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毯帽

✍ dations ◷ 2025-11-11 17:11:45 #伊斯兰服装,土耳其文化,帽子,东欧文化

土耳其毯帽(希腊语:φέσι,拉丁文转写:fesi,土耳其语:fes)又音译为菲斯帽,是一种直身圆筒形(也有削去尖顶的圆锥形)、通常带有吊穗作为装饰的毯帽。名称来源于其起源地摩洛哥城市非斯,该城市直到1927年曾是摩洛哥王国的首都。在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前,土耳其毯帽一直被西方人视为东方穆斯林的象征。这一类型的帽子也为原东罗马帝国治下地区的人民所用,俄罗斯帝国的哥萨克亦佩戴这种帽子。目前常见于土耳其和北非等前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穆斯林地区。

菲斯帽在1829年为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采纳并推行为境内所有成年男子的标准帽子,取代传统的头巾,作为其现代化改革的一部分。在此之前,菲斯帽只是偶然为驻扎在马格里布(非洲西北部)的奥斯曼海军部队及少数散居于希腊各岛屿的居民所佩戴。

菲斯帽在推行初期被视为奥斯曼帝国现代化的标志,但很快就被西方人当作“东方”(或更准确地说,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文化特征的一部分。当奥斯曼帝国于1918年解体后,后继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曾于1925年立法禁止国民佩戴菲斯帽。原因是因为时任土耳其总统凯末尔正在大力推行亲西方的现代化改革,所有奥斯曼帝国时代的遗痕如穆斯林服饰都被视为国家现代化的障碍而要铲除。

在当代中东,菲斯帽是旅游业服务员常戴的帽子。

在BBC科幻剧《异世奇人》里,第十一任博士喜欢戴这种毯帽,还说"It's a fez. I wear a fez now. Fezzes are cool"。不过博士说毕后就被Amy立刻摘去,之后River Song更把它射穿。后来在特别编The Day of the Doctor,博士才再有机会戴上。

由于奥斯曼帝国曾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菲斯帽在帝国以外的穆斯林之中也相当流行,如巴尔干半岛及南亚。在东南亚,当地穆斯林常戴的是根据菲斯帽稍加变化而来的宋谷帽。

相关

  • 赵玉沛赵玉沛(1954年7月-),吉林长春人,中国外科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现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赵玉沛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87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
  • 1,4-二1,4-二
  • 冤案冤狱(Miscarriage of justice),或称司法误判、审判不公或冤假错案。当被认为是嫌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犯下被指控的罪行,可是在司法判决中予以定罪与刑罚。有时候当冤狱的判决被推
  • 氟化亚铁氟化亚铁,为铁的一种氟化物,其化学式为FeF2。氟化亚铁可以以无水形式或水合物态FeF2.4H2O(CAS 号 13940-89-1)存在。氟化亚铁具有TiO2金红石结构。
  • 尼古拉·泽林斯基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泽林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Зелинский,1861年2月6日-1953年7月31日)是苏联化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
  • 杜尔巴杜尔巴(波斯语:دربار‎,拉丁化:Durbar)是一个源自波斯语的词语,原意指的是“波斯统治者的宫廷”。在印度和尼泊尔,它则是指土邦王侯(后来由波斯和波斯-土库曼王侯掌控)的宫廷、
  • 布赖恩·博鲁布赖恩·博鲁(英语:Brian Boru、古爱尔兰语:Brian Bóruma mac Cennétig、中古爱尔兰语:Brian Bóruma、现代爱尔兰语:Brian Bóramha,约941年-1014年4月23日),爱尔兰至尊王。布赖恩
  • 伊万哥罗德要塞伊万哥罗德要塞(爱沙尼亚语:Jaanilinna linnus,Template:Lang-vot)是位于俄罗斯城市伊万哥罗德的一座中世纪时期的要塞建筑,修建于1492年。伊万哥罗德要塞靠近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
  • 炎魔炎魔(Balrog)是托尔金(J.R.R. Tolkien)的奇幻小说世界中土大陆里的虚构种族。炎魔是“黑影与火焰的邪恶生物”,它们手中握着火鞭,为次级神,拥有永恒的寿命,可以随意从自己体内取出适
  • 杨婕妤 (社运人士)杨婕妤(1956年-),绰号“杨姐”,是一位出身台湾高雄的弱势族群运动者。1956年,杨婕妤出生于高雄;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的兄姊都纷纷早先离家求学。杨婕妤的父亲在经历二二八事件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