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裂口蛇

✍ dations ◷ 2025-11-26 06:31:42 #巨蛇科,白垩纪蛇类,印度爬行动物,2010年描述的动物

印度古裂口蛇(学名:,梵语:सनज्-जेह्)是在西印度发现的一种上白垩纪蛇。它是在拉米塔组(Lameta Formation)中发现的化石,化石正在缠绕着蜥脚下目恐龙的蛋及幼体。可见它们是猎食幼生蜥脚类恐龙。

印度古裂口蛇的完模标本GSI/GC/2901–2906包含了一个接近完整的头颅骨及下颚、分成5组共72节的泄殖前脊骨及肋骨。它们都是在古吉拉特邦德霍里邓格里村(Dholi Dungri)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中发现。

印度古裂口蛇的头颅骨长95毫米,估计全长约3.5米。头颅骨两侧有一长方形的开孔,孔内有与耳朵相连的脑神经。这个孔前有另一个开孔,称为三叉孔,当中有控制颚骨的脑神经。颚骨关节位于头颅的后缘,是原始蛇的特征。矢状嵴沿头颅的腹面连接颚的肌肉。

印度古裂口蛇的脊骨关节发展完好。神经棘很薄及向后起角。它们的肋骨向外伸延至椎骨上关节突。这些都是巨蛇科共有的特征。

印度古裂口蛇分类在巨蛇科。以下是印度古裂口蛇的演化树:

盲蛇下目

恐蛇

筒蛇属

管蛇属

盾尾蛇亚科

倭管蛇属

印度古裂口蛇

沃那比蛇

天蛇

美洲闪鳞蛇属

厚蛇科

Ungaliophinae

沙蟒亚科

蟒科

蚺亚科

雷蛇科

林蚺科

瘰鳞蛇属

游蛇亚目

印度古裂口蛇像其他古代的蛇般,没有像蚺科、蟒属及新蛇总科的大裂口。故此,它们并不会吃过大的猎物。现存裂口较窄的蛇,如针尾蛇科、倭管蛇属、管蛇属及筒蛇属等,都只会吃细小的动物,包括蚂蚁、白蚁幼虫、环节动物、蚓蜥及无足目等。它们的颞骨很短,方骨阔而短,可知其裂口很窄。它们的裂口应该像现今的闪鳞蛇属。不过它们的肌肉强壮,故它们可以像巨口类般处理较大的猎物。下颌关节可以大幅屈曲,也让它们可以吃较大的猎物。由此可见,蛇其实是先增强口部运动及口内运动性,其后才发展阔大的裂口。失去颅内运动力的蛇可能是一种挖地的适应性,而非一种祖征。

印度古裂口蛇的完模标本是与的蛋及一只保存得不完整的幼体一同被发现。印度古裂口蛇缠可能正在绕着幼体刚孵化的蛋。恐龙蛋可能是产在像巢穴的结构,但这结构并没有保存下来。其他的蛋可能过大,致使印度古裂口蛇未能直接吃用,但相信它能够破开及吃蛋内的物质。相信印度古裂口蛇喜欢到巢穴中觅食,并有可能吃多种的猎物,包括兽脚下目及细小爬行类的蛋。

相关

  • 指称语义在计算机科学中,指称语义(英语:Denotational semantics)是通过构造表达其语义的(叫做指称(denotation)或意义的)数学对象来形式化计算机系统的语义的一种方法。编程语言的形式语
  • 那格浦尔那格浦尔(印地语:नागपूर,国际音标:Nāgpur,意为“蛇城”)为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第三大城市,2001年人口210万人,仅次于孟买和浦那,也是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北维达婆地区(英语:Vidarbha
  • 高雄市中央公园坐标:22°37′30″N 120°17′57″E / 22.624981°N 120.299275°E / 22.624981; 120.299275中央公园位于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前金区,属于五福商圈的一部分。公园南侧有城市光
  • 丘英二丘英二(1915年-2014年9月),台湾诗人。原名张良典。 台南县人。台北医专毕业,行医为业。早在台南二中读高中时就开始以诗歌为主的文学创作,常向《台南新报》等报刊投寄诗稿。 1935
  • 蒂罗尔邦蒂罗尔州(德语:Tirol,意大利语:Tirolo)是位于奥地利共和国西部的一个州。蒂罗尔州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它西邻福拉尔贝格州,东接萨尔茨堡州和克恩滕州。蒂罗尔州被萨尔茨堡州分成了两
  • 自我组织自我组织,也称自组织,是一系统内部组织化的过程,通常是一开放系统,在没有外部来源引导或管理之下会自行增加其复杂性。自组织是从最初的无序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产生
  • 软PLC控制技术软PLC控制技术也称Soft logic和基于PC的控制技术。软PLC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英语: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具有良好的网络通讯能力,能够完成比较复杂的控制任务,可以满足和实
  • 斜齿鲨属斜齿鲨属(学名:)是真鲨科的一属。所包括的物种如下:
  • 尼库劳斯 (奥尔登堡)尼库劳斯·弗里德里希·威廉( Friedrich Wilhelm,1897年8月10日-1970年4月3日),奥尔登堡大公世子、奥尔登堡大公家族族长。尼库劳斯是奥尔登堡大公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与第
  • 李正邦李正邦(1933年5月7日-2017年10月24日),江苏南京人,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渣冶金的开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