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轰炸

✍ dations ◷ 2025-07-15 09:44:30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役,伦敦历史,不列颠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伦敦轰炸(The Blitz)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英国首都伦敦实施的战略轰炸。德国对英国的轰炸发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间,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但以伦敦受创最为严重。一直到不列颠战役结束,伦敦已被轰炸超过76个昼夜,超过4.3万名市民死亡,并有约10万幢房屋被摧毁。伦敦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由于闪电战在欧洲大陆的成功,德国同样试图用“空中闪电战”击溃英国的防御限度。由于海狮计划的无限期推迟,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便制定了所谓鹰日计划:对伦敦和各大工业城市实行不分昼夜,不分军民的战略轰炸。德国空军的作战方针使得英国皇家空军有了充实队伍的机会,使得英国的空中实力不降反升。皇家空军逐渐恢复了制空权,并对德国本土实施了象征性的轰炸。苏德战争爆发后,轰炸终于不了了之。

到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德国将最新研制的V-1导弹和V-2飞弹布署在法国北部海岸,对盟国展开了最后一次空中进攻。直到同年6月6日,8938名伦敦城民死于导弹的袭击。加上零星轰炸时死亡的人数,死亡人数超过6万。

相关

  •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英语:epigenetics)又译为表征遗传学、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
  •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英语:parliamentary republic),是共和制的一种,它的政府型态属于议会制,在这种政府中,行政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立法机构(也就是议会)。议会共和制指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总
  • 柏林会议柏林西非会议(英语:Berlin Conference,意指柏林会议;德语:Kongokonferenz,意指刚果会议)由欧洲强国在1884年至1885年与德国柏林举行,以准备他们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与发展贸易。与会国
  • 智利智利华人是有中国血统的智利人。在圣地亚哥圣迭戈街与阿隆索·奥瓦列街一带,有一条唐人街。在硝石战争(1879-1883)中,有1200名到1500名秘鲁的中国劳动者倒向了智利一方,由此,在战
  • 造山带造山运动(Orogeny)是指地壳结构因为板块运动产生剧烈变化,属地壳变动的一种。这种作用会产生岩石高度变形的带状区域,称为造山带(Orogens或Orogenic belts)。“Orogeny”来自希腊
  • Raven, Peter H.彼得·汉密尔顿·雷文(英语:Peter Hamilton Raven,1936年6月13日-),美国植物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在密苏里植物园长期担任主任和名誉主席。1936年6月1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他的父母是美国
  • 闪光灯记忆闪光灯记忆是一个非常详细、生动的“快照”,记录了一段令人惊讶和重要(或情绪激动)新闻的时刻和环境。 术语“闪光灯记忆”表示照片有惊奇、无差别描绘、细节、短促的性质;然而,
  • 马拉王朝内瓦尔人是一群位于尼泊尔之加德满都峡谷的原住民。根据尼泊尔的2001年的人口普查,内瓦尔人的总人口为1,245,232人,是该国的第六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5.48%。尼瓦尔人史前就生活
  • 爱 仁爱仁(?-1864年1月24日),字丽川,伊尔根觉罗氏。清朝官员,满洲正红旗人。举人出身。
  • 分子电子跃迁分子电子跃迁表示分子中价电子从一个能级因为吸收能量时,跃迁到一个更高的能级;或者释放能量,跃迁到更低的能级的过程。如果起始能级的能量比最终能级的能量高,原子便会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