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元二次公式
✍ dations ◷ 2025-11-16 16:00:50 #一元二次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多项式方程。例如,
x
2
−
3
x
+
2
=
2
{displaystyle x^{2}-3x+2=2}
,
(
3
−
2
i
)
x
2
+
23
−
6
i
π
x
−
sin
2
=
0
{displaystyle left(3-2iright)x^{2}+{sqrt{23-6i}}x-sin 2=0}
,
t
2
−
3
=
0
{displaystyle t^{2}-3=0}
等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古巴比伦留下的陶片显示,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2000 BC)古巴比伦的数学家就能解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大约公元前48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配方法求得了二次方程的正根。公元前300年左右,欧几里得提出了一种更抽象的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7世纪印度的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是第一位懂得用使用代数方程,它同时容许有正负数的根。11世纪阿拉伯的花拉子密 独立地发展了一套公式以求方程的正数解。亚伯拉罕·巴希亚(亦以拉丁文名字萨瓦索达著称)在他的著作Liber embadorum中,首次将完整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传入欧洲。据说施里德哈勒是最早给出二次方程的普适解法的数学家之一。但这一点在他的时代存在着争议。这个求解规则是(引自婆什迦罗第二):将其转化为数学语言:解关于
x
{displaystyle x}
的方程
a
x
2
+
b
x
=
−
c
{displaystyle ax^{2}+bx=-c}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二次项未知数的系数的四倍,即
4
a
{displaystyle 4a}
,得阿贝尔指出,任意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根据
a
{displaystyle a}
、
b
{displaystyle b}
、
c
{displaystyle c}
三个系数,通过初等代数运算来求解。求得的解也被称为方程的根。一般来说,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解,答案需提供两个不同的数值,只要符合
a
≠
0
{displaystyle aneq 0}
的原则就可以了。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一般形式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后,如果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能够较简便地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则一般用因式分解来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后(一般可用十字相乘法),分别令每一个因式等于零,可以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的两个解都是原方程的解。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存在两个实根
x
1
,
x
2
{displaystyle x_{1},x_{2}}
,那么它可以因式分解为
a
(
x
−
x
1
)
(
x
−
x
2
)
=
0
{displaystyle a(x-x_{1})(x-x_{2})=0}
。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
x
2
−
3
x
+
2
=
0
{displaystyle x^{2}-3x+2=0}
时,可将原方程左边分解成对于
a
x
2
+
b
x
+
c
=
0
(
a
≠
0
)
{displaystyle ax^{2}+bx+c=0qquad left(aneq 0right)}
,它的根可以表示为:公式解可以由配方法得出。首先先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除以
a
{displaystyle a}
(
a
{displaystyle a}
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不为零),将会得到当
2
x
y
=
b
a
x
{displaystyle 2xy={frac {b}{a}}x}
时得到公式解终于出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方程的系数为有理数、实数、复数或是任意数域中适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判别式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
0
)
{displaystyle ax^{2}+bx+c=0left(0right)}
,
Δ
=
b
2
−
4
a
c
{displaystyle Delta =b^{2}-4ac}
称作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据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即系数为非实数时的一元二次方程,将系数扩展到复数域内,此时要注意根的判别式不适用于非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韦达定理可以找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方程中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的根的几何意义是二次函数
y
=
a
x
2
+
b
x
+
c
{displaystyle y=ax^{2}+bx+c}
的图像(为一条抛物线)与
x
{displaystyle x}
轴交点的x坐标。另外一种解法是把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化为
x
2
=
−
b
a
x
−
c
a
{displaystyle x^{2}=-{frac {b}{a}}x-{frac {c}{a}}}
的形式。则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的根,就是函数
y
=
x
2
{displaystyle y=x^{2}}
和
y
=
−
b
a
x
−
c
a
{displaystyle y=-{frac {b}{a}}x-{frac {c}{a}}}
交点的X坐标。通过作图,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近似值。在使用计算机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跟人手工计算相似,大部分情况下也是根据下面的公式去解
相关
-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又称用药途径,药理学和毒理学上指药物和人体接触作用的途径。给药途径通过人体自身的运输和代谢过程,强烈影响着各种药物在体内的效用。上述不是按给药部位,而是按给药
- 马勃马勃(Puffball)是一类担子菌门的真菌通称,一般为球形,未成熟前是白色,成熟后为褐色,内部为粉末状。可入中药,用于止血。以前的分类法将马勃统一列为一个腹菌纲(Gasteromycetes)或腹
- 人造卫星人造卫星,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亦称卫星,是由人类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卫星以太空飞行载具如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
- 木聚糖酶木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也是可利用的丰富的半纤维素。由于木聚糖的组成上存在着差异,使其被降解为D-木糖就需要一系列的酶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内切木
- 博拉-维托托语系博拉-维托托语系是一个分布于秘鲁东北部、哥伦比亚西南部和巴西西部的语系。博拉-维托托语系还可能包括以下语言:
- 对苯醌1,4-苯醌(英语:1,4-Benzoquinone,常称为对苯醌)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4O2。纯的对苯醌为亮黄色晶体,带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性气味;不纯的样品常常由于醌氢醌(对苯醌与氢醌所形
- glucogenic amino acid生糖氨基酸(英语:glucogenic amino acid)是指在体内能转化生成葡萄糖、糖原的氨基酸。生糖氨基酸有15种: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
- 茎线虫属鳞球茎茎线虫(学名:Ditylenchus dipsaci) 是茎线虫属(学名:Ditylenchus)下重要的植物寄生性种类,属于色矛纲小杆目垫刃亚目垫刃下目的一种线虫动物。 本属物种所引起的植物病变统称
- AgO氧化高银(实验式:AgO),确切讲应称为氧化银(I,III)(英语:Silver(I,III) oxide,AgIAgIIIO2)或四氧化四银(Ag4O4),是黑色或灰色不溶性固体:602。它由过二硫酸钾在沸腾的碱性溶液中氧化硝酸银
- Nsub3/subHsub5/sub三氮烷是一种含有三个氮原子的氮烷(饱和氮氢化合物),可以看作氨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氨基所取代的产物,它的结构简式为NH2-NH-N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