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托格罗索战役
巴拉圭陆军
巴拉圭海军
巴西帝国陆军
- 特雷纳人 (印第安人)
- 比森特·巴里奥斯上校
- 弗朗西斯科·伊西多罗·雷斯坎上校
- 曼努埃尔·佩德罗·德拉戈上校
- 加尔沃上校
- 德莫拉斯·卡米索上校
|
马托格罗索战役是三国同盟战争中巴拉圭人的一次早期攻势。巴拉圭占领了巴西的马托格罗索省。可以说,这是巴拉圭在这场战争中唯一重大的胜利。
巴拉圭在战争的第一阶段采取了主动:1864年12月14日在北方入侵马托格罗索:25,1865年初在南方入侵南里奥格兰德州,以及阿根廷的科连特斯省。
两股独立的巴拉圭军队同时入侵马托格罗索。一支由比森特·巴里奥斯上校指挥的3,248人的远征队,由弗拉加塔·佩德罗·伊格纳西奥·梅扎队长指挥的一个海军中队,沿巴拉圭的里约热内卢河向康塞普西翁镇进发。:25他们于12月27日袭击了新科英布拉要塞。:26由154人组成的巴西驻军在中校赫尔梅尼吉尔多·德阿尔布开克·波尔图·卡雷罗(后来成为科英布拉堡的男爵)的指挥下进行了三天的抵抗。当他们的弹药用完后,守军放弃了堡垒,登上炮艇Anhambai向河上的科伦巴撤退。:26占领要塞后,巴拉圭人向北推进,于1865年1月占领了阿尔伯克基、塔奇和科伦巴等城市。:26随后,他派遣了一支支队去进攻杜拉多斯的军事前线哨所。这支由马丁·乌尔比塔少校率领的部队在1864年12月29日遭到安东尼奥·若昂·里贝罗少尉和他的16名部下的顽强抵抗,最后全部被杀。巴拉圭人继续击败何塞·迪亚斯·达·席尔瓦上校(Jose Dias da Silva)的军队,打败了尼科和米兰达。巴拉圭第二纵队由在康塞普西翁的弗朗西斯科·伊西多罗·雷斯坎上校率领的4,650人中的一部分组成,1500人的部队深入马托格罗索。
尽管取得了这些胜利,巴拉圭军队并没有继续向省首府库亚巴进发,奥古斯托·勒沃格尔曾在那里加固梅尔加科的营地,以保护库亚巴。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夺取金矿和钻石矿,直到1869年,阻断了流入巴西的水流。:27
巴西派出一支远征队去马托格罗索州与入侵者作战。1865年4月,由曼努埃尔·佩德罗·德拉戈上校率领的2780人的纵队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乌贝拉巴出发,并于1867年4月渡过阿帕河进入巴拉圭。1867年1月,德莫拉斯·卡米索上校在德拉戈和加尔沃死后接管了这个纵队。到4月,这个纵队共有1,907人。:69
总统洛佩斯派遣第21骑兵团前往康塞普西翁增援马丁·乌尔比塔少校的骑兵部队。尽管赢得了白恩德之战,但卡米索上校还是因为缺乏补给而被迫撤退,这进一步使他的部队减少到578人。:69虽然他在途中死于霍乱,但他的部队于6月11日到达卡努托。:70
相关
-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用来确定作用在物理结构和其组件上的荷载所引起的荷载效应。 这种分析包含了多种结构存在形式,比如建筑、桥梁、车辆、机械、家具、生活用品、岩层、义肢和生物组
- 卫星互联网接入卫星上网是指由通讯卫星提供的网络存取服务。卫星上网通常需要三大部件。一颗通常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一个地面站,通常作为网关。还有是天线。卫星上网通信可以分为双通
- 吉尔伯特·斯托克吉尔伯特·斯托克(英语:Gilbert Stork,1921年12月31日-2017年10月20日),美国有机化学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尤金希金斯名誉化学教授。斯托克烯胺反应就是根据他命名的。
- 北欧十字北欧十字,或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是源自北欧地区的旗帜图案;现时北欧国家的国旗上全都有北欧十字图案,但也有其他地区的旗帜上有此图案。图案中的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征。它可以被视为
- 比沙可啶比沙可啶(英语:Bisacody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用作刺激性缓泻剂。它直接作用于大肠,产生肠道蠕动,通常用于缓解便秘,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管理以及诸如结肠镜检查等医学检查前的肠
- 国家和地区索引 国防预算 石油储量 军事(武装部队) 死刑 国债 生育率 最高点 官方语言 地理 政体 面积 代码 陆地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国内生产总值 国徽 国旗 国歌 国家格言 首都 城市
- 卡洛夫期卡洛夫期(英语:Callovian)是侏罗纪的第八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166.1–163.5百万年前。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BAFTA Award for Best Film)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和最佳英国电影三个类别。1968年开始实行最佳影片和最佳英国电影两类,1985年又增设了和最佳外语
- 官方Xbox杂志《官方Xbox杂志》()是电子游戏月刊杂志,在初代Xbox发售的2001年11月创刊。E3 2001上发行了预览刊,并在2001年11月发行了另一期预览刊。杂志捆绑光盘,收录内容有游戏演示、预览视
- 环烃环'"`UNIQ--templatestyles-00000001-QINU`"'烃(tīng),是指其分子中碳骨架排成环状的烃,可分为脂环烃(环烷、环烯与环炔)及芳香烃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