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域名(英语: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缩写:IDN)又称特殊字符域名,是指部分或完全使用特殊的文字或字母组成的互联网域名,包括法语、阿拉伯语、中文、斯拉夫语、泰米尔语、希伯来语或拉丁字母等非英文字母,这些文字经多字节万国码编译而成。在域名系统中,国际化域名使用Punycode转写并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字符串储存。
域名系统的创建为了将网络搜索用语变成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但由于技术限制和长久实践,域名使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字符已成为惯用标准。国际化域名通过将各种非英语字符转化成与现有域名系统兼容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字符串,并储存在域名系统中,使得世界各地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他们的母语输入域名。并且这种技术并不需要对互联网结构做任何改变。
国际化域名最初是由马丁·杜斯特于1996年12月提出。199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定炜的指导下,Tan Juay Kwang和Leong Kok Yong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许多讨论和对比各种提案后,应用程序国际化域名(IDNA)被采纳为正式标准,并被用在许多顶级域名中。在IDNA中,“国际化域名”特指可以成功将IDNA转化为十进位制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域名。
2007年,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开始测试非英语域名。
2008年3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为更新现有IDNA协议,新成立了一个国际化域名工作组。
2009年10月,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通过在使用IDNA标准的互联网中成立国际化国家及地区顶级域(IDN ccTLD)。2010年5月,第一个IDN ccTLD在域名系统根域中生效运行。
2010年6月25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宣布了五个中文IDN ccTLD:
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h .bi .bj .bm .bn .bo .br .bs .bt .bw .by .bz C .ca .cc .cd .cf .cg .ch .ci .ck .cl .cm .cn .co .cr .cu .cv .cw .cx .cy .cz D .de .dj .dk .dm .do .dz E .ec .ee .eg .er .es .et .eu F .fi .fj .fk .fm .fo .fr G .ga .gd .ge .gf .gg .gh .gi .gl .gm .gn .gp .gq .gr .gs .gt .gu .gw .gy H .hk .hm .hn .hr .ht .hu I .id .ie .il .im .in .io .iq .ir .is .it J .je .jm .jo .jp K .ke .kg .kh .ki .km .kn .kp .kr .kw .ky .kz L .la .lb .lc .li .lk .lr .ls .lt .lu .lv .ly M .ma .mc .md .me .mg .mh .mk .ml .mm .mn .mo .mp .mq .mr .ms .mt .mu .mv .mw .mx .my .mz N .na .nc .ne .nf .ng .ni .nl .no .np .nr .nu .nz O .om P .pa .pe .pf .pg .ph .pk .pl .pm .pn .pr .ps .pt .pw .py Q .qa R .re .ro .rs .ru .rw S .sa .sb .sc .sd .se .sg .sh .si .sk .sl .sm .sn .so .sr .ss .st .su .sv .sx .sy .sz T .tc .td .tf .tg .th .tj .tk .tl .tm .tn .to .tr .tt .tv .tw .tz U .ua .ug .uk .us .uy .uz V .va .vc .ve .vg .vi .vn .vu W .wf .ws Y .ye .yt Z .za .zm .zw
.κπ(,塞浦路斯)-.ישראל(,以色列)-.日本(,日本)
.bl .bq .eh .mf
.bv .gb .sj
.an .bu .cs .dd .tp .um .yu .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