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桥 (特里尔)

✍ dations ◷ 2025-09-08 18:11:51 #德国世界遗产

罗马桥(德语:Die Römerbrücke,又称: Alte Moselbrücke)坐落在特里尔的摩泽尔河上,是德国最古老的桥。1986年起罗马桥和特里尔主教座堂、圣母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遗产。

第一座罗马人在摩泽尔河上建的桥可追溯于公元前17年,它是一座排架桥。这是1963年通过树轮年代学的方法测量桥桩得到的结论.

第一座石桥是公元45年建造的。位置在今天罗马桥沿河稍微向下一点。据说现在在水浅的时期还能看见一部分桥墩。

今天石桥的桥墩是公元144年到152年建造的。这是自特里尔建城之后在那个位置建造的第三座桥。借助于防水的板桩墙人们在和床上用玄武岩和蓝岩方石(Blausteinquadern)建造了桥桩。建筑所用的石头来自于曾经的火山Hohe Buche附近的石矿场。桥墩朝着水流的方向是三角形的,为了抵御洪水和冰的撞击。罗马时期,在坚固的桥桩上面是木质的支撑结构。上面是10米宽的桥面。桥面在普通水位的时候高于水面14米,船在顺流而下时不必折下桅杆就能通行。逆流而上时由于湍急的水流必须通过拉纤才能通过。

关于中世纪的桥头堡,至今仍有争论。科学家不确定这个类似于尼格拉城门的桥头堡到底立于莫泽河的左岸还是右岸。

桥的石拱是1190年到1490年的中世纪才出现的,非常有可能是特里尔大主教兼选帝侯Balduin修建的。最初罗马人修建的的九个桥墩中有五个保留至今。有一个古老的说法:两边的两个桥墩是1717年到1718年新造的。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其实这两个桥墩在罗马时期整修堤防的时候被掩盖起来了。

1689年这座桥被法国军队炸毁。1716到1718年特里尔选帝侯的私人建筑师 Johann Georg Judas恢复了桥拱。借助这个机会,人们在桥墩的西侧雕了一个十字架和一个圣尼古拉斯像。1806年人们拆除了西边的桥头堡,1869年拆除了东边的。1931年人们加宽了桥面,建造了高出桥面的人行道并保存至今。

1945年3月2日美军有可能通过这座桥到达特里尔西部。当时德军由于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没有炸毁此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人们计划把摩泽尔河以及周围水道连成运河。由于这个计划人们实施了许多各个方面的考古工作。

相关

  • 球囊菌纲球囊菌门(学名:Glomeromycota,AM fungi),又称聚合菌门、锈球菌门,是真菌界的一个门,目前约已发现400种物种。本门真菌可与陆生植物形成丛枝菌根(英语:arbuscular mycorrhizas),这种共生
  • 嗅球嗅球(olfactory bulb)是脊椎动物前脑结构中参与嗅觉的部分,用于感知气味。对于大部分的脊椎动物而言,嗅球位在大脑的最前面,不过人类的嗅球位在大脑的内部。嗅球由筛骨的筛板固定
  • 森林鳄科见内文森林鳄科(学名:Dyrosauridae)属于鳄形超目的新鳄类,生活于白垩纪晚期到始新世。化石几乎遍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欧洲、非洲与美洲。森林鳄科是少数生存过白垩纪末灭绝
  • CHsub3/subCOOCu乙酸亚铜的化学式为(CH3COOCu)2,是铜(I)的乙酸盐。对空气和水敏感。乙酸亚铜可由乙酸铜和铜反应制备。如果用氧化亚铜和乙酸反应,产率<5%。乙酸亚铜为无色晶体,极易挥发,遇水立
  • 西罗曼语支西罗曼语(英语:Western Romance languages)是罗曼语族下属的分类之一,和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语共同形成了意大利-西罗曼语支。西罗曼语言虽然和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语,但由于经过了拉
  • 打喷嚏 (电影)《打喷嚏》(英语:A choo),中国大陆片名为《不倒侠》,改编自台湾知名作家九把刀小说《打喷嚏》。此片原订2014年10月31日上映,但因后制尚未完成,另因吸毒事件影响,以致上映延期。历经
  • 日文文字的平假名写法而“平仮名”是的汉字写法)。平假名大量使用在接头词(例如:护身符的“お守り”)和形容词与动词的活用语尾(送假名),以及没有汉字或汉字难读的日文单字。当使用不熟悉或
  • 他们并不陌生《他们并不陌生》是1979年以反映文革为题材的一部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张辛实编剧;李启民,张辛实导演;倪萍,李玉峰,李世玺,张贵鑫等主演。
  • 大印度尼西亚“大印度尼西亚”或“大马来由”( or )是一个由马来左倾人士提倡的政治概念,其构思是把马来半岛、北部婆罗洲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在内的马来民族国家统合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
  • 尼尔斯·阿贝尔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挪威语:Niels Henrik Abel,1802年8月5日-1829年4月6日),挪威数学家,开启许多领域的研究,以证明悬疑两百五十年五次方程的根式解的不可能性和对椭圆函数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