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公式

✍ dations ◷ 2025-10-20 05:23:06 #一元二次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多项式方程。例如, x 2 − 3 x + 2 = 2 {displaystyle x^{2}-3x+2=2} , ( 3 − 2 i ) x 2 + 23 − 6 i π x − sin ⁡ 2 = 0 {displaystyle left(3-2iright)x^{2}+{sqrt{23-6i}}x-sin 2=0} , t 2 − 3 = 0 {displaystyle t^{2}-3=0} 等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古巴比伦留下的陶片显示,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2000 BC)古巴比伦的数学家就能解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大约公元前48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配方法求得了二次方程的正根。公元前300年左右,欧几里得提出了一种更抽象的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7世纪印度的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是第一位懂得用使用代数方程,它同时容许有正负数的根。11世纪阿拉伯的花拉子密 独立地发展了一套公式以求方程的正数解。亚伯拉罕·巴希亚(亦以拉丁文名字萨瓦索达著称)在他的著作Liber embadorum中,首次将完整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传入欧洲。据说施里德哈勒是最早给出二次方程的普适解法的数学家之一。但这一点在他的时代存在着争议。这个求解规则是(引自婆什迦罗第二):将其转化为数学语言:解关于 x {displaystyle x} 的方程 a x 2 + b x = − c {displaystyle ax^{2}+bx=-c}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二次项未知数的系数的四倍,即 4 a {displaystyle 4a} ,得阿贝尔指出,任意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根据 a {displaystyle a} 、 b {displaystyle b} 、 c {displaystyle c} 三个系数,通过初等代数运算来求解。求得的解也被称为方程的根。一般来说,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解,答案需提供两个不同的数值,只要符合 a ≠ 0 {displaystyle aneq 0} 的原则就可以了。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一般形式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后,如果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能够较简便地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则一般用因式分解来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后(一般可用十字相乘法),分别令每一个因式等于零,可以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的两个解都是原方程的解。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存在两个实根 x 1 , x 2 {displaystyle x_{1},x_{2}} ,那么它可以因式分解为 a ( x − x 1 ) ( x − x 2 ) = 0 {displaystyle a(x-x_{1})(x-x_{2})=0} 。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 x 2 − 3 x + 2 = 0 {displaystyle x^{2}-3x+2=0} 时,可将原方程左边分解成对于 a x 2 + b x + c = 0 ( a ≠ 0 ) {displaystyle ax^{2}+bx+c=0qquad left(aneq 0right)} ,它的根可以表示为:公式解可以由配方法得出。首先先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除以 a {displaystyle a} ( a {displaystyle a} 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不为零),将会得到当 2 x y = b a x {displaystyle 2xy={frac {b}{a}}x} 时得到公式解终于出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方程的系数为有理数、实数、复数或是任意数域中适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判别式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 0 ) {displaystyle ax^{2}+bx+c=0left(0right)} , Δ = b 2 − 4 a c {displaystyle Delta =b^{2}-4ac} 称作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据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即系数为非实数时的一元二次方程,将系数扩展到复数域内,此时要注意根的判别式不适用于非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韦达定理可以找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方程中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的根的几何意义是二次函数 y = a x 2 + b x + c {displaystyle y=ax^{2}+bx+c} 的图像(为一条抛物线)与 x {displaystyle x} 轴交点的x坐标。另外一种解法是把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化为 x 2 = − b a x − c a {displaystyle x^{2}=-{frac {b}{a}}x-{frac {c}{a}}} 的形式。则方程 a x 2 + b x + c = 0 {displaystyle ax^{2}+bx+c=0} 的根,就是函数 y = x 2 {displaystyle y=x^{2}} 和 y = − b a x − c a {displaystyle y=-{frac {b}{a}}x-{frac {c}{a}}} 交点的X坐标。通过作图,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近似值。在使用计算机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跟人手工计算相似,大部分情况下也是根据下面的公式去解

相关

  • 前哥伦布时期前哥伦布时期(英语:Pre-Columbian)包括,在明显受到来自欧洲的文明影响前,美洲的全部历史和史前史。时间跨度上,从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迁入并居住于美洲,直到近代欧洲人殖民美洲。就
  • 心肌梗死的判断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 或者 EKG)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Elect
  • 民族语“民族语:全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又译为“民族语言网”,是一个语言学的相关网站,是基督教以传教为目的的少数语言研究服务机构“美国国际语言暑期学
  • 文字列表文字,世界的书写文字系统列表。
  • 单位笛卡尔坐标系(英语: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也称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是一种正交坐标系,由法国数学家勒内·笛卡尔引入而有此名。二维的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相互垂直、相交于
  • 适应性免疫系统后天性免疫(英语:adaptive immunity)也称为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专一性防御,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和后天
  • 莱昂哈特·福克斯莱昂哈特·福克斯(英语:Leonhart Fuchs),(1501年-1566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医生、植物学家。他为蒂宾根大学医学系的教授。于1542年出版了一本有影响的关于药用植物学的论著,书中有
  • 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可以指:
  • 印度东北部印度东北部是指印度最东部的区域,包括互相毗邻的七个邦和锡金邦,其中阿鲁那恰尔邦与中国有领土争议。其中,锡金在1947年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在1975年正式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印度东
  • BASICBASIC(来自英语: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的缩写)又译培基,是一种直译式程序设计语言。名称的字面意思为“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设计给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