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

✍ dations ◷ 2025-07-18 17:34:48 #盔甲
盔甲,是人类在武力冲突中保护身体的器具,也叫甲胄、铠甲。其中盔与胄都是指保护头部的防具;铠与甲是保护身体的防具,而主要是保护胸腹的重要脏器之用。自从人类穿上皮衣抵挡敌人武器的攻击以来,制造盔甲以保护战士生命的和制造武器来穿透及摧毁盔甲,彼此就展开永无止尽的竞争。盔甲最早是用兽皮柳条、有垫衬材料的布套、木头制成的。皮甲据说是夏朝帝杼发明的。后来发展出青铜技术,青铜盔甲据考究,最早出现于亚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殷周时代的中国、吠陀时代的印度都已发展出了青铜甲。再来中亚的斯基泰人独步全球首先发明了铁器以及世界最早的钢铁技术。在盔甲的普及过程中,还出现了颈甲、面甲、腕甲、胸甲、护手等防护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到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先有锁子甲的发明,后来更推进到防护更全面的板甲。盔甲受重视的程度尤其在欧洲和日本等地。 锁子甲在欧洲使用了约1000年,从十四世纪开始,发明了用熟铁浇铸的板甲,因为在甲胄关节处理的工艺不良,关节部分为锁子甲代替,为板金甲与锁子甲的混装。到了15世纪与16世纪,甲胄关节处理工艺的改善,锻打工艺的更精进,使软钢制全板甲出现成为可能。板金甲防护力比锁子甲更优秀,且锁子甲虽然是软的,但其关节活动受到许多影响,而板金甲的关节部分是可活动的,盔甲工艺的进步使得关节远比早期板金甲更为灵活,也就逐渐取代锁子甲。板金甲的胸甲厚约2mm,由软钢锻打,其防护力可抵御称雄欧洲300年的英国长弓,在1415年Agincourt战役与1513年Flodden 战役,都可以看到长弓对板金甲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后来只有靠机械发射的火枪及弩才能打穿板甲,依赖人力射击的长弓已经很难达到破甲的要求,因此英国于1595年颁布了“终止长弓法令”。十五世纪开始,火器逐渐成为战场常客,威力强到再厚重的盔甲都完全无法阻止子弹的贯穿,所以由全身甲慢慢演变为四分之三甲,又变为半身甲,后来更简化为护心甲。此时护甲只是穿心安的而已,几乎无法对枪炮发挥防护作用。十八世纪时盔甲几乎完全消失在欧洲战场上,直到拿破仑重视胸甲骑兵编制因而重新启用了胸甲,也取得了相当的战术价值;但随着时代演进,枪炮威力成长急速,笨重又无法抵御炮火射击的金属盔甲全面退出战场,不再使用。现代护甲完全为针对枪弹与炸药碎片所制作,各式防弹衣对远程子弹射击与尖锐碎片有一定抵御作用,头部则以钢盔保护。中国的大规模作战使得皮甲成为主要使用的甲胄。日本的盔甲也是东方国家的代表之一,早期日本盔甲受中国朝鲜的影响很深,与这两个地区的盔甲很接近。平安时期开始出现了日本特色的大铠,可以很好的适应当时武士骑射的需要。后来,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型态也日趋复杂,盔甲也因此有了长足的发展,防护越来越全面。在十六世纪又吸收了西洋甲的要素,例如直接使用防护火枪优良的西式胸甲的南蛮甲(日语:南蛮胴)(织田信长首先使用)。日本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起连接大件和防护作用草折,它的名字可能会引起误解,但它是用金属或皮革的甲片串成。同样的战国时期的日本甲虽然会有竹或木制成的部件,但胸腹部一直是用铁制造。此外日本的盔甲还有个特色,就是华丽夸张的头饰以及恐怖的惣面护具(描绘鬼怪的模样等)。丰臣秀吉派兵侵略朝鲜时,据说朝鲜的军队在黑夜里第一次目睹这些牛鬼蛇神似的军队登陆,纷纷不战而逃。这时期的日本盔甲与日本刀也因为制品的精良,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外销品。

相关

  • 芽生噬菌体科芽生噬菌体属 Plasmavirus芽生噬菌体科(拉丁语学名:Plasmaviridae)是一种拥有环状、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的噬菌体,它只有一个属:芽生噬菌体属。芽生噬菌体科噬菌体没有糖衣,其脱
  • 乔治主义乔治主义是一种经济意识形态,由亨利·乔治提出。乔治主义的观点是每个人拥有他们所创造的东西,但是所有由自然而来的东西,尤其是土地,都属于全人类共有。乔治主义通常与对土地的
  • 阿米替林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商品名称Elavil,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可以治疗许多精神障碍,包括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有时候也用来治疗精神病、注意力缺陷多动
  • 生物染色剂染色是用于增强显微图像对比度的一项辅助技术。辅以不同类型的显微镜,染色和染料常在生物学和药学领域被用于提高生物组织的可见度。染色常被用于观察大块组织(如肌肉组织和结
  • VOT发声起始时间(英语:Voice onset time,简称VOT),或译为嗓音起始时间、浊音起始时间、声带震动起始时间、浊声初起时、初浊。VOT的具体含义不完全与字面吻合,实际指某一辅音从除阻的
  • 拉美裔人西班牙裔美国人,或称拉丁裔美国人(Hispanic Americans or Latino Americans;又称拉美裔、拉丁美洲人、拉丁人)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及族群,不少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
  • 生源说生源说(英语:Biogenesis,又称为生源论、生生论)是主张生物体只能来源于先存的另一个生命的理论,例如蜘蛛生蛋,后者又发育成蜘蛛。这种理论也指认为生物化学过程只能发生在生物体内
  • 杨叔子杨叔子(1933年9月5日-)。江西省湖口县人。中国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院系调整后于195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
  • 艾略特·克雷松奖章艾略特·克雷松奖章(英语:Elliott Cresson Medal), 也被称为艾略特·克雷松金质奖章, 是富兰克林研究所颁发的最高奖项。 该奖项是由富兰克林研究所终身会员艾略特·克雷松(英语
  • 阿齐沙坦阿齐沙坦(又称阿齐沙坦酯,英语:Azilsartan)(INN) 是一款正处于研发中的治疗高血压症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药物,多用于治疗高血压症,也是目前唯一处于末期临床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