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4战斗轰炸机

✍ dations ◷ 2025-10-25 19:05:49 #苏-24战斗轰炸机

苏-24(俄语:Су-24),北约代号击剑手(Fencer),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双座双发动机变后掠翼设计之低高度长程多用途攻击/战斗轰炸机,主要用以取代老旧的Yak-28(英语:Yakovlev Yak-28):405。除了携带传统的空对地导弹等武装进行攻击任务外,苏-24也可携带小型战术核武器(英语:Tactical nuclear weapon),进行纵深打击。

苏-24首次被派驻苏联国外的纪录,则是在1979年被派驻到当时东德的击剑手B型。其后最为西方媒体频繁报导的则是于1984年被派到阿富汗进行作战任务期间。后来苏-24更于1989年少量出口至利比亚,及其后的伊拉克。目前相信直到2004年还有约800架该机种在俄罗斯空军中服役,包括其中约550架改为担任战略任务

后期苏-24更衍生出作为侦察机及电子作战设计的击剑手E型及击剑手F型机种。

苏-24的发展可追溯至1964年,作为一新机型以取代IL-28及Yak-28的战术角色。当初设计时苏霍伊设计局提供了两种设计:固定翼及变后掠翼。固定翼设计的原型机 T6-1 于1967年7月2日率先首次试飞,此机现存放在莫斯科的中央空军博物馆。而变后掠翼设计的原型机T6-2I则在1970年1月17日首飞。经多次修改后,正式苏-24的生产定型陆续于1973至1975年进行换装,初型应为北约所指的击剑手A型。其后修改型即北约所指的击剑手B型,则在1976年夏天首次少量装备部队开始服役。其后它的设计于70年代后期被多次的进行修订。

在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强化对北约的核武恫吓力量,曾将苏-24派驻到东德与白俄罗斯的前线基地;而北约空中武力与苏-24实力相当的机种为英德意合制的龙卷风战斗轰炸机与英法合制的美洲豹攻击机。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曾向盟友苏联引进了苏-24战斗轰炸机,并投入与伊朗霍梅尼政权之间长达八年的殊死战;但伊拉克剩余的苏-24最后在海湾战争期间全部叛逃到伊朗,逃避了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伊朗方面自从获得了苏-24以后,空军实力如虎添翼,若伊朗顺利将俄罗斯合作的核武技术研发成功,伊朗方面可将空投战术核武吊挂在苏-24与F-4上头,可对以色列造成不小的威胁,而以色列则以F-15E战斗轰炸机作为抗衡

利比亚格达费政权也曾向盟友苏联引入八架苏-24战斗轰炸机,并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遭击落一架,另一架被焚毁;格达费残存的空中战力最后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接收。

2015年,俄罗斯派遣包括苏-24在内的空中武力进驻叙利亚协助叙利亚政府空袭伊斯兰国目标。

2015年11月,一架在于叙利亚执行任务的苏-24,在叙利亚领空被土耳其空军F-16战斗机击落,两位飞行员弹射逃生,落地前其中一个驾驶员被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份子击毙(其行为违背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42条),另一名稍后获救。

2021年6月23日,一架英国海军45型驱逐舰保卫者号驱逐舰进入俄罗斯克里米亚(有争议)领海,俄军一架苏-24M在保卫者号驱逐舰预订航行路线上,投下了4枚OFAB-250-270型高爆航空炸弹。俄方认为,英军军舰已经进入了俄罗斯领海。但英方却否认双方曾经作出冲突,认为俄军只是恰好在附近进行演习。事件中无人受伤。随后俄罗斯公布影片。

前苏联前线空军于1979年根据作战测试的经验要求发展的。改用Kayra-24M电视/激光标定系统(用以导引Kh-25ML与Kh-29L激光导引导弹,或是KAB-500与KAB-1500激光导引炸弹),并加装一套LO-2 Mak-UL导弹警报系统、BKO-2的自动化电战系统、伸缩式空中加油受油管,另外取消Filin-N被动雷达测向系统。同时,翼下外侧挂架加装APU-60发射器,可发射最多2枚的R-60(AA-8 Aphid)短程空对空导弹。

