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式坦克(日语:90式戦車/きゅうまるしきせんしゃ )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的主战坦克,为继61式、74式后自主设计的第三世代国产坦克。
90式坦克开发代号起初为“STC”,后为“TK-X”,由防卫厅(现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日语:技術研究本部)研发和三菱重工业进行技术验证和量产。1983年生产第一辆原型车,至1990年正式服役。90式坦克是陆上自卫队第一种采用复合装甲(英语:Composite armour)的坦克、是苏联坦克与无炮塔的瑞典S型坦克外世界上最早正式采用自动装弹装置、实现三人乘员配置的坦克:13,也是问世当下世界上采购价格最高昂的主战坦克,高达850万美元:11。不同于此前陆上自卫队61式和74式坦克问世时都落后于各自同时期坦克一个世代(约10至15年)的情况,90式服役时技术水准与当代各国最新锐坦克基本持平,在某些部分甚至有所超越:11-12:34-36。
90式坦克主要装备给驻北海道第7师团,以可能登陆当地的苏联陆军为假想敌。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爆发大规模坦克战的可能性骤降,且其生产成本高昂、重量过大而仅能布署于北海道,不适用于汰换已逐渐老化的74式坦克,90式坦克后于2009年停产,仅生产341辆。防卫省日后也研制了新一代主战坦克——10式坦克,用于逐批取代74式。
日本在新一代主战坦克74式服役仅一年后,接连爆发第三次(1967年)与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为日本提供了坦克战发展趋势和经验:8。同时,苏联也开始布署T-64与更新的T-72坦克,这些坦克装备125毫米滑膛炮、复合装甲和自动装弹机;西方也有德国第三代主战坦克豹二自1977年开始服役,与上述坦克相比,口径105毫米的坦克炮的74式坦克在服役当下即显得过时,使得开发相当于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新型坦克势在必行,主炮口径也被要求提升至120毫米:205。1975年,日本正式开始90式坦克的研制工作:8。
研制工作由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4研究所(位于神奈川县相模原市)和民间主承包商三菱重工负责,三菱重工负责车体与引擎、三菱电机与富士通负责机电设备、日本电气公司负责火控装置、日本制钢所负责主炮的研制:3。新型坦克开发代号最初为“STC”,即“日本第三代国产坦克样车”的英文缩写,而后改称为“TK-X”,即试验性的X型坦克:200。研制工作分为三阶段::11
“TK-X”原计划于1988年定型,并按自卫队惯例取名为“88式坦克”:11,但由于定型进度推延到89年,一度要改称“89式坦克”:11,但定型会议一直拖到1989年12月15日才召开,直到最终1990年8月6日正式定型投产,因此取名为“90式坦克”,结束其长达15年、耗资350亿日币的研制工作:11。
90式坦克的主要武器为由西德莱茵金属授权日本制钢所生产的Rh-120坦克炮,为44倍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也是陆上自卫队首次装备的滑膛坦克炮:206。日方曾对于主炮应自主研制还是引进德国Rh-120坦克炮有过长期争论,起初曾决定由日本制钢所负责研究国产120毫米滑膛炮,自1978年开始正式研制,并以先试制105毫米滑膛炮后再提升至120毫米,尽管这两门样炮之后在膛压、炮弹初速都达到设计要求,但穿甲深度与寿命则不如Rh-120坦克炮,最终因研制工期延宕只得引进后者:14。Rh-120坦克炮全长5,800厘米,身管长5,300厘米,实际倍径为44.16倍,在发射120毫米动能炮弹时炮口动能将近10兆焦耳,比105毫米线膛炮还高出60%,炮管寿命约为500发:14。90式主炮俯仰速度为每秒4度、炮塔旋转速度为每秒30度,主炮高低射界为-7至+10度,与其车体的液压悬挂装置俯仰±5度搭配,其射界实际上有-12至+15度,在当代主战坦克中非常少见:14。
