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独立

✍ dations ◷ 2025-02-23 19:58:45 #比利时独立
比利时革命(法语:Révolution Belge,荷兰语:Belgische Revolutie / opstand / omwenteling)发生于1830年,比利时人受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反抗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强行合并荷兰及比利时两国的决定,争取比利时独立及成立自由主义政府。最终荷兰联合王国南部省份(主要为先前的南尼德兰)分裂,比利时王国独立。荷兰联合王国南部与北部省份的主要人口组成分别是天主教和新教徒。经过1830年8-9月间数周的革命,法兰德斯人(又译为弗兰德,主要说荷兰语)和瓦隆人(主要说法语)共同建立了新的国家-比利时。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荷兰各地都有共同的(勃艮第、哈布斯堡和西班牙)历史。直到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以及八十年战争之后,主要信仰改革宗(喀尔文主义者)的北部地区脱离了南方的西班牙王国的统治,成立尼德兰七省共和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南北尼德兰统一,此外并纳入当时的列日采邑主教区以及今卢森堡大公国的领土。1581-1648年间,荷比因为宗教、语言与经济差异而分裂,这些差异随着250年来荷比各自演进的历史又更加深化,逐渐成为不可跨越的鸿沟,最终于1830年引发了由资产阶级所领导、诉求自由主义的比利时革命。比利时于1839年获得完全独立,而其在革命期间所建立的政治体系,时至今日仍是现今比利时王国的基础。革命的原因是因为比利时人不满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统治。由于荷兰和比利时的民族构成不同,当时比利时的贵族阶级通用法语及佛兰芒语,在宗教上亦有分别(荷兰通行新教,而比利时为天主教),故此在民族主义盛行的十九世纪,比利时人无法忍受自己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在经济结构上,比利时是一个工业和农业发达的国家,而荷兰的经济则侧重于商业和渔业,因此荷兰每每采取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反之比利时希望以贸易保护政策来保障自身的工业,两者在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双方分歧日增。除此之外,比利时人更要忍受联合荷兰王国政府对他们的种种限制及不平等对待,包括:比利时人民受到法国七月革命成功的鼓舞,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也成为革命的导火索。在1830年8月期间,比利时人在布鲁塞尔爆发革命,革命军与荷兰政府军在布鲁塞尔街头巷战,大批群众也受到一套正在上演,以1820年代那不勒斯的革命为背景的歌剧所鼓舞,纷纷参与独立运动,迫使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同意召开议会。当日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的政府皆希望遏止比利时独立,以维持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制订的欧洲格局;然而奥普两国在当时均受德意志革命运动所困,而俄国则忙于平定波兰革命,无力插手干预。反之法国则明显表态支持革命,因为比利时人有明显亲法国倾向,因为两国在文化、语言、宗教上都有相近之处。此外,荷兰合并比利时目的是出于反法的目标,所以法国乐意看到它分裂。加上路易·菲利普以自由主义者自居,同情比利时人反抗荷兰人的专制统治。而英国也对比利时独立表示同情,因为统一的尼德兰工商发展迅速,对英国的商贸构成威胁,若比利时独立的话,将可有效打击英国的对手荷兰;除此之外,英国认为既然比利时已公然反抗荷兰,这将给予法国以援助比利时为借口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应立即承认比利时的独立,以抵消法国对比利时影响。比利时在取得英法的默许或支持后,成立了临时政府,并拒绝和荷兰采取任何形式的共治,在10月4日宣布比利时完全独立。并11月18日经比利时国民会议所确认。在1831年2月,比利时公布一部新宪法,是欧洲当时最自由的。比利时临时政府原希望由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儿子出任新君,但此事最后因英国反对而告终,因为比利时在战略及地缘政治上拱卫著英伦海峡,若比利时和法国过于亲密将不利英国的海防,英法相争的结果是法国认输退让。于是在1831年来自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王子利奥波德(英国王室的亲戚)接受了比利时王位,而荷兰又就与比利时的边界冲突问题派军入侵比利时,以求重建荷兰联合王国,并在十日之内打败了比利时的军队。法国立即派军支援,迫使荷兰撤军。列强最后在1831年11月于伦敦会议签署条约,初步解决比利时问题。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王国、联合王国及普鲁士王国五强在条约中承认了比利时的独立,并确保其永久中立国地位,条约中更表明这是为了欧洲的整体和平而对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安排作出修订,不过实际上,这其实是在欧洲开了一个先例,表现了以革命运动去推倒维也纳会议的决定是可行的,鼓动了欧洲其他地方在其后的数年间爆发革命,争取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而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顽固态度又使事情未能完满结束,即使面对列强外交压力,他仍拒绝承认比利时独立,直至1839年他才就比利时独立的问题作出让步,心不甘情不愿地在《伦敦条约》上签字,因此直至1839年《伦敦条约》才正式生效。

相关

  • 水杨酸水杨酸(英语:Salicylic acid,源于拉丁文的“杨柳” salix),又名柳酸、邻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水杨酸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松节油,不易溶于水,20°C时溶解度为
  • 冷冻葬冷冻葬或称冰葬(英语:promession),是一种环保殡葬方式,以冷冻方式把遗体在数分钟内分解成碎片。发明人是瑞典生物学家Susanne Wiigh-Mäsak,她将此命名为“promession”,名称来自于
  • 犹太教灯台犹太教灯台(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
  • 瓦伦斯弗拉维斯·埃弗利乌斯·瓦伦斯(拉丁语:FLAVIVS IVLIVS VALENS PIVS FELIX AVGVSTVS,328年-378年8月9日),罗马帝国东部皇帝(364年至378年在位)。瓦伦斯直到360年左右方才加入罗马军队
  • 枕部枕骨(L'os occipital / occipital bone)中医上又称山骨、玉枕骨、乘枕骨、后枕骨。组成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一块。枕骨位通人字缝连接顶骨之后,一直延伸至颅底。枕骨下方中
  • 性博物馆性博物馆(英语:sex museum)是一种展示情色艺术(erotic art),历史上的性玩具,以及情色历史文件的博物馆。它们在1960年代末及1970年代,即性革命时代,在欧洲十分普遍。1990年代后,这些博
  • 鲍里斯·贝克鲍里斯·贝克尔(德语:Boris Becker,1967年11月22日-),生于联邦德国巴登-符腾堡,外号“德国金童”,已退役的德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德国体育史上最佳男子网球选手,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6座
  • 含水量测量含水量(又称水分含量,含湿量)是指某材料中水的多少,该材料可能是指土壤、岩石、陶瓷亦或水果、木头等等。含水量在诸多科技领域中均有广泛应用,它一般用比值来表示,其大小可以从零
  • 马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七个(十划的则为第一个)。就繁体中文中,马部归于十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三划。马部通常从左方、下方为部字。且
  • 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斯洛文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