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蒙古革命

✍ dations ◷ 2025-10-26 04:52:18 #革命,蒙古国历史,蒙古人民共和国,20世纪蒙古,民主化运动,1990年抗议,1990年蒙古

1990年蒙古革命(蒙古语:Ардчилсан хувьсгал)是1990年1月12日发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政治事件,始于要求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绝食抗议,最终导致蒙古的民主化与宪法的重新制定。这场革命由在乌兰巴托苏赫巴托尔广场抗议的青年领衔,结局为威权政体以不流血的方式瓦解,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蒙古国,并更改国旗、国徽,实行多党制,从专政制度转变成宪政民主体制。这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包括桑加苏伦·卓力格、额尔登·巴特乌勒、巴特额尔登·巴特巴亚尔与前任蒙古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

这场革命终结了蒙古70年来的社会主义政权。革命后多党制开始实行,但蒙古人民革命党仍维持统治直到1996年于选举落败,虽然如此,这场革命仍为蒙古民主改革与走向市场经济的开端,其受到苏联的改革与东欧剧变的启发与影响。

1980年代末,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垮台,苏联放弃对东欧的控制。1989年,苏联开始从蒙古撤军。

1989年12月10日,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出现了半个多世纪来第一次非官方组织的群众示威游行,乌兰巴托四处都能见到批评国家政策、呼吁民主改革的传单,全国各地爆发群众示威。。

1989年12月卓力格领导成立蒙古第一个反对党——蒙古民主联盟。

1990年1月12日,游行示威者无视游行集会的禁令,要求政治和经济改革。2月18日,民主联盟宣布成立蒙古民主党,其指导纲领是“马克思主义”。

1990年3月,广场上发动静坐绝食,要求当时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辞职。5月,蒙古修订宪法,删除一党专政条文,正式开放党禁。6月,人民革命党依法重新登记注册。7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蒙古历史上首次自由选举中获胜。

1990年9月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当选为蒙古第一任总统。

1992年1月13日,蒙古通过了第四部宪法(蒙古国宪法),同年2月12日生效。宪法规定,其崇高目标是在本国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民民主社会。

相关

  • 核膜核膜(英语:nuclear membrane 或 karyotheca),又称核被膜或核封套(nuclear envelope)是包围真核细胞细胞核,分隔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生物膜。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厚度共约20-1
  • 石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一十二个(五划的则为第十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石部归于五划部首。石部通常从上、下、右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5f9 7s22, 8, 18, 32, 27, 8, 2主条目:锫的同位素锫(台湾称鉳;英语:Berkelium)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符号为Bk,原子序为97,属于锕系元素和超铀元素。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伯克
  • 亚斯伯格症阿斯伯格综合征(英语:Asperger syndrome,简称 AS),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中的一种综合征,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其重要特征是社交与非言语交际的困难,同时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
  • 鞣酸鞣酸,又称单宁酸,是丹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多酚。它具有弱酸性,pKa≈6,这来自它的很多酚羟基。商品鞣酸的化学式通常写作C76H52O46,对应着十棓酰葡萄糖,但实际上它是多聚赖氨酸
  • 半长轴半长轴是几何学中的名词,用来描述椭圆和双曲线的维度。与之对应的就是长轴,半长轴为长轴的一半,一般描述椭圆的最长的直径。一个椭圆的长轴是内部最长的直径,他会通过中心和两个
  • 梵蒂冈广播电台坐标:41°54′14″N 12°27′0″E / 41.90389°N 12.45000°E / 41.90389; 12.45000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新闻网(意大利语:Radio Vaticana;拉丁语:Statio Radiophonica Vaticana),
  • 文世光事件文世光事件,韩语称陆英修狙击事件(육영수 저격 사건(陸英修狙擊事件)),发生在1974年8月15日。当时,韩国总统朴正熙与其夫人陆英修正在汉城国家剧院出席光复节29年纪念仪式,被第二代
  • 宋礼宋礼(1358年-1422年),字大本,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府路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工部尚书。洪武年间,宋礼从国子监生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后降为户部主事。建文初年
  •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德语:Gottfried Semper,1803年11月29日-1879年5月15日),德国建筑师、艺术评论家。森佩尔的代表作品是其于1838年至1841年间设计建造的德累斯顿森佩尔歌剧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