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91大队

✍ dations ◷ 2025-10-24 21:14:34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91大队

第91混合大队(英语:No. 91 (Composite) Wing)是朝鲜战争时期及其后短暂运作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大队,1950年10月成立并管理以下参战部队:配备P-51战斗机的第77战斗机中队、配备奥斯特运输机与C-47运输机的第30通讯小队、第391基地中队和第491维护中队。除第77中队常驻韩国并服从美国第五航空队调配外,第91大队及其他下属单位总部都在日本岩国。

1950年11月,第30通讯小队更名“第30通讯部队”,一年后改组成“第30运输机部队”,1953年3月重整为“第36运输机中队”,主要负责医疗后送、部队和货物运输和投递飞行。1951年4至7月,第77中队改配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同年12月起主要负责对地攻击,1953年7月停战后继续留在韩国,1954年11月返回澳大利亚,第491中队同月解散。第36中队1955年3月回国,把四架飞机留给短暂听从第91大队指挥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日本运输机小队。1955年4月,第391中队和第91大队总部解散。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77战斗机中队(No. 77 (Fighter) Squadron)驻守日本岩国。该中队过去四年主要装备P-51战斗机,原属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81大队(No. 81 Wing RAAF),曾在英联邦占领军(British Commonwealth Occupation Force)航空联队服役。1948年11月第81大队解散,第77中队是澳大利亚最后的驻日航空部队,此时也是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最大的中队,共有299名将士,40架P-51战斗机、三架CAC挑战运输机(CAC Wirraway)、两架C-47运输机和两架奥斯特运输机(Auster)。第77中队准备回国,同时待命飞往韩国执行任务,并在一周后开始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飞行任务。1950年9月9日,第77中队长路易斯·斯彭斯空军中校阵亡,英联邦占领军参谋长艾伦·查尔斯沃思(Alan Charlesworth)空军准将临时到岩国指挥中队,等待上级安排在基地组建整体支持和管理组织。迪克·克雷斯韦尔(Dick Cresswell)空军少校9月17日抵达基地并接手中队。

仁川登陆后联合国军向北推进,第77中队在1950年10月12日迁至韩国浦项,但辅助部队大多留在岩国。10月20日,第91混合大队在岩国基地成立。“混合”代表大队成分不单一,可以包含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在内的各个机种。第91大队有权管理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参与朝鲜战争的所有部队,亚瑟·达拉斯·查尔顿(Arthur Dallas Charlton)空军上校担任大队长。大队除第77中队外还包括新组建的第391基地中队(No. 391 (Base) Squadron)、第491维护中队(No. 491 (Maintenance) Squadron)和第30通讯小队(No. 30 Communications Flight,原属第77中队通讯飞行队,有两架C-47运输机和两架奥斯特运输机)。除第77中队外,第91大队及其他下属单位总部都在岩国。美国远东空军司令部部分官员倾向组建英联邦大队,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77中队和配备P-51战斗机、正赶往韩国的南非空军第2中队(2 Squadron SAAF)纳入,但南非政府否决提议。

第77中队开始在韩国执行任务时听命美国第五航空队且不受第91大队成立影响。1950年11月,第77中队从浦项迁至咸兴附近的延浦,继续支援向北推进的联合国军。12月3日,朝鲜人民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下反击,迫使第77中队匆忙撤到釜山。中队在延浦难以同第91大队保持无线电通讯,导致转移进展缓慢,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C-47运输机运力不足,需要美国空军支援。克雷斯韦尔觉得基地设在岩国的大队总部难以随时跟进前线需求,他还经常要直接和英联邦占领军司令、太平洋战区澳大利亚高级将领霍勒斯·罗伯逊(Horace Robertson)中将,以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副参谋长弗雷德里克·舍格(Frederick Scherger)空军少将打交道。

