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原指“哭笑不得”,是一个成语,形容一种处境或情境令人感到既可笑又令人痛苦,或者令人感到又好笑又无奈,反应出人生百态、情感丰富的一种境况。此成语既可用来形容事物的荒诞,也可用来形容人生的戏剧性和无常。
啼笑皆非(tí xiào jiē fēi):既可以哭也可以笑,表示事情或情况荒诞滑稽,令人无法定性。常用来形容某些情境、事件或表达个人的心情。
“啼笑皆非”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若存若亡,绵绵兮若存若消。凡遗之,甚哉,不可述言,啼笑皆非也。”这里的“啼笑皆非”形容的是老子笼统无法言说的境界。
- 他的遭遇实在是啼笑皆非,让人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只能啼笑皆非,不知所措。
- 这件事情真是啼笑皆非,荒诞不经。
“啼笑皆非”这个成语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描述小说、诗歌、戏剧中的人物命运或情感境遇,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荒诞可笑的事情,这时候就可以用“啼笑皆非”来形容这种情况,表达出自己的无奈和感叹。
- 哭笑不得:既想哭又想笑,形容事情让人感到矛盾复杂,无法定性。
- 笑中有泪:笑容之下隐藏着悲伤或忧愁。
- 苦笑不得:苦中作笑,表示为难或受窘而只好勉强笑笑。
“啼笑皆非”这个成语是汉语中的一个经典表达,既能够形容一种荒诞可笑的情境,又能够体现出人生的戏剧性和无常性。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中,它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来描绘人生百态,展现人情世态,丰富了汉语表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