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国家足球队

✍ dations ◷ 2025-10-19 05:05:48 #奥地利国家足球队

奥地利国家足球队(德语:Österreichische Fußballnationalmannschaft)是奥地利的官方男子足球代表队,由奥地利足球协会管理。奥地利曾七次晋级世界杯决赛周,最近一次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奥地利于2008年与瑞士合办欧洲足球锦标赛,以主办国身份首次晋级决赛周,但是只能以一和二负成绩小组赛出局。

奥地利的球衣赞助商是Puma。

1938年法国世界杯奥地利虽然获得晋级决赛周,但因德奥合并(Anschluss)而退出。1954年瑞士世界杯奥地利再次晋级决赛周,分组初赛第二名出线,八强淘汰赛以7-5击败主办国瑞士,半決賽1-6负于最终的冠军西德,三、四名决赛3-1撃败乌拉圭获得历来世界杯最佳成绩。

奥地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再创佳绩,在1978年及1982年连续两届晋级世界杯决赛周第二轮赛事,197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初赛力压巴西以小组首名出线,在第二轮赛事更击败卫冕冠军的西德,但败给后来夺得亚军的荷兰出局。198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初赛被指与西德踢“默契球”,助西德压倒阿尔及利亚,与奥地利一同出线次轮,间接令到国际足联决定所有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将会同时进行。

1998年法国世界杯决赛周奥地利被抽入B组,同组有意大利、喀麦隆及智利。当届的奥地利一如预料在小组赛出局,但奇怪地奥地利在每场比赛临完场前才取得进球:首场比赛喀麦隆尼赞卡(Pierre Njanka)的美妙进球被托尼·波尔斯特追平;次场比赛华士达(Ivica Vastic)最后一分钟弯入再次追平沙拉斯(Marcelo Salas)具争议的先开纪录进球;但幸运之神在王子球场(Stade de France)对意大利最后一场比赛离弃奥地利,下半场意大利先后两次射破奥地利大门,克里斯蒂安·维耶里(Christian Vieri)头球先破网,罗伯特·巴乔(Roberto Baggio)锦上添花,虽然安德雷斯·赫尔佐格(Andreas Herzog)在完场前射入點球保持球队最后时刻进球的形式,但不能阻止奥地利排于意大利及智利之后在分组初赛出局。

奥地利以C组第二名的成绩,力压乌克兰出战八分之一决赛,亦是国家队首次晋级欧洲足球锦标赛八分之一决赛。八分之一决赛战遭遇意大利国家足球队,力战90分钟不分胜负,惟最后于加时赛阶段以1-2不敌出局,无缘八强但亦创出奥地利在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最佳成绩。

(*)包括淘汰赛阶段要以延长赛或十二码决胜之和局(90分钟)。


相关

  • 拉齐拉齐(波斯语:ابوبكر محمّد زکرياى رازى‎ ,Abūbakr Mohammad-e Zakariā-ye Rāzī ;865年8月26日-925年),波斯医师、炼金术师、化学家、哲学家。他博学多才
  • 斯尼夫鲁斯尼夫鲁(希腊人称之为索利斯"Soris")是埃及第四王朝的创建者。现今对他的统治时期有着多种不同的估计,如《牛津古埃及历史》认为其统治期大约在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589年之间
  • 2nd黄体制剂(英语:Progestin)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与孕酮有类似效果。Progestin的两种最重要用途为激素避孕(英语:Hormonal contraception)(独立或与雌激素一同使用)以及作为激素替代疗法
  • 土井辰雄土井辰雄(日语:土井辰雄  ?;1892年12月22日-1970年2月21日)是日本籍天主教司铎级枢机及东京总教区总主教。土井辰雄于1892年12月22日在日本宫城县东北地方最大的城市仙台市出生
  • 乌胡鲁·肯雅塔乌胡鲁·肯雅塔(Uhuru Muigai Kenyatta ,1961年10月26日-),现任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是肯尼亚开国总统乔莫·肯雅塔之子。其名乌胡鲁在斯瓦希里语中意思是“自由”,以冀他能
  • 西北非猎豹西北非猎豹(学名: ),又名撒哈拉猎豹,于非洲西北部(尤其是中西部撒哈拉沙漠及萨赫勒地区)发现的猎豹亚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动物,估计全球剩约250
  • 1981年欧洲冠军杯决赛1981年欧洲冠军杯决赛是1981年5月27日在巴黎王子公园体育场举行的一场足球比赛,以决出1980–81年欧洲冠军杯的冠军。对阵双方为来自英格兰的利物浦和来自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其中利物浦已是第三次进入欧洲冠军杯决赛,并曾在1977年河1978年顺利夺冠。皇家马德里则是第九次参加欧洲冠军杯决赛,并夺得了其中的六次冠军。每支球队均需要通过四个阶段的角逐以晋级决赛。每一阶段均为两回合淘汰赛制,在对阵双方的主场各进行一场比赛。利物浦的晋级之路较为平坦,唯半决赛对阵拜仁慕尼黑是依靠客场进球制度制淘汰对手,但他们
  • 猫又猫又(又可写作猫股),是日本传说中的妖怪,常见于民间传说、怪谈与杂文。通常分为两种:生活于山中者与由极老的家猫所变化而成者。一般认为“猫又”这名称有数种源起:一说为“又”是源于“两个互为分岔的尾巴”(日文称之为“二又に分かれる”);另有一说则是猫随着年纪增加而变为妖怪,所以使用具有重复、重叠意思的“また”(音同日文“又”);也有说法指出应该是猫又乃属山中野兽,能像猴子般的自由来去在树林间,因此应源自于代表猴子之“爰”(读“また”)。由于猫的眼睛与其习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认为猫具有魔性,像是能够在丧礼上苏醒
  • 凯毕斯鸟凯毕斯鸟(布农语:Qepis),是台湾布农族传说中的圣兽,它在洪水肆虐的时候为布农族人取来火种。上古时期,台湾发生巨大的洪水,幸存的布农族人逃往东谷沙飞山(今玉山,布农族圣地)上避难,但在逃亡的过程中遗失了火种,这时他们隔着水看到北方的卡斯山(今西峦大山)上有冒烟,就派出动物前往取火,但火种实在太烫了,几次下来不少动物都失败,最后是凯毕斯鸟自告奋勇前往,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把火种带回来,拯救了族人。凯毕斯鸟因为去取火的关系,碰触到火种的脚和鸟喙都被烧红了,身体则被熏黑。布农族人相当感谢它的贡献,如果有人伤害
  • 约翰·恩斯特一世约翰·恩斯特一世(德语:Johann Ernst I.,1594年2月21日-1626年12月6日),萨克森-威玛公爵,1605年至1620年在位。约翰·恩斯特终生未婚,1626年于匈牙利马丁(位于今斯洛伐克)去世。弟弟威廉继位为萨克森-威玛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