面对红色阵营的米格-15战斗机威胁,第77中队于1951年4月撤到岩国改配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四名有该战斗机经验的英国皇家空军军官借调第91大队协助训练。7月29日,第77中队开着新飞机返回战场,从韩国金浦起飞执行任务。P-51战斗机的密切支援效率极高,但第77中队主要负责拦截,预计装备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后能继续专注战斗机职能。据澳大利亚朝鲜战争官方史录记载,无论从外交角度还是作战方面,第77中队都以实际行动证明自身价值:身为首批投入战斗的联合国航空中队,1951年下半叶“米格走廊”冲突如火如荼之际,第77中队占联合国喷气式战斗机部队的三分之一。不过,同年八月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与米格-15战斗机的缠斗战果令新任中队长戈登·斯蒂格(Gordon Steege)空军中校确信己方不是对手,美国第五航空队同意将第77中队调离空对空进攻作战,主要职责改成护航和地方空防。截至1951年底,中队共有两成五人员阵亡或被俘。

1951年12月,接替斯蒂格的罗恩·苏珊斯(Ron Susans)空军中校带领第77中队再度投身进攻作战,主要攻击地面目标,这也是停战前中队的主要任务。第91大队武器官史密斯(J.C. Smith)空军上尉对1952至1953年采用凝固汽油弹作为火箭弹头的空对地作战“炽烈洋葱行动”(Flaming Onion)贡献很大。1953年7月停战后,第77中队继续驻守韩国,先是在金浦,后转移到群山。战争期间全队共有41名飞行员阵亡,另有七人沦为战俘。损失的飞机达近60架,其中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40余架,大部分毁于地面火力。全中队战争期间共出动18872架次,其中P-51战斗机3872架次,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1.5万架次,共击落五架米格-15战斗机,摧毁3700幢建筑、1408辆交通工具、98辆机车或马车,16座桥梁。

罗伯逊中将统领第30通讯小队并亲自驾驶C-47运输机,部队本来只有两架C-47运输机和两架奥斯特运输机,但很快获澳大利亚支援两架C-47运输机。第30通讯小队在1950年11月1日更名“第30通讯部队”(No. 30 Communications Unit),同月又收到驻马来亚第90混合大队第38中队支援的四架C-47运输机,总共达到八架C-47运输机和两架奥斯特运输机,负责支援朝鲜半岛所有澳大利亚部队。第30通讯部队的关键职能包括医疗后送,还负责空运货物、部队、重要人员,投放补给、侦察、搜救甚至送信。第30通讯部队由澳大利亚通过日本的英联邦占领军总部调配,不归美国第五航空军指挥。1951年11月5日,第30通讯部队改组为“第30运输机部队”(No. 30 Transport Unit RAAF),1953年3月10日又重组成“第36运输机中队”(No. 36 (Transport) Squadron)。朝鲜战争期间,该部队共运输约十万人员和六千余吨货物。第91大队文献共记载12762次从朝鲜半岛将伤员医疗后送至日本,还有两千余次从日本转移到澳大利亚或英国。运输部队共有一架奥斯特运输机和一架CAC挑战运输机坠机,导致四人丧生。

第77中队在朝鲜战争爆发时需自行承担维护支持需求,但飞往朝鲜半岛作战后这种做法难以为继,所以第91大队总部成立时,第391基地中队也在岩国成立。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基地中队负责行政、后勤、医疗、通信和安保职能。第391中队大部分成员都曾在第77中队服役,成立第一年就不得不面临冬装和设备严重短缺的困境。第77中队改配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后问题更加严重,因为这种战斗机是英国制造,备件比美国制造的P-51战斗机难找。除支援空军外,第391中队还需支援途经岩国的澳大利亚陆军及其他联合国部队。此外,第91大队的“中转酒店”也是第391中队经营,房客除军人外还有商人和艺人。第391中队医疗特遣队积极参与医疗后送任务,把伤员从朝鲜半岛转往岩国,再送往其他地点。

第491中队也是1950年10月20日随第91大队在岩国成立,负责该大队飞机除日常维护外所有的维护工作,并有分队随第77中队进驻韩国协助地面人员的日常维护。驻岩国人员定期与驻韩人员轮换,并根据维修或打捞需要从第491中队调人补充。驻岩国技术人员按标准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工作日出勤,相比之下,朝鲜半岛前线人员每班工作达16小时。对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地勤人员来说,朝鲜半岛气候非常寒冷,中队长克雷斯韦尔就曾看到维护人员手中工具冻住。第391和第491中队的技术人员既有澳大利亚人,也有日本人,这在当时非常罕见。日本投降并由盟军占领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聘请的日本人大多从事琐碎任务。