90式主炮备弹40发,其中18发预置在自动装弹机、18发在车右前方的弹药舱、4发在炮手左侧面,使用弹种为JM3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及JM12A1曳光多用途弹:14,前者弹芯直径25毫米、发射初速1,650米/秒,在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499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在2,000米则可贯穿460毫米均质钢装甲;后者则可兼顾破甲弹和杀伤爆破弹功能,初速1,150米/秒,攻击装甲目标时可贯穿600至700毫米均质钢装甲,对非装甲目标杀伤半径则可达15至23米(视射击距离而定)。另外自卫队亦有独立研制00式训练弹,其为因自卫队训练场占地有限、为防止训练时实弹飞出场外(也因此自卫队此前皆禁止进行行进间射击训练:16)而特别开发的安全弹种,其弹体顶端为低熔点合金,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即会融化与弹芯脱离、急剧降低其动能以保障安全:15-16。
90式配有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具备行进间对运动目标射击和夜间作战的能力,其组成包括火控计算机、炮手单稳潜望式瞄准镜、车长双稳潜望式瞄准镜、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炮手辅助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器、全电式炮空系统与多种感应器等。火控计算机可经由输入的各种参数提供火炮射击角度、瞄准辅助、维护和装弹等功能,为车长和炮手同时对应多个目标的能力,以及“猎歼”能力:16。炮手瞄准镜左侧为光学观察系统与激光测距仪、右侧为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为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测距范围可达300至5,000米,误差仅10米,热成像仪则为富士通产品,具自动追踪能力,在90式问世之初世界上仅有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拥有此功能:16。车长双稳潜望式瞄准镜为此前74式不具备的装备,可在炮手瞄准目标的同时搜索下一个目标,但不具夜视功能,且旋转方向限制在180度内。
除主炮外,90式还配置炮塔顶部的一挺12.7毫米M2重机枪和与74式同款的住友74式7.62毫米同轴机枪,前者为提供住友重机械工业(日语:住友重機械工業)授权生产的国产化装备,自61式至10式共装备四代,装弹600发、射速每分钟600发、初速每秒835米、有效射程1,800米,可使用普通子弹、穿甲弹、曳光弹等,若发射穿甲弹可在500米距离内有击穿20毫米以上的装甲板。74式车载7.62毫米机枪是在住友62式7.62毫米机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62式机枪相比,74式非常坚固耐用、可靠性大为提高,74式与10式坦克皆有采用。装弹数包括备用弹在内为4,500发,射速可切换每分钟1,000发或每分钟700发两种模式。另外该机枪以鼓风机冷却枪管,可以以每分钟700发的速度连续射击20至25发、间隔2至3秒、持续3分钟以上。另外,90式车组乘员亦配有折叠枪托的丰和89式5.56毫米突击步枪:200。