苏-24MK为Su24M的出口型,其性能被降低。在80年代末期,该机被出口至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及叙利亚。

苏-24的战术侦察机型。除自动贴地飞行所需的地形追随雷达与短程空对空导弹挂架之外,苏-24MR拆除了机炮、光电射控系统等空对地武装,使机长缩短了2米。相对地,主要装备是包含外载与内装多个模组组合成的BKR-1战术侦察系统。本机型于1983至1993年间建造近200架。

苏-24的电子作战机型。内装Landysh电战系统,并可在中线挂载SPS-5或Mimosette干扰荚舱。产量极少,只有20架。本机型可从外观上发现机鼻下、座舱后上方、进气道与垂直尾翼两侧都有电战系统的特殊天线。虽然主要为电战用途,苏-24 MP 可使用23毫米GSh-6-23加特林机炮,并可挂载四枚R-60空对空导弹做自我防护。目前Fencer-F服役白俄罗斯及俄罗斯空军。

搭载GPS等定位设备的现代化版本之一, 主翼结构进行修改,并设置有“适型油箱”。

相关

  • 拉姆·纳特·科温德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1945年10月1日-)是现任印度总统,隶属印度人民党。科温德于1991年加入印度人民党。他于1994年至2006年担任联邦院议员。2015年至2017年期间担
  • 黄体成长激素黄体化激素(英语:Luteinizing hormone,LH),是一种在脑下垂体前叶合成的荷尔蒙。它的形成是受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控制。在女性体内,黄体化激素会刺激卵巢释放卵子,它的周
  • 罗贝尔一世 (西法兰克)罗贝尔一世(法语:Robert Ier,865年8月15日-923年6月15日)是出身于卡佩家族的西法兰克国王(922年—923年在位)。罗贝尔一世是卡佩家族的领军人物强者罗贝尔的儿子、西法兰克国王厄德
  • 黄授书黄授书 (Su-Shu Huang ,1915年4月26日-1977年9月15日),美籍华裔天体物理学家。1947年公派美国留学,师从奥托·斯特鲁维,是地外行星探索的先驱。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开始职业生涯时,他
  • 萨拉·沃恩萨拉·露意丝·沃恩(Sarah Lois Vaughan,1924年3月27日-1990年4月3日,小名Sassy与The Divine One),是美国爵士歌手,被Scott Yanow形容为具有“20世纪最美妙的声音”。沃恩是一个3次
  • 东龙太郎东龙太郎(1893年1月16日-1983年5月26日),日本医学家、政治人物。曾担任东京都知事(第4・5代)、日本赤十字社社长(第10代)等职务。位阶勲等为正三位勲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学位是医学
  • 拉玛坚《拉玛坚》(泰语:รามเกียรติ์)是由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派生出来的泰国史诗。大部分版本在1761年缅甸军队攻破大城时都已经丧失。目前只存有三种版本,其中一种是拉玛
  • 高执德高执德(1896年-1955年8月31日),法号证光,是一位台湾彰化永靖出身的僧侣,也是台湾白色恐怖的受难者之一。他曾任台南开元寺住持,并于日治时期和战后皆致力推动僧伽教育,主张“在家佛
  • 荒川弘荒川弘(日语:あらかわ ひろむ,1973年5月8日-)是日本的女性漫画家,出身于北海道。本名为荒川弘美,笔名荒川弘是直接去掉本名“美”字而来。另有一猜测为,使用笔名“荒川弘”的原因是
  • 盘锦站盘锦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是沟海铁路、盘营客运专线上的火车站,建于1970年,由沈阳铁路局管辖。1969年1月23日竣工通车。在盘山镇的城东沟营铁路的盘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