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

✍ dations ◷ 2025-10-22 14:15:30 #海淀区
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部。全区面积426平方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约占北京面积2.53%,平原约占全区面积的四分之三。其治所古时称海淀镇,海淀历史悠久, 最晚在战国时代已经有村落,东升地区的朱房村有汉代建筑遗址; 海淀区又是北京西北郊最大的集镇。作为地名,“海淀”在元朝王恽所著《中堂记事》一书中即有文字记载。海淀又称“海甸”,在元朝以前是一片洼淀(沼泽地带),故称“海淀”。到清代中叶,由于“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的修建,带动了海淀镇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海淀区现有地域在民国时期分属市郊区和河北省宛平、昌平两县:1。1949年1月10日,北平市十八区人民政府在海淀镇成立,同年7月与十六区一部、十七区合并,改称十六区。原昌平县东北旺一带等五村随后也并入十六区。1950年8月,十六区更名为十三区。展览路、礼士路以东地区于1951年5月划归西四、西单区管辖。1952年9月1日,十三区正式更名为海淀区。:1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海淀区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海淀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左右;区内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1278米,最低处为清河东的黑泉村,海拔35米。海淀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还有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湖泊,水域面积辽阔。全区共辖22街道、7镇(镇同时挂地区办事处牌,具备街道职权)区政府位于长春桥路(万柳地区)境内(不在海淀街道境内)。海淀区教育资源丰富、品质高,有“中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的说法。海淀区高校云集,其中主校区在海淀的共有30所:海淀区著名旅游景区:桃源观,龙泉寺等,均在凤凰岭风景区内。另有新教海淀堂在图书城步行街附近。

相关

  • 眼(亦称眼睛、目、目睭)是视觉的器官,可以感知光线,转换为神经中电化学的脉冲。比较复杂的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可以收集周遭环境的光线,借由虹膜调整进入眼睛的强度,利用可调整的晶
  • 胸腺嘧啶胸腺嘧啶(英语:Thymine,简写为 T),又称为5-甲基尿嘧啶(英语:5-methyluracil),为嘧啶类碱基,是形成DNA核苷酸中四种碱基(G-C-A-T)的其中一种。如其别名,胸腺嘧啶是尿嘧啶(U)5号位碳原子上甲基化
  • 乙酰胆碱酯酶1B41, 1F8U, 1PUV, 1PUW, 1VZJ, 2CLJ, 2X8B, 3LII·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 ·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 ·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 cholinesteras
  • 古尔斯特兰德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Allvar Gullstrand,1862年6月5日-1930年7月28日),出生于兰斯克鲁纳,逝世于斯德哥尔摩。是一位瑞典眼科医师。1894年到1927年间,古尔斯特兰德在乌普萨拉大学担
  • 印度电影观众奖印度电影观众奖(Filmfare Awards)是由印度《电影观众(Filmfare)》杂志颁发的奖项,也可称之为印度电影奥斯卡奖,在印度电影界享有权威的地位,开始于1954年,每年一度评选。仅列出一些
  • 康沃尔语康沃尔语(Kernowek)是属于凯尔特语族中,包括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已灭亡的坎伯兰语、及假定曾存在的伊佛尼克语的布立吞亚支。而苏格兰盖尔语、爱尔兰语、及曼岛语则是属于另
  • Npsub3/subOsub8/sub八氧化三镎是一种镎的氧化物,有放射性。八氧化三镎在500℃以上分解,并放出氧气,产生二氧化镎:
  • 艾伯特·霍夫曼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1906年1月11日-2008年4月29日),瑞士化学家。霍夫曼出生于1906年1月11日,在苏黎世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及植物结构内的化学成
  • 布政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简称布政使,俗称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明朝时,布政使是承宣布政使司(国家一级行政区,大约等于现代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分左右。个别地
  • 李光洙李光洙 (1892年3月4日-1950年10月25日),号春园、孤舟,字宝镜,韩国近代小说家和诗人,独立运动家。创氏改名时的日本名是香山光郎(日语:香山光郎/かやま みつろう Kayama Mitsur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