1954年10月7日,第77中队在群山休整,并于五天后将所有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飞到岩国,同年11月返回澳大利亚,1955年1月4日在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威廉敦基地恢复运作。从二战期间投身太平洋战场,到组成英联邦占领军进驻日本再到朝鲜战场,第77中队共离开故土11年,创下澳大利亚皇家空军部队纪录。1954年12月13日,第491中队在岩国解散。1955年3月13日,第36中队返回澳大利亚,把三架C-47运输机和一架CAC挑战运输机留给次日成立并隶属第91大队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日本运输机小队(RAAF Transport Flight (Japan))。1955年4月30日,第391中队和第91大队总部在岩国解散。日本运输机小队曾执行赴韩投递任务,此后持续运作至1956年7月8日所有澳大利亚皇家空军部队撤离日本。

第91大队的指挥官如下:

相关

  • REN21REN21, 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公司作为全球性的政策网络,为国际领导提供可再生能源平台。致力于在发展中及工业化国家经济体系中为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 鲍尔斯·布思鲍尔斯·布思(英语:Powers Boothe,1948年6月1日-2017年5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斯奈德,为美国著名男演员。1948年,布思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斯奈德的一个农场,母亲艾米丽·凯瑟
  • 卜大同卜大同(1509年-1555年),字吉夫,号监泉,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年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巡海副使。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联捷戊
  • 复仇式色情复仇式色情(英语:Revenge porn)是一种未经过他人同意,任意散布含有他人色情内容之照片或影片等影像的报复手段。这些色情影像通常来自于与行为人具有亲密关系之伴侣,可能是在伴侣
  • 南野彼方南野彼方,日本男性插画家、漫画家。出身于岐阜县。从事漫画创作笔名田仲康二(たなか こうじ)。从事插画家之前当过上班族,2002年开始参加电子游戏的人物设计或原画工作。代表作
  • 卡尔·施特莱贝尔卡尔·施特莱贝尔(德语:Karl Streibel,1903年10月11日- 1986年),最高军衔为党卫队高级突击队长 ,是纳粹德国特拉夫尼基集中营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司令。 施特莱贝尔于1903年10月1
  • 中国人在日“碰瓷”风波中国人在日“碰瓷”风波为因一起2015年于日本京都发生的交通意外,而引起的席卷中国大陆的所谓“中国人在日碰瓷”的误报新闻。该虚假新闻事件发生在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借新
  • 塞尔维亚-美国关系塞尔维亚-美国关系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他们的双边关系最初是在1882年美国与塞尔维亚王国建立的。从1918年到2006年,美国与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后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保持关系,塞尔维亚被认为是这些国家的合法继承者。19世纪末,美国试图利用奥斯曼帝国从巴尔干半岛撤退的机会,与该地区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塞尔维亚就是其中之一。这两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盟友。二战结束后,塞尔维亚与黑山以及之前由奥匈帝国控制的领土合并,建立了一个
  • NBA历届助攻王篮球运动中的助攻是指队员向队友传球并直接促成得分。NBA助攻王是指每个NBA赛季平均每场比赛助攻次数最多的球员。1946-47 BAA赛季期间,全美篮球协会(NBA的前身)首次统计助攻数据并授予攻助王头衔。从1974-75 NBA赛季开始,争夺助攻王头衔的球员在相应赛季要参加全部82场比赛中的至少70场,或是助攻次数不低于400。从头衔设立到1968-69 NBA赛季止,助攻王都是以助攻总数判断,此后则是以每场比赛的助攻次数为准。约翰·斯托克顿在1990-91 NBA赛季共助攻1164次,1989-90
  • 克拉斯·伦德贝里克拉斯·伦德贝里(瑞典语:Claës Rundberg,1874年11月14日-1958年5月27日),瑞典男子射击运动员。他曾代表瑞典参加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击比赛,获得男子团体300米步枪三姿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