装弹方面,90式配有每分钟能发射15发炮弹的国产链式自动装弹机,这既有认为120毫米炮弹体积大、重量高,手动装填对身材较矮、体力较弱的日本人负担略重的因素在,亦有自卫队征募困难方面的考量(见下)。除了提供高射速外,自动装弹机也有利于90式全车结构紧凑化,省去装填手与其作业空间:3。90式的自动装弹机为电力驱动,其构造为装弹控制器接收炮手控制面板的讯号向装弹编码器、横送编码器、装弹机电机、双向离合器实施控制,此型装弹机弹药上下移动和回转量小、结构简单,且因弹药采用西方普遍采用的隔舱化布置,将主要炮弹储存于炮塔尾舱、以隔板与战斗室分开,尾舱上方装有爆炸气浪排放板,若炮塔尾舱弹药库发生爆炸即可透过该排放口泄除气浪,避免二次爆炸,进而被提高了乘员的安全与全车的生存性,紧急状态下也能以握柄手动装弹。不过也有批评意见认为90式炮塔内储存的炮弹过少,且自动装弹机使火炮要回到固定的装填角才能装弹、自动装弹机使炮塔体积增大,提高被击中的几率:13,其可靠性亦颇受质疑(见下)。
90式坦克车体与炮塔均采用模块化复合装甲(英语:Composite armour),其他部位则为间隙装甲(英语:Spaced armour):160,车体采用轧制钢装甲焊接结构,车内从前往后依次为驾驶舱、战斗室、动力传动舱,驾驶舱位于车体左前方,右侧则为弹药舱,传动装置置于引擎后方,并设置引擎气格栅于车体后部,防止其受到顶部攻击:30-31。
90式的复合装甲材质为冷轧含钛高强度钢的双层结构,中间为蜂窝状陶瓷装甲,内嵌轻金属:160。90式的炮塔正面装甲为类似豹2A4的垂直面,而非欧美国家坦克使用倾斜装甲,这主要是日方认为将炮塔宽度减少带来的避弹性较倾斜装甲提供的防御力更为重要,且采用倾斜装甲要覆盖同样正面面积将需要更多装甲,对于将90式的车重高度控制的日方而言此类措施即不予采用:160。有评论指出,90式坦克炮塔正面装甲板与车体前上装甲板兼存在高度约200毫米以上的卡弹区,被认为是其防御上的隐患:33
除了装甲外,90式还有其他防护措施,包括:个体式核生化三防(英语:CBRN defense)装置、自动灭火装置、激光探测器连动自动烟幕对抗系统:16。
90式坦克采用三菱研制的10ZG32WG型V型90度夹角10缸2冲程水冷复合增压柴油机,其排量虽与74式的10ZF22WT引擎同为21.5升,但最大功率却为其两倍,至1103千瓦:11。90式采用混合式悬挂装系统,第1、2、5、6负重轮为液压悬挂、第3与4为扭力杆式,使90式在车体前后有约正负5度的调整范围,车高可在-255毫米至+170毫米调整,亦可降低采购成本:13。90式的履带为双销、销耳挂胶、端部链接的钢制履带,宽达620毫米,在寒地行驶时可额外加装防滑歯:13。冬季作战时亦能使用车上的辅助启动装置(由燃料分配器、燃烧炉和喷嘴组成)发动引擎:14。
90式最大速度为时速70千米,最大航程320至340千米:14,这与当代各国主战坦克的500至600千米航程相比偏小:13。另外90式也有着优异的制动性,能在时速50千米的状态下于2米内完全停车:74-75,然而早期在配发该车时曾发生过意外刹车时,将上半身露出车外的车长胸部撞伤的事故,因此俗称“杀人刹车”(殺人ブレーキ):74-75。
90式是陆上自卫队最重型的坦克,但与西方国家的主战坦克相比则轻上约10吨,然而即便是如此在日本也是超出城市道路的限制,按照日本道路交通法(日语:道路交通法)规定,90式坦克若要进行长距离移动,需以平板拖车将炮塔和车身份别运送,到达目的地后再以坦克回收车于野战条件下组装,基本上很难在北海道以外的地方装备和自由运用:72,且其接地压力高达0.89千克/平方厘米,高于一般能有较高通行力的0.75千克/平方厘米标准,这使其能通过的地域范围很小,驾驶与车长需时刻留意其道路:11,加之90式缺少潜渡装置,涉水深度极限为2米,若仅限日本国内布署尚不成问题,但若要出国作战,渡河能力便显得不足:13。
