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吹智

✍ dations ◷ 2025-10-30 11:26:15 #1921年出生,2005年逝世,大日本帝国陆军飞行员,日本王牌飞行员,日本太平洋战争人物,日本航空公司相关人物,日本陆上自卫官,香川县出身人物

穴吹 智(日语:あなぶき さとる)(1921年12月5日 - 2005年6月)大日本帝国陆军第6期飞行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王牌飞行员,最终阶级是陆军曹长。战后加入陆上自卫队,于1971年退役,最终阶级是2等陆军中佐。

穴吹智操纵的主要机体是一式战斗机Ki-43,主要活跃于中日战争的缅甸和印度地区。绰号是“白色电光战斗穴吹”、“好运之穴吹”、“缅甸的桃太郎”等。其中“白色电光战斗穴吹”是他本人最喜欢的称号。他为自己的机体取名“吹雪号”和“君风号”。与同是王牌飞行员的佐佐木勇与下川幸雄被誉为第50陆军航空队的三羽乌之一。

穴吹智生于1921年(大正10年)12月5日,出生于香川县绫歌郡山田村(现绫川町)一个农村家庭,父亲穴吹保太郎的12名孩子中,穴吹智排名第8。

中学毕业后,他参加了陆军学校考试,于1938年4月以少年飞行兵身份进入东京陆军航空学校(日语:東京陸軍航空学校)。1939年4月,作为陆军少年飞行兵第6期学生(同期生222名,战争中阵亡173名),进入熊谷陆军飞行学校(日语:熊谷陸軍飛行学校),1940年10月进入大刀洗陆军飞行学校(日语:大刀洗陸軍飛行学校)进行延长教育。1941年3月毕业后,作为陆军航空部队的战斗机飞行员,被分配到第50陆军航空队第3连队。同年10月,升晋陆军伍长。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50陆军航空队被分配到日军在南方作战的进攻队伍中,参与菲律宾战役。他在菲律宾上空巡航的时候,遭遇到1架落单的B-17轰炸机,但是他当时驾驶的九七式战斗机火力薄弱,他打完所有子弹也未能击落对方。直到1941年12月22日,他在林加延湾上空成功击落了美国陆军航空军的P-40战鹰战斗机,成为他首次战果。

1942年4月,第50陆军航空队回到日本,进行从九七式战斗机换成更先进的一式战斗机Ki-43II型的改编。穴吹智从自己的名字中取出一个字,为自己的战斗机取名为“吹雪号”。6月,第50陆军航空队转战缅甸、印度和中国西南方的战区,与英国皇家空军、美国陆军航空军交战。同年12月,穴吹智升任为军曹。在12月24日,他紧急从基地起飞迎击上空的敌军飞机,在起飞后忘记把战斗机的起落架收存的状态下进行空战,但还是成功击落2架飓风战斗机。直到空战结束后,他才注意到地面上映出的飞机影子,看到自机的起落架还没收存(实际上是飞机的起落架发生故障,但他以为是自己忘记收存)。

1943年1月24日,穴吹智首次击落了第一架全副武装的B-24轰炸机,成为陆军航空队首个击落这种机型的飞行员。5月29日,他在孟加拉的吉大港市上空击落飓风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随着他的战斗机“吹雪号”的飞行时间达到240小时后,他的机体被送往航空工厂退役。取而代之,他接收到新的一式战斗机,他从妻子的名字(君子)中取了一个字,取名为“君风号”。

1943年10月8日,穴吹智和4位同僚驾驶一式战斗机Ki-43,从缅甸首都仰光的基地出击,前去拦截一个空袭仰光港的B-24轰炸机编队。他声称在这次战斗中,以“君风号”在勃生上空击落2架P-38闪电式战斗机和3架B-24轰炸机,但这一说法一直存在争议。在这空战中,他的飞机也被造成了巨大损坏,被迫降落在海岸线上,2天后才获救。为了表彰这一成就,第3航空军司令官授予他“特殊生还奖状”,这对于一个还活着的飞行员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日本的战地纪者将这消息发回本土后,陆军司令部将他塑造成英雄形象,使他名气响片整个亚洲战场,风头一时无两,为了避免他的战死影响前线士气,他在伤愈之后被禁止参与空战

1944年2月,穴吹智被陆军司令部进一步保护,调回日本担任明野陆军飞行学校(日语:明野陸軍飛行学校)的飞行教官。在故乡香川县的高松陆军机场(现高松机场)负责教育从缅甸返回日本的飞行学生。之后他重返菲律宾上空作战,参与吕宋岛战役,他改乘四式战斗机参与战斗,日军在菲律宾战败后退守台湾高雄。他宣称在空战中,击落了4架美国海军的F6F地狱猫战斗机。1944年12月,他被提升为陆军曹长。

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败退,美军的轰炸机开始空袭日本本土,穴吹智被调回日本本土防御,负责迎击来袭的美军轰炸机编队,他驾驶五式战斗机与担任教官时的明野陆军飞行学校的飞行学员一起参与日本本土战役,他宣称最后一次的战果是击落1架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二战结束后,穴吹智于1950年加入国家警察预备队,随着日本自卫队50年代建立后加入陆上自卫队,成为一名直升机驾驶员,曾任陆上自卫队东北方面航空队(日语:東北方面航空隊)飞行队长等职。1971年,他宣布从陆上自卫队退役,最终阶级是2等陆军中佐。此后,进入日本航空公司工作,直到1984年宣布退休。于2005年6月去世,享年83岁。

