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辅音

✍ dations ◷ 2025-07-04 18:01:18 #复辅音

复辅音(英:、亦称辅音丛、辅音群或辅音簇),指连续出现的不夹杂元音的多个辅音。如英语 (“分离”)、德语 (“猪”)、法语 (“明亮的”)、俄语 (“旅伴”),就都在词首有复辅音。在印欧语言中,大多把音节间的复辅音也包括进来,例如英语 (“额外的”)、德语 (“冷汗”);而在东亚与东南亚语言的分析中,一般只包括同一音节中的复辅音。协同发音辅音、送气音、颚化和唇化音一般不看作复辅音。在汉语结构中,同发音部位的塞擦音也不看作复辅音。

于语音组合法上,复辅音与复元音有很大差异,复辅音中CC的组合比较松散,不像复元音中VV结合那样有机。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连续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复辅音则不同,各个辅音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发音过程中有明显的音质跳跃。复辅音的组合方式有很多,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每种语言基本上都根据自己的组音节律而有特定的复辅音组合规则。以英语为例,词首出现的复辅音如果第一个辅音为/s/,则后面的辅音(不计半元音)一般只能是 (如 )、清塞音(如 )或鼻音(如 )。像北欧诸语中的 (“猪”),或是意大利语的 (“断裂”),在英语中会是不自然的。

复辅音可以是十分复杂的,例如:英语 /ˈæŋkst/(“焦虑”),日语 /o̞t͡ɕt͡skʲt͡st͡sɯᵝäɾɯᵝ/(“正在冷静”),俄语 (“哆嗦”)、斯洛伐克语 (“冰淇淋”)、捷克语绕口令(发音(,“短袍”)。复辅音在现代藏语中是倾向于简化的,但各个藏语方言中的简化程度不一。一般来说,安多方言对复辅音的保留较好,如道孚藏语仍有多达108个复辅音:སྒྲོ་ (“羽毛”)、(“采”)。而卫藏方言,如拉萨藏语中,已基本丧失复辅音,取而代之的是声调的产生。虽然产生了声调,但仍然无法避免同音词的大量产生,因而以词素的多音节化作为复辅音简化的另一个补偿机制。

相关

  • 5-HT2B受体n/an/an/an/an/an/an/an/an/an/a5-羟色胺受体2B或血清素受体2B (英语: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2B (5-HT2B)或serotonin receptor 2B) 是在人类中由HTR2B基因编码的蛋
  • 变性 (消歧义)变性可以指:
  • 艾草艾草(学名:),又称作艾叶、艾、艾蓬、甜艾、香艾、冰台、艾蒿、灸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多年生草本,揉之有香气;叶子羽状分裂,背面有白丝绒毛;秋季开花,头状花
  • 中国四大高原中国四大高原指中国境内的四个大型高原,分别是:四大高原均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
  • 高田 (丰岛区)高田(日语:高田/たかだ  */?)是东京都丰岛区的町名。现行行政地名为高田一丁目至高田三丁目。位于JR高田马场站东北侧。北邻学习院大学(丰岛区目白)与杂司谷。东接新宿区早稻田
  • 后藤基次奈良県宇陀市の薬师寺大阪府柏原市の玉手山公园爱媛県伊予市の长泉寺大分県中津市鸟取県鸟取市の景福寺一意、基则、正方、又市、基芳、三浦为胜后藤基次(公元1560年5月5日-16
  • 延茂延茂(19世纪?-1900年),字松俨,杜氏,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谥忠恪,清朝官员。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铨选礼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历迁至鸿胪寺少卿。曾向清廷上言八旗官学废弛,请
  • 干扰因素干扰因子(英语:Confounder、Confound、或Confounding variable),又称为共变因、干扰变量,在统计学和因果关系中,是指会同时影响两个变数的变数。在不严谨的语境下,干扰因子也可以指
  • 大欣山坐标:46°21′39″N 8°15′36″E / 46.36083°N 8.26000°E / 46.36083; 8.26000大欣山(意大利语:Schinhörner),是中欧的山峰,位于意大利和瑞士接壤的边境,属于勒蓬廷山的一部分,
  •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镇西门罗汉岭。纪念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51年拨款建立,以纪念被国民政府处决的马克思主义文