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独立

✍ dations ◷ 2025-04-03 12:37:16 #比利时独立
比利时革命(法语:Révolution Belge,荷兰语:Belgische Revolutie / opstand / omwenteling)发生于1830年,比利时人受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反抗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强行合并荷兰及比利时两国的决定,争取比利时独立及成立自由主义政府。最终荷兰联合王国南部省份(主要为先前的南尼德兰)分裂,比利时王国独立。荷兰联合王国南部与北部省份的主要人口组成分别是天主教和新教徒。经过1830年8-9月间数周的革命,法兰德斯人(又译为弗兰德,主要说荷兰语)和瓦隆人(主要说法语)共同建立了新的国家-比利时。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荷兰各地都有共同的(勃艮第、哈布斯堡和西班牙)历史。直到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以及八十年战争之后,主要信仰改革宗(喀尔文主义者)的北部地区脱离了南方的西班牙王国的统治,成立尼德兰七省共和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南北尼德兰统一,此外并纳入当时的列日采邑主教区以及今卢森堡大公国的领土。1581-1648年间,荷比因为宗教、语言与经济差异而分裂,这些差异随着250年来荷比各自演进的历史又更加深化,逐渐成为不可跨越的鸿沟,最终于1830年引发了由资产阶级所领导、诉求自由主义的比利时革命。比利时于1839年获得完全独立,而其在革命期间所建立的政治体系,时至今日仍是现今比利时王国的基础。革命的原因是因为比利时人不满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统治。由于荷兰和比利时的民族构成不同,当时比利时的贵族阶级通用法语及佛兰芒语,在宗教上亦有分别(荷兰通行新教,而比利时为天主教),故此在民族主义盛行的十九世纪,比利时人无法忍受自己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在经济结构上,比利时是一个工业和农业发达的国家,而荷兰的经济则侧重于商业和渔业,因此荷兰每每采取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反之比利时希望以贸易保护政策来保障自身的工业,两者在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双方分歧日增。除此之外,比利时人更要忍受联合荷兰王国政府对他们的种种限制及不平等对待,包括:比利时人民受到法国七月革命成功的鼓舞,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也成为革命的导火索。在1830年8月期间,比利时人在布鲁塞尔爆发革命,革命军与荷兰政府军在布鲁塞尔街头巷战,大批群众也受到一套正在上演,以1820年代那不勒斯的革命为背景的歌剧所鼓舞,纷纷参与独立运动,迫使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同意召开议会。当日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的政府皆希望遏止比利时独立,以维持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制订的欧洲格局;然而奥普两国在当时均受德意志革命运动所困,而俄国则忙于平定波兰革命,无力插手干预。反之法国则明显表态支持革命,因为比利时人有明显亲法国倾向,因为两国在文化、语言、宗教上都有相近之处。此外,荷兰合并比利时目的是出于反法的目标,所以法国乐意看到它分裂。加上路易·菲利普以自由主义者自居,同情比利时人反抗荷兰人的专制统治。而英国也对比利时独立表示同情,因为统一的尼德兰工商发展迅速,对英国的商贸构成威胁,若比利时独立的话,将可有效打击英国的对手荷兰;除此之外,英国认为既然比利时已公然反抗荷兰,这将给予法国以援助比利时为借口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应立即承认比利时的独立,以抵消法国对比利时影响。比利时在取得英法的默许或支持后,成立了临时政府,并拒绝和荷兰采取任何形式的共治,在10月4日宣布比利时完全独立。并11月18日经比利时国民会议所确认。在1831年2月,比利时公布一部新宪法,是欧洲当时最自由的。比利时临时政府原希望由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儿子出任新君,但此事最后因英国反对而告终,因为比利时在战略及地缘政治上拱卫著英伦海峡,若比利时和法国过于亲密将不利英国的海防,英法相争的结果是法国认输退让。于是在1831年来自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王子利奥波德(英国王室的亲戚)接受了比利时王位,而荷兰又就与比利时的边界冲突问题派军入侵比利时,以求重建荷兰联合王国,并在十日之内打败了比利时的军队。法国立即派军支援,迫使荷兰撤军。列强最后在1831年11月于伦敦会议签署条约,初步解决比利时问题。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王国、联合王国及普鲁士王国五强在条约中承认了比利时的独立,并确保其永久中立国地位,条约中更表明这是为了欧洲的整体和平而对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安排作出修订,不过实际上,这其实是在欧洲开了一个先例,表现了以革命运动去推倒维也纳会议的决定是可行的,鼓动了欧洲其他地方在其后的数年间爆发革命,争取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而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顽固态度又使事情未能完满结束,即使面对列强外交压力,他仍拒绝承认比利时独立,直至1839年他才就比利时独立的问题作出让步,心不甘情不愿地在《伦敦条约》上签字,因此直至1839年《伦敦条约》才正式生效。

相关

  • 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又称为种型转换,种型交换,或者类型转换重组(英文简写CSR))是一种可以使得B细胞所生产的抗体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从IgM转换成IgG)的生物学机制。在这
  • 立百病毒亨尼巴病毒属(学名:Henipavirus),包括尼帕病毒(又译尼巴病毒、立百病毒)(Nipah virus)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1999年于东南亚被发现的会引发立百脑炎的新型病毒,也会造成人类
  • 欧俄欧洲俄罗斯(俄语:Европейская часть России), 简称欧俄,是指俄罗斯位于欧洲的部分,为俄罗斯在历史与文化上主要的组成区块。面积约396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领
  • 手是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臂前端的一部分,由五只手指以及手掌组成,主要是用来抓和握住东西,两个手相互对称,互为镜像。除了天生有残缺或有增生,一般人有左手和右手各一,每只手有五只
  •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英语:formalism),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有形式主义行为的人,被称为形式主义者。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宗教的形式主义,代表对
  • 字体微调字体微调(英语:hinting, instructing)是使用数学指令调整轮廓字体使其和栅格对齐的过程。
  • 邓析邓析(前545年-前501年),春秋时代末年郑国思想家。名家的重要人物。 邓析与政治家子产同时,名家思想之创先者,著有《邓析子》, 有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二十一段, 转辞篇十七段。
  • 回力棒星云回力棒星云(英文:Boomerang Nebula)(亦称领结星云)是在半人马座的方向上,距离地球5,000光年的一个原行星云。这个星云的温度经测量为1K(−272.15°C; −457.87°F),是自然界中已知
  • 斗兽场圆形剧场(拉丁语:amphitheatrum),又称圆形竞技场,是一种中间露天、四周则被圆形或椭圆形的建筑所环绕的表演场地。场地的中央为进行表演的地方,座位则沿四周排列。这种建筑起源于
  • 南朝南朝在汉字文化圈中一般指一个国家政权并立的南北朝时期代指位于南方的政权,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