穴吹智的击落战绩比较混乱,他认为自己击落48架。日本陆军公布他的击落总数大约是51至53架,战后历史学者认为,他的击落总数只有30架左右。

穴吹智在缅甸战役中的许多击落战绩都是通过与盟军在特定场合丢失的飞机记录互相比较而确定的。但是在一些案件中,甚至没有盟军飞机在坠落地点的行动记录而受到质疑,其中最著名的争议是1943年10月8日的战斗记录。

根据穴吹智宣称的报告,他在1943年10月8日驾驶自己的座机“君风号”与4名队友去迎击一支打算空袭仰光的B-24的轰炸队编队。但是他的飞机发动机的火花塞堵塞,因此比队友晚了5分钟起飞,等到他升空后,他的队友已经消失在雾霾的天气之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孤军作战。之后他在5500米的高度上,发现敌机编队在他距离500米的下方;一支11架B-24的轰炸机和两架护航的P-38的编队。他对这支敌军编队发起突袭,成功击落2架P-38和3架B-24轰炸机。但是他的“君风号”也在战斗中受损,被迫降落在海岸线上,2天后才被获救返回基地。在这份报告中,他的空战地点在人烟稀少的深山丛林上空,因此没有人目击他的战况(击落的战果也无法确认),他被迫降落在海岸上的机体也被大海卷走,因此也无法确认。

而根据盟军在缅甸的官方记录,1943年10月8日当天,参与轰炸任务的美军第10航空军和第14航空军都宣称;“参与作战的所有美军飞机都安全返回”。而第10航空根本没有进行针对仰光的空袭行动,而是针对仰光以北数百英里之外的拉希奥的敌军军营。第14航空军则是轰炸河内附近的敌军军营。英国皇家空军的报告也宣称:“10月8日夜晚,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对铁路设施的破坏行动中,没有飞机在行动中损失”。

虽然在中国云南省内有一支B-24轰炸机中队可以出发空袭仰光,但这支部队当时在中国境内执行任务。英国皇家空军在缅甸还有另外两支装备B-24轰炸机中队,即第159和第160中队。第159中队曾在10月9日晚上10时左右,出动3架B-24夜袭仰光,并损失了1架。而第160中队唯一一次损失在10月26日,在海上被日本海军战斗机击落一架B-24。这两者的纪录也与穴吹智的报告有落差。

加藤隼战斗队(飞行第64战队)的伊藤直之少尉也对此提出了疑问,他对航空历史作家梅本弘说过: “一架一式战斗机的每挺机枪只有250发子弹,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这么少的弹药击落2架P-38和3架B-24”。

相关

  • 脉络膜脉络膜(Choroid)是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的组织,主要由色素及微细血管组成,呈暗褐色。其血管供给视网膜葡萄糖及氧气。色素则吸收眼球内多余的光,防止它们因折射和散射而干扰视细
  • Internet tablet平板电脑(英语:Tablet computer)亦简称平板(英语:TabletI),一种小型的、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通常带有移动操作系统和触摸屏(即数位板技术)显示处理电路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以及
  • 虾蟆螈虾蟆螈(学名:Mastodonsaurus)也称虾膜龙,是一种古两栖动物,为一种大型迷齿类动物,体长可达4-5米以上。头部巨大、扁平,呈三角形。生活在水中。化石发现在欧洲的三叠纪地层中。
  • 时代封面人物列表 (1990年代)这是1990年代的《时代》封面人物列表
  • 伦敦周围各郡伦敦周围各郡(英文:Home Counties)指环绕于伦敦城区周边的地区,被认为是富裕人口居住的家园,是英国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包括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和肯特郡(Kentshire)等英
  • 阿塔罗斯王国阿塔罗斯王国,或称阿塔罗斯王朝、帕加马王国为小亚细亚一个希腊化王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之后,地中海地区进入了所谓的希腊化时代,帕加马则在继业者战争之后变成了一个由独立
  • 2012 BIGBANG Alive Tour (现场专辑)《2012 BIGBANG Alive Tour Live Album》是韩国男子音乐组合BIGBANG推出的第六张韩语现场专辑,由YG娱乐制作发布,在2013年1月10日正式发行。该专辑收录于2012年3月2日至3月4日
  • 丹当镇丹当镇(缅甸语:သံတောင်မြို့နယ်;英语:Thandaung Township)为缅甸克伦邦帕安县的镇区。2014年人口96,052人,区域面积3,633平方公里。该镇辖下214个村庄。丹当为该镇
  • 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الفصحى‎ 或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الفصيحة‎,拉丁转写al-lughat ul-ʻArabīyat ul-fuṣḥá),也叫书面阿拉伯
  • JR巴士东北JR巴士东北(日语:ジェイアールバス東北株式会社)是在日本东北地方(不含福岛县白河、棚仓地区)经营的巴士业者,属于JR东日本集团旗下独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1988年(昭和63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