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卫十五

✍ dations ◷ 2025-10-24 13:52:25 #自February 2011准确性有争议的作品,天王星的卫星,1985年发现的天体

天卫十五 (波克,Puck) (发音: /ˈpʌk/ ) 是于1985年12月被航海家2号太空船发现的天王星内卫星,名称来自凯尔泰神话和英语的民间传说。天卫十五位于天王星环和大卫星米兰达之间,是一颗直径大约162公里,形状接近球形的天体。他的表面有一个大且黑暗的坑穴,其中的光谱呈现水冰的迹象。

天卫十五-天王星最大的内侧行星-是从1985年12月30日的 航海家2号 影像中发现的,他被赋予的临时名称是S/1985 U1。

稍后,这颗卫星被以出现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可以在一夜之间和仙女游遍全球的小精灵。在凯尔特神话和英语的民间传说,波克是淘气的精灵,基督徒将之想像为恶魔。

它也被命名为天卫十五。

天卫十五是天王星最大的小内卫星,它的轨道位于米兰达 (天卫五) 的内侧。他的大小介于波提亚 (第二大的内侧卫星) 和 米兰达 (五大卫星中最小的)之间,是中等大小的卫星。天卫十五的轨道介于天王星环和天卫五之间,除了轨道之外,我们对他的了解很少,半径大约是81公里,此外在可见光的几何反照率大约是0.11。

航海家2号的影像团对所发现的卫星,只有天卫十五是很早就发现的,因此可以就探测器的程式进行设计,以获得一些较详细的影像。影像显示天卫十五的形状是略为椭的球体 (轴的比率是0.97±0.04),表面有个巨大的坑和颜色是灰色的。表面有三个陨石坑已经被命名,最大的直径大约45公里。哈伯太空望远镜和大地机望远镜的观测发现天卫十五的光谱有水冰的吸收谱线特征。 对天卫十五的内部结构一无所知。它可能是由类似于环中发现的黑暗物质与水冰组合成的混合物。这些黑暗的物质可能是岩石或有机的辐射过程造成的。缺乏有着明亮辐射线的坑穴,暗示冰和非冰的成分彼此没有分离形成核心和地幔。

地球的 · 火星的 · 木星的 · 土星的 · 天王星的 · 海王星的

冥王星 · 阋神星 · 妊神星 · 鸟神星 · 小行星

木卫三 · 土卫六 · 木卫四 · 木卫一 · 月球 · 木卫二 · 海卫一
天卫三 · 土卫五 · 天卫四 · 土卫八 · 冥卫一 · 天卫二 · 天卫一 · 土卫四 · 土卫三 · 土卫二 · 天卫五 · 海卫八 · 土卫一

内卫星 · 特洛依 · 规则的 · 不规则的 · 列表 · 依直径列表 · 发现的时间 · 命名

相关

  • 钩虫钩虫症(ancylostomiasis)是一种由钩虫属寄生虫引起的病变。钩虫病又称为矿工贫血病,隧道病,砖瓦贫血症和埃及黄化病种等。视乎致病物种,不同物种所引起的病征及病况或有不同。 但
  • 腕骨对具有四肢的动物来说,腕骨是指上肢的多块小骨,以人类而言,腕骨位于桡骨、尺骨和掌骨之间,形成手腕的部分。对马、牛等动物,形成前腿膝的部分。人类的腕骨有8块,接近前臂的四块为
  • 寂静主义寂静主义是一种神秘的灵修神学,指信徒在灵修中,当单单享受与神交通的神秘经验,而这经验乃是神主动白白赐下的,并非来自个人修为。十七世纪的法国,寂静主义者模利诺斯、盖恩夫人、
  • 酯质脂类(英语:Lipid),又称脂质,这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溶剂(醇、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由脂肪酸与醇作用脱水缩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其中包括脂肪、蜡、类固
  • 休眠休眠可以指:
  • 马丁·瓦尔德泽米勒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德语:Martin Waldseemüller,约1470年-1520年3月16日),又译作马丁·瓦尔德塞弥勒、马丁·瓦耳德西姆勒,是日耳曼的一位地图家,他与马蒂亚斯·林曼为了向佛罗伦萨
  • 升华热升华热或升华焓,是在指定温度和压强(通常为标准状况)下,使一摩尔的物质升华所需要的热量。升华热的单位通常是kJ/mol,但有时也会使用kJ/kg作为单位。同一种物质的升华热等于其汽
  • 军事战术军事战术(希腊语:Taktikē,管理军队的艺术)是使用武器或军事单位,进行攻击或防御敌人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战术亦随着哲学和科技的进步而进步。以目前的军事思想,军事战术是
  • 行政院发言人办公室行政院新闻传播处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院本部的内部单位,负责行政院的新闻发布、政策宣传、形象推广等公共关系工作,发行中英文版《中华民国年鉴》,并推出新闻资讯主题网《政院e点
  • 超极化 (生物学)超极化,又称过极化(英文:hyperpolarization),静息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超极化是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