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经学)

✍ dations ◷ 2025-11-20 22:10:18 #古代汉语,经学

小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音韵学(释音)、文字学(释形)、训诂学(释义)等分支,传统上是经学的一科。

西汉末刘歆始创此词,他继其父刘向《别录》所撰皇室密藏书籍目录《七略·六艺略》中将经类图书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部。之所以称之为小学,是因为当时的贵族初级学校“小学”中,讲述文字的六书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西汉初年,萧何曾制定以“字”取士的政策,加之焚书坑儒之后古文献不断出现,古文经学兴盛,都为小学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汉代的小学仅包括文字学的内容。到了隋唐时期,小学的范畴中纳入了音韵;五代加入书法、书品;北宋时期首次扩充到训诂学;还有加入蒙学和礼仪的。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涵盖最终定为如今公认的三学。由于清代盛行文字狱,大量学者开始钻研古代文字这类相对安全的题目,形成考据派,小学盛行一时。

清末,在章太炎等倡导下,小学的称谓渐废,被现代西方的语言学、文字学所代替。

西汉在刘歆之后,真正奠定了小学学术基础的是编《训纂》、《方言》的扬雄和编《苍颉训纂》、《苍颉故》的杜林。此外还有作《凡将篇》的司马相如、作《急就篇》的史游。汉初成书的《尔雅》是训诂学开山之作。

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标志着当时小学的最高成就。刘熙所著《释名》也是一部训诂学代表著作。

相关

  •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英语:Plasmodesmata)为植物细胞和部分藻类细胞壁间贯穿细胞壁的特有孔道,可以让相邻细胞的细胞质相互流通。有微小孔道,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
  • 纤维纤维(英语:fiber)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纤维在维系组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纤维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造纸或织毡时还可以织成纤维层;同时
  • 铁矿铁矿(英文Iron ore)为铁的原料,铁矿系指含铁矿物,可用于提炼单质生铁、炼钢(占98%)等诸多用途。常见铁矿都为铁氧化物,大多呈暗灰色、亮黄色、深紫色或铁锈色。主要含铁矿物种类
  • 孙义燧孙义燧(1936年12月20日-),浙江瑞安人,中国天体力学家。1936年出生于浙江瑞安。1954年毕业于瑞安中学。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担
  • 条件概率本文定义了表征两个或者多个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特点的术语。条件概率(英语:conditional probability)就是事件A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条件概率表示为P(A|B),读作“A在B发
  • 宝安宝安可以指:
  • 亚铁离子在化学中,亚铁(Fe2+)用于表示化合价为+2价的铁,区别于三价铁(化合价为+3价的铁)。这种用法已经过时,当前的IUPAC命名法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化合价,例如氧化铁(II)表示氧化亚铁(FeO),而氧
  • 桃亚属旧体系:新体系:李属(学名:Prunus),又名樱桃属、桃属、梅属、樱属、杏属,是蔷薇科的一个属。包括李子、樱桃、桃、杏、扁桃、和梅。传统上被放在蔷薇科作为一个亚科,李亚科(或桃亚科),但
  • 韩非法家系列条目战国: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时期的韩国(今属河南省新郑市)的思想家,为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
  • 硫酸钆硫酸钆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Gd2(SO4)3,存在无水物和八水合物。用硫酸溶解氧化钆,可以得到硫酸钆。 Gd2O3 · GdCl3 · Gd2(SO4)3 · Gd2(SeO4)3 · Gd2(CO3)3 · Gd(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