成格的曾孙女。咸丰帝之常在。玶常在家族的始祖赫臣在清初颇立功勋。不过,玶常在这一支在入关后便逐渐没落,直至嘉庆朝才再次兴起。到了玶常在的父辈时,家族已经跻身世家之列,并且在科举上颇有作为 。祖父英淳一共有五子,除长子以荫生出仕外均考中功名。例如次子员外郎廉昌是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三子主事培昌是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四子彦昌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五子员外郎绍昌是道光十四年举人。咸丰二年外八旗选秀时,被指定为英贵人。同年三月十五日敬事房口传谕旨,神武门以西第一门他坦赏英嫔。咸丰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英嫔挑进女子六名,翌日由本家接入圆明园。九月初曾随咸丰帝去静宜园盘桓数日,九月初十日返回圆明园。
不久之后的十一月初七日,正式册封为英嫔。咸丰三年九月初二日,敬事房太监传旨:“英嫔在云嫔次,为此特记”,翌日因故降为伊贵人,与春贵人一起被降位。咸丰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因故降为伊常在。咸丰五年十月后,再因故降为伊答应。咸丰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封为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被连续降位之后,在咸丰六年便患病。这样看来,五月咸丰帝对其的诏封,可能是因为伊尔根觉罗氏当时已经重病的缘故。咸丰六年七月十五日寅时,玶常在薨逝,十六日巳时入殓,十九日巳时行初祭礼,二十五日辰时由西花园奉移暂安田村,二十七日卯时行大祭礼。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伊尔根觉罗氏奉安定陵妃园寝。“伊”字和“玶”字在满文档案均为音译。这体现了“伊”字与“玶”字都只是对英嫔的称呼,“伊”字应该是源自其姓氏伊尔根觉罗氏的首字,而“玶”字有可能是源于英嫔的名字。
相关
- 麻醉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麻醉学(英语:Anesthesia、Anesthesiolog
- 芥末芥末酱,也称芥末、芥辣或芥辣酱,芥末酱为一种芥末色稠状物,具有强烈鲜明的味道,由芥菜类蔬菜的籽研磨掺水、醋或酒类调制而成,亦会添加香料或是其它添加剂藉以增香或是增色,如添加
- 博拉-维托托语系博拉-维托托语系是一个分布于秘鲁东北部、哥伦比亚西南部和巴西西部的语系。博拉-维托托语系还可能包括以下语言:
- 烟碱酸维生素 B3,维生素 PP烟酸(英语:niacin、nicotinic acid,也称维他命B3、维他命PP、吡啶-3羧酸),分子式:C6H5NO2,耐热,能升华。首次描述于Hugo Weidel于1873年对尼古丁的研究。它是人体
- 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英语:Malate dehydrogenase,EC 1.1.1.37)是一种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L-苹果酸转变为草酰乙酸(使用NAD+)的酶。苹果酸脱氢酶不应与苹果酸酶相混淆,后者催化苹果酸变为丙
- Rn氡有34个已知的同位素,均具有放射性,其中最稳定的为222Rn。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尔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尔(Alphonse Pyramus de Candolle,1806年10月28日-1893年4月4日)为法国-瑞士植物学家。
- span class=nowrapCrSOsub4/sub/span硫酸亚铬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rSO4。它可由乙酸亚铬与硫酸盐反应制得。它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还原剂,可将共轭碳碳双键还原为单键。
- 费迪南德·冯穆勒费迪南德·冯穆勒(Ferdinand von Mueller,1793年1月8日-1896年10月10日)为德国-澳大利亚医生、地理学家及植物学家。
- ʙ双唇颤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符号是⟨ʙ⟩,X-SAMPA的标志则是⟨B\⟩。双唇颤音特点:在绝大部分情况,它只是作为前鼻化塞音的颤动除阻音。英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