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湿伞

✍ dations ◷ 2025-02-24 02:22:43 #湿伞属,食用菌,欧洲真菌,亚洲真菌

青绿湿伞(学名:),俗称鹦鹉伞菌(Parrot Toadstool)和鹦鹉蜡盖(Parrot Waxcap),属于蜡伞科多彩菌属,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青绿湿伞原本的学名为“”。青绿湿伞拥有两个亚种分类:“”和“”, 而亚种“”原本是一个独立物种。青绿湿伞是加州唯一一种同时拥有绿色外表和粘糊糊的菌盖和菌柄的真菌。青绿湿明亮的绿色表层并非因叶绿素的存在形成,全因真菌不具备叶绿素。其绿色表层是由色素造成。

青绿湿伞是一种体积细小的真菌,其菌盖外形多为鼓膜凸状或凸状。青绿湿伞的菌盖长约1厘米至3厘米,菌盖于真菌年青时颜色为绿色,并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变为浅黄色,甚至粉红色。具粘性菌的柄长约2厘米至4厘米,宽3毫米至5毫米,外形为柱状或锥状,空心且表面无毛,且其颜色为绿色或苍黄色。宽阔的菌褶颜色为绿色,具黄边,而孢印则为白色。绿色的茎尖色彩不变,即使在很旧的青绿湿伞标本中,其茎尖仍然呈绿色。青绿湿伞的气味和味道均不显著,并且暂时没有任何分辨青绿湿伞的化学测试。青绿湿伞主要成长于夏季到秋季(九月至十一月)期间。

青绿湿伞在年青时因其独特的绿色外表而很容易识别。但是在较年老的青绿湿伞则因其颜色多样,因此很容易与其他真菌混淆。

青绿湿伞通常都会孤立地散落在潮湿的泥土、苔藓或腐殖质上,并经常出现在红杉下。青绿湿伞的“psittacina”亚种广泛地分布于西欧、冰岛、格陵兰、南北美洲、南非以及日本的草原中,并主要出现于夏季和秋季。在欧洲,青绿湿伞的数量正逐渐下降,全因当地的生境退化。而“”亚种则主要分布于西欧、美洲和日本。维多利亚州亦曾有此亚种出现的纪录。青绿湿伞通常都会在草被剪掉后被人发现。

青绿湿伞在蘑菇指南中经常被列为可食用的。但若一位成年男性一次摄食了超过20个青绿湿伞,便会引致胃肠道疾病。

相关

  • ICD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英语:I
  • 致命创伤致命创伤也称为致命伤,是非常严重,直接导致死亡的创伤,创伤多半会指穿透伤或撕裂伤,创伤的原因可能是意外,或是有意造成的伤害(杀人或是自杀),死亡不一定会和致命创伤同时出现,但会在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德语: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又译维特根施泰因、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哲学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
  • mediastinum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加舒尔布鲁木I峰加舒尔布鲁木I峰(Gasherbrum I)位于中国和巴控克什米尔边境的喀喇昆仑山脉,距离乔戈里峰约21千米,海拔8,080米,是世界第十一高峰。“加舒尔布鲁木”在当地巴尔蒂语中意为“美丽的
  • 17号染色体17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7号染色体。17号染色体缠绕了约83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2.5%至3%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别
  • 䤈落尸逐鞮单于䤈落尸逐鞮单于(呼韩邪单于,?-55年),名苏屠胡,又名比,为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初为右日逐王,领匈奴南边八部及乌桓之众。46年,蒲奴单于立为单于,比不得立,既怀愤恨。48年,比秘密派遣汉
  • 丁瑞图丁瑞图(1894年9月24日-1944年),祖籍福建泉州晋江,台湾彰化鹿港人。鹿港公学校毕业。丁瑞图生于光绪二十年八月二十五日(1894年9月24日),系家中长子,进士丁寿泉之长孙。翌年爆发乙未战
  • 碧玉碧玉 ,又称铁石英。是个不透明和不纯的石英品种,通常呈现红色、绿色、黄色或棕色,少部分呈现蓝色。碧玉有光滑的表面,可作为装饰品或宝石,也可以抛光之后制作成花瓶或印章。这个
  • 路易斯·德·莱昂路易斯·德·莱昂(英语:Luis de León),(1527年-1591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西班牙帝国奥斯定会修士。为诗人和翻译家,他曾根据贺拉斯诗体,用西班牙语写作古典风格的颂诗,其作品到16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