根据防卫省一份2010年4月的报告指出,日本全国主要桥梁17,920座中,50吨的90式坦克桥梁通过率为65%,44吨的10式坦克通过率则为84%,而60吨级的非日本主战坦克则仅有40%:9。此外,陆自亦有开发可乘载重达50吨的90式的特大型运搬车(日语:特大型運搬車),以及曾在协同转调演习(日语:協同転地演習)中使用民间高速渡轮“Natchan世界号(日语:ナッチャンWorld)”运送过4辆90式至日本大分,预计在紧急情况下亦能以此类方式布署于北海道之外。
90式总体设计与同世代坦克相比并不落后,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超越,然而其有部分设计缺陷令其倍受批评,包括:
1990年,90式坦克正式投产,采购30辆,由于其采购数量低和使用大量先进电子设备之故:11,90式价格极高,采购第一年单辆即达11亿日币,相当于800至850万美元,将近同时期美军最先进的M-1A2SEP坦克的两倍:11:176,也是其他国家同世代坦克的三倍贵。90式的采购作业以每年不到20辆的速度进行,而成本也逐年下降,1999年降至9亿日元以下,2001年起维持在8亿日元左右,至2009年最后一批共生产341辆。
出于对抗假想敌苏联坦克之目的,90式坦克被设计并用于布署在北海道北部方面队,包括陆上自卫队唯一的坦克师团——第7师团(第71(日语:第71戦車聯隊)、72(日语:第72戦車聯隊)、73坦克联队(日语:第73戦車聯隊))、第2师团第2坦克联队(日语:第2戦車連隊)、第5旅团第5坦克大队(日语:第5戦車大隊)、第11旅团第11坦克大队(日语:第11戦車隊)等:210。除了北海道外,90式仅有少量提供给富士教导团(日语:富士教導団)、武器学校(日语:陸上自衛隊武器学校)第1机甲教育队(日语:第1機甲教育隊)用于训练:210。然而90式服役隔年苏联即解体、冷战结束,陆上自卫队坦克部队一直以来所受的反坦克战训练顿时失去意义,随之而来的是坦克被成批削减,1991年3月3月31日时陆上自卫队有61式342辆、74式873辆,合计1,215辆坦克:110,而至2010年末经《防卫大纲》规定日后坦克将仅保留至74式200辆、90式200辆,共计400辆的规模:110。在如此条件下,陆上自卫队仍提出研制新型坦克的计划,作为相当于90式轻量化、但有着同级别战斗能力的搭配车款,其成果即10式坦克,该车后于2010年投产,用于逐步取代74式:111。2014年,《防卫大纲》进一步将陆自坦克总数降至300辆:111。
90式坦克仅有90式坦克回收车一种衍生车型,用于取代78式坦克回收车,其车前液压绞盘(英语:Winch)足以拖曳50吨,也就是相当于一辆90式坦克的重量,甚至能从侧面拖曳74式坦克,其起重机最大起吊重量为25吨,并能遥控作业,车上还配有车长舱口前的一挺12.7毫米机枪用于自卫,车前还有8具烟雾发射器:169。该车与90式坦克不同在于其悬挂系统为全油气压式,可以上下垂直自由控制车身,能在使用绞盘或起重机时把车体压到最低。截至2010年,陆自共采购了30辆90式坦克回收车。另外,90式坦克有部分车前有经过改装,可加载92式除雷滚轮系统(日语:92式地雷原処理ローラ)的款式,驾驶可在车内操作除雷工作,这种车型被称作“90式坦克B型”,于1993年制式化。少数如90式坦克也搭载C4I系统坦克联队指挥控制系统(T-ReCs)终端设备,以与其他90式、10式坦克和常规部队共享情报、协同作战,但亦有来源指出这种作法已被弃用:18-23,以陆自野战通信装备——野外通信系统(日语:野外通信システム)取代其功能,防卫政策局的一份文件也指出90式加装C4I系统不符成本效益,因此将此项重点放在10式坦克上。
朝霞市陆上自卫队公共资讯中心(日语:陸上自衛隊広報センター)所展出的90式原型车
隶属第1机甲教育队(日语:第1機甲教育隊)的90式与其次世代新坦克10式
第11坦克队(日语:第11戦車隊)(由第11坦克大队改编而来)的90式坦克,其炮塔识别符“士魂”来自由“十一”两字组成的“士”
车前加装92式除雷滚轮系统(日语:92式地雷原処理ローラ)的90式
以90式底盘制造的90式坦克回收车是前者唯一